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物质化学性质有角度"是学科大概念,将物质性质单元教学划分为五个系列,介绍了各系列的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策略和单元教学评价,呈现"'火星救援'之物质X探秘"教学过程,提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单元教学为路径、撬动传统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课堂转型,探究认识思路结构化,提高学生认识素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从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确立初中“常见钠的化合物及其溶液”单元教学主题,以“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学科大概念为统摄,依据新课标,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认知需求构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并对单元整体教学进行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为例,通过研读义务教育新课标、凝练大概念、重组知识结构、确定素养目标、寻找真实情境、确定单元主题、规划课时流程等方面实施单元教学设计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自然界中的含碳物质进行分类,用化学语言描述自然界的碳循环,逐步形成元素观、分类观,初步建立基于物质类别视角研究含碳物质性质和转化的思路及方法。通过低碳行动方案设计,形成“可持续发展”跨学科大概念,形成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从情境到问题,再利用活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秉承“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理念设计人教版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整体教学,聚焦引导学生构建“微粒观”和“元素观”等化学观念。立足单元整体,分析教材内容的编写特点和教学价值,基于学生认知发展和学情基础,确定教学目标,从单元整体构思和课时教学理念两方面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并从化学观念建构角度对单元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5.
孙丽 《中学科技》2023,(23):30-32
<正>大概念是一种具有高度概括性、综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的学科理念。在教学功能上,大概念与单元整体教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到:教师应努力构建化学课程内容框架,基于大概念设计单元整体教学,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何将大概念单元教学这一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微粒”一节的教学为例,通过分析大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初中化学大概念单元教学的实施意义,  相似文献   

6.
开展基于重要概念的单元教学是促进学生生物学大概念的形成及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课堂转型的重要“支点”.以2019年版生物学新教材中“物质通过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等方式进出细胞,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这一重要概念为例,从单元主题的确定、教学目标的规划、学习任务、情境和学生活动的设计以及单元教学评价目标的制定等几个方面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尝试探索基于单元设计的生物学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7.
“物质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是学科大概念,根据教学进阶将单元内容分为七章,介绍了各章的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单元教学策略和单元教学评价,呈现探询柠檬酸化学性质的教学过程,提出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单元教学为路径、撬动传统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课堂转型,探究认识思路结构化,提高学生认识素养。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科是帮助学生客观认识世界、研究物质及物质运动、培育科学思维能力、构筑科学探究意识和态度责任的学科.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担负着物理学启蒙和基础知识、基础思维、基础观念铺垫的教学任务,需要厘清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采用有效方法,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物理学奠定基础,构筑社会生存发展必备的能力素养.本文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出发,以单元教学为主要结构设计,探究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的核心关照以及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法,以充分发挥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启蒙和培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单元复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综合应用的能力。然而,初中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却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过分强调知识的再现。教学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定律公式、化学用语、物质的性质,甚至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大量练习代替复习,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方式比较陈旧。教学中往往是把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罗列,面面俱到,复习不能突出重点,提问中所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不注重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科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内容包括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和鉴别等,具有化学物质学习的典型性,在全册教科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学生容易听懂,大多数教师很快结束本单元的学习,殊不知丢失了该单元应承载的许多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盛颖 《化学教与学》2023,(2):64-67+63
针对初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障碍点,设计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教学。以元素和物质为研究对象,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设置有梯度的问题和能力任务,促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通性和转化关系,从而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和稳定的认识方式。结果表明,模型的应用有利于教师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增强化学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初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衔接。  相似文献   

12.
蒋云娟 《科学课》2013,(6):32-33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二课。本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几课“研究化学变化及观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教学打下基础,是本单元的一项重要的探究活动。本课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本质的区别,发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的基础: 1.《被压缩的空气》是《科学》(科教版)三年级下中《空气》单元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是在学生感知了空气的物质存在和空气的质量后,对空气是一种物质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之所以有一定的难度,主要  相似文献   

14.
在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课题1 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等。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所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课题3 是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现就本单元的设计思想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与2011年版课标对比,2022年版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认识物质性质的思路与方法”这一内容要求,如何有效达成这一课标要求?以“酸和碱”单元为例,基于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巧妙围绕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设计单元导学课。导学课为本单元酸碱和下一单元盐的性质探究提供学习思路和框架,这对帮助学生掌握认识物质的思路与方法,提升核心素养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16.
在梳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教与学的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学生问题产生的根源,将“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教学定位于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并提出“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认识模型,在初三年级进行该主题新授课的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验.在此基础上,提炼促进学生微观认识发展的“物质构成奥秘”主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基于单元的系统教学,通过分析单元的核心知识,确立单元教学目标,明确单元教学重难点,依据学情开展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既要立足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出发,根据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找准重难点及关键点,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单元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五个步骤:以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入教学主题;以氯化钠的溶解过程为线索,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溶液”相关知识;以“氯化钠——医用生理盐水的前世今生”为主轴,引导学生思考医用生理盐水的配制;观察、比照不同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总结单元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业是学生深化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发挥作业的价值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双减”政策对学生的作业量做出了详细规定,使得广大语文教师不得不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进行作业设计,以提高作业质量,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1.设计作业时没有融入大单元教学思想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而单元教学是一种教学设计规划,两者有联系也有差别。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容易把单元教学理念和大单元教学理念混淆,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证据推理”素养内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了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证据推理”素养目标,将四大模块对碳和碳的氧化物课程进行复习来作为教学的主线流程。通过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教学,初中化学教学可以通过含碳物质的分类、含碳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含碳物质间的转化分类和气体的制备分类,提高学生数据分析与“证据推理”能力,让学生具备学科学习的基础能力,从而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