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先生就指出:“我们为学生前途计,为社会计,在中学的课程内,须有职业的预备,选择职业的指导。”美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人生规划要趁早,职业发展指导要贯穿小学至大学整个教育序列;二是除了专门的生涯规划课程,还可以利用现有课程中的相关资源渗透职业规划教育。  相似文献   

2.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概念,在中国的人文科学领域,特别是哲学领域,逐渐流行起来。教育理论界也随后提出了主体教育思想。主体教育思想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主体教育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从外部功能看,主体性是指主体在与客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接受学科知识的同时,不断美化情操,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5.
生物课程与生命教育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利用生物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培养学生珍惜、尊重、热爱生命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幸福在哪里》阐释了"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这一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因此是一篇很好的渗透劳动教育的课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优美的事物具有淡雅清香、圆润和谐、轻盈柔和的特点.小学语文教材和资源是很好的美育载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给学生授以相应的知识,而且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学生施以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美的感情,进一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促使其更加热爱生活.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就蕴含着这些优美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淡雅之美、轻柔之美、天人合一之美.  相似文献   

8.
泰华作家司马攻主要通过他的怀乡叙事来重新构建生活经验断裂后的文化身份,以此来释放身份焦虑。司马攻的身份焦虑不仅体现在他个人移居所造成的两地生活经验断裂后的个体文化身份焦灼,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中华文化之根的失落与追寻的民族文化身份焦虑。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当前社会对生命教育的淡漠现状出发,以史铁生《我与地坛》为例论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策略,提倡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这是语文教育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想]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散文的文体特征,还要体现具体作者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方法,还有具体作家作品样本的独特价值.莫怀戚的散文具有当下散文语境的共性特征,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课文叙事在平实中见波澜,抒发情感寓于画面、情境之中,说理精练含蓄,语言晓畅优美.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语文教学在人格翅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12.
聋孩子在入学初大多是零语言基础,在这种状态下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似乎不切实际。然而,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是比较好的方法,下面结合《两只鸟蛋》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学生自身特征的教育,根据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对教材进行合适的处理,是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时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是常州市重点高中,通过中考考入学校的学生在原来的初中班级里都是数一数二,这类学生在自我认知上偏向自我认可度高,接收到的外部评价信息也往往是正向居多。根据学生情况,需要在本课"自我认知"的部分增  相似文献   

14.
一、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2.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3.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卢永龙 《广西教育》2013,(16):35-36
学生学习障碍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钦州市钦北逸大垌镇中心小学开展了学生学习障碍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在有效解决学生学习障碍的基础上,确定了以“262”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该模式是以定课堂时间、定教学环节为基本要求,以薅题导学为方法,以小组分作学习为影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6.
《石缝问的生命》是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抒情散文,赞美了高昂的生命力和在困境中努力拼搏的精神,借石缝间的生命的生存状态来传达精神、抒发情感。七年级的学生对于这类以具体事物寄托抽象情感的散文存在理解和感情上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这些困惑与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经验、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文章特征和学生认知困惑互相碰撞,育人的核心价值就清晰地浮现出来,即以对语言的含英咀华和有重点的理性思考为载体,培养语文人、独立人、成长人。  相似文献   

17.
教学以壮美的大海为题材的极富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烟台的海》,教师不应该像教学一般记叙文或者叙事散文等那样去反复讲解、细细剖析,因为这样会破坏这一经典美文中所呈现的整体美,影响学生对蕴含于其中的诸多美学元素的深度品鉴。教学时,应该将《烟台的海》幻化成一幅壮阔美丽的大海风光图"悬挂"在每一个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近距离地、自发地、静静地触摸、观赏、描绘《烟台的海》的文本。  相似文献   

18.
陆春行  蒙姣曳 《广西教育》2020,(9):29-31+77
本文围绕教育戏剧与健全人格两个关键词,以《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阐述在大班幼儿成长中进行的三次不同模型实践,以"即兴""以过程进行为中心""没有过大的表演压力"游戏化教学手段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通过假装扮演获取真实的经验,思考教育戏剧对于培养大班幼儿健全人格的意义,同时梳理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化探索教师对游戏意义的理解,游戏化教学中幼儿主体地位的体现,发挥教师在教育戏剧落地为园本课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瑰宝,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渗透,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此,本文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讨论,以此来达到学生知识水平的增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孙海芳 《小学语文》2012,(12):15-18
审美心理学认为,美学最重要的任务在于美感的经验。学生在语文课中通过文本的阅读与鉴赏,得到感染与启迪,这是感受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