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房子》一文富有童趣,语言颇具特色:一是浅白,全文没有学生难理解的词语及句子;二是活泼,既口语化又有节奏感,读来像童谣那样朗朗上口;三是规范,字词用得精准,句式有规律。文中规范而有特点的比喻句,教师可以用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以达到积淀语言的目标。朗读为掌握语言规律奠基,想象为模仿语言服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梁艳丽 《成才之路》2011,(27):32-33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它优美和谐的韵律,丰富深刻的内涵,清新隽永的意境,让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涵咏不尽,咀嚼不完。学会朗读,学会感知古代诗歌的声音形象、语言形象,进而走进古代诗人的内心世界,触摸他们滚烫的灵魂,便能实现与优秀的古代诗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不仅有助于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类题目,更有助于传承优秀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被广大教师所重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很多课堂都是"读"占鳌头——学生读得绘声绘色、眉飞色舞。有感情朗读似乎成为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志。透过课堂上这热热闹闹的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学科,它积存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可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却让我们在深奥的分析解剖之后变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究其原因,我想大概就是我们没有信奉古人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语文教学,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不必滔滔不绝地  相似文献   

5.
诗词教学向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老师讲深了,学生不理解,讲得过浅,又不能很好的领悟诗歌的思想。很多老师在教法上走老路,大讲而特讲,篇篇不不厌其烦,我觉得这样都不利于学生鉴赏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我以为,老师要尽可能的创设朗读氛围,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韵味,感受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林光云 《广西教育》2014,(5):100-100
正诗歌赏析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学生应该学会赏析诗歌作品,体会诗歌蕴含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许多学生觉得诗歌赏析高深莫测,不知从何下手。其实,借助联想和想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赏析诗歌时披文入情,尽赏其妙,更好地感受诗歌的内涵。那么,在诗歌赏析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呢?一、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刘志 《成才之路》2009,(25):43-43
阅读离不开品味,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不管遣词用语,还是谋篇立意,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匠心独运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善于抓住这些极富表现力的地方,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朗读。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神韵。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相似文献   

9.
常见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诵读、略读、浏览等,其中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朗读训练应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朗读,像一位出色的导游,把朗读者引入神奇美妙的境界,朗读取得的效果,有时靠分析是永远得不到的。一堂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  相似文献   

10.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老师,书是读出来的,没有朗读或朗读不到位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是没有味道的课堂,是没有灵性的课堂。那么,如何指导学生爱读、乐读、会读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紧扣一个情字来进行指导,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较实验稿课标有较多的调整和变化。这些调整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课改十年的反思,是对以往模糊认识的厘清,是对一些错误做法的矫正。拿"有感情朗读"来说,新课标主要是一"增"一"改",增的是:"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  相似文献   

12.
朗朗书声,是语文教师的莫大享受。但不知从几时起,朗朗书声变成了一种声音,那声音比较尖细。乍一听,似乎全是女生的诵读,其实不然。指名一男生朗读,摇头晃脑,听来似乎抑扬顿挫,却是一种憋着嗓子的怪腔怪调。令人不解的是,在某些公开课上,某些老师还对这些怪腔怪调的朗读褒以赞誉之词:读得很有感情!更有甚者,老师的范读也带着这种特别的味道。让人不禁感叹:感情朗读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13.
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同时还是教师讲解课文时相辅并用的好方法。科学地运用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14.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文章中的情感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读文章就要把文章的神读出来,以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朗读,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从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教材的美,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美的感受。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的共鸣,在愉悦的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当下的语文教学,虽然朗读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往往因教师要求不明确、指导不到位,孩子们的朗读或矫揉造作、装腔作势,或语气夸张、情感错位,或统一语调、缺乏个性,迫切需要矫正与引导。因此,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摈弃矫揉造作的腔调。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中的三次朗读教学可谓精彩无限,值得好好品味与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合适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源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考试、实践成绩,还需要加强物理知识方面的口头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目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重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感情朗读,这已经成为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使朗读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现状之一:学生体会肤浅,我还有什么办法呢? 课例片段呈现一: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鼎湖山听泉》一文中“夜晚聆听、辨识、品味泉声”的部分。) 师:作者白天由于行程较紧,不能停留下来细细品味,只能走马听泉,而夜晚,山静泉响,却能让作者有充足的时间用心欣赏这泉声的美妙,自由读第8节,看看重点写了几种泉声?用笔画下来。  相似文献   

19.
儿童是真正的想象大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善用想象。本文主要谈了在指导朗读和随文练笔时如何巧妙运用想象,使我们的阅读教学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理念 斯大林说:“不论人的头脑中产生什么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他们只能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语言赋予思维以具体的外壳,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基础。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语言来进行思维,或脱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新课标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无法脱离人文,性、思想,性;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思想性还必须通过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来体现。语文教学应该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和表达情感辨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