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一的时候,听老师讲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文老师讲得很生动。那“百草园”的乐趣,确也曾撩动过我童年的心弦。课文中的有些语句,至今也还能记得:“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那时,我在向往之余,也  相似文献   

2.
校园的呼唤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栏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穴云雀雪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跟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每当读到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这一段描述时,我就在想,这真是个读书、娱乐的好地方。如果我们的校园也能这样生机盎然,无限趣味,那该有多好啊选小草正在生长,请勿打扰选那嫩生生的草丛,那亮晶晶的绿叶,静静地伫立在校园中,那不是一种单纯的存在,而是一种精…  相似文献   

3.
朋友们,请读一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这篇文章描述了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三味书屋是禁锢儿童的牢笼,而百草园则是孩子的天堂;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在那里,孩子无拘无束,可...  相似文献   

4.
<正>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的童年的世界。百草园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有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还有神奇的故事、无穷的乐趣。在那里,孩子无拘无束,可以充分发挥他们活泼好动、天真好奇的天性,可以增进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鲁迅的回忆把我们带到了最初的生命、有生命力的爱梦想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正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探寻这里的美景,感受鲁迅先生童年的诗情画意。【投影展示】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  相似文献   

6.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丛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这一精彩片段,有教材用来例说"写得有文采"之"用词贴切":"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紫红’修饰‘桑葚’,还有蝉的‘鸣’,黄蜂的‘伏’,叫天子的‘窜’,有形有色有声,有动有静,让读者如临其境." 我们来看看这几个形容词、动词,无疑突出了事物是怎样的.但是,作者写得这么鲜明突出,我们就可以说"用词贴切"吗?如果贴切,又是怎么贴切的?能说"有形有色有声,有动有静"就贴切吗?就"让读者如临其境"吗?就拿这里的色彩词来说,要是我们把"碧绿"与"紫红"换个地方,说"‘紫红’的菜畦""‘碧绿’的桑葚",也是有色的呀,能说贴切吗?又拿动词来说,"肥胖的黄蜂‘卧’在菜花上""云雀忽然从草丛间‘捱’到云霄里去了",也是有动有静的呀,能说贴切吗?  相似文献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对自己已逝童年生活的回忆.百草园中那些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历历可见,声声如闻,充满着童真稚趣,为我们写童年生活回忆类作文提供了范例.一、用拟人法写声“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用“长吟”“低唱”“弹琴”这三个拟人写出了三种动物的呜叫.鸣蝉的叫声长,像是拉长了声音在吟诵诗句一般,故用“长吟”;“低唱”形容油蛉细小、孤独而又悦耳动听的呜叫,十分贴切;蟋蟀“唧唧瞿——唧唧瞿——”的叫声抑扬顿挫,节奏感强,“们”字,写出了多个蟋蟀呜叫时发出的和声.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我”的童年生活经历。在百草园,能看到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还能看到木莲结出莲房一般的果实,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能听到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能遇见蜈蚣,玩弄斑蝥,品尝覆盆子。能寻觅长成人形的何首乌的根,想象装成美女的吃人的蛇,检验闰土父亲教的捕鸟的方法……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在三味书屋,不许问“‘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不许到后园去玩耍……那儿惟有落俗的陈设、狭小的范围、烦琐的礼节和严肃的气氛。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观察? 我们先复习分析一段课文: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在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深情回味过童年时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一带,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是一方儿童们梦寐以求的乐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酸酸甜甜的覆盆子;还有长吟的鸣蝉,弹琴的蟋蟀,蹿入高空的云雀,喷烟的斑蝥;还有雪地里的鸟儿,以及美女蛇的故事。她盛满了儿童对大自然无尽的遐想和渴望。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笔者认为,文章的内容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景物美景物美主要表现在对“百花园”的描写上:“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在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曾深情回味过童年时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百  相似文献   

14.
<正>1.引导学生细读关键词,读出独特情思。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细细品读,慢慢玩味,寻得"我"的影子,读出"我"的境界。比如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中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四个句子分别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笔者从修饰语角度,用三个问题"鲁迅用了一连串的词组来写百草园,分别写出了百草园什么特点?""这些词组和写‘乐园’有什么关系吗?""你觉得哪个词最能突出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展开对"碧  相似文献   

15.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内提升不必说(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的皂荚树,( )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 ),( )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 ),蟋蟀们在这里(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  相似文献   

16.
夏俊山 《初中生》2005,(21):59-60
河水会笑吗?虫子会唱吗?文学家说会的.例如:"高山顶上修条河,河水哗哗笑山坡.昔日从你脚下走,今日从你头上过."(湖南民歌<高山顶上修条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种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作,使之人格化的写法,从修辞学的角度说,叫作"拟人".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都清晰地记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是一方儿童的晴空。这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紫红的桑椹,酸酸甜甜的覆盆子;还有长吟的鸣蝉、弹琴的蟋蟀、蹿入高空的云雀,喷烟的斑蝥;还有雪地里的侯鸟,以及美女蛇的故事。这一方儿童的乐园,她盛满了儿童对大自然无尽的遐想和渴望。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方精神的乐园,都希望开  相似文献   

18.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确凿·()菜畦·()脑髓·()·塑雪罗汉()2.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_(体裁),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3.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②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  相似文献   

19.
散文的阅读     
诗言志.主要是通过意象的组合来呈现的。小说.则有人物形象及相关的故事情节。相比之下,散文中所写的多是印象。包括一些细节及场景等。因而散文的阅读也就得面对这些印象、细节及场景。先说印象,比如鲁迅的《从百革园到三味书屋》中所写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问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相似文献   

20.
横式结构这种方式就是把每一个相对独立的景物“点”组合起来,构成整个景物描写的总体面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角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