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以锦,那个我尊敬的老人退休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尽管我们有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但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似乎从未享有过显赫的经济地位;而且在他们的眼中,金钱与财富也是受到鄙视的,因此也有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之说.  相似文献   

3.
烸铂 《档案天地》2014,(4):36-41
正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早年曾当过机关职员、小学教员。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从事宣传工作,曾任《晋察冀日报》编辑。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纪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20世纪50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等作品。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2月27日,女作家罗洪(1910—2017)以108岁的高龄离世,至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闪耀并震撼中国文坛的女作家全部作别世界。我和罗洪有过一段交往,她和蔼可亲的大家风范令我终身难忘。罗洪是松江人,但与苏州颇有渊源,在苏州求学成长,第一篇作品发表在苏州人创办的刊物上,与苏州的关联自然离不开"档案"两字,苏州市档案馆馆藏教育档案里有着罗洪和她的先生朱雯的"青春留痕"。  相似文献   

5.
既能在书斋里踏实写作,又不将自己隔绝于书房,对社会与现实保持关注。这已经成为张大春最吸引内地读者的个人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最早读张洁的作品是《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等.忘了是在怎样的心绪下读《爱》文的,记得当时的思绪老游离到小说外,只记得里面有一位“老干部”.而对《方舟》则记得是写了几个离异后的独身女人的生存状态,还记得那小说中有一副几个女人在一起的漫画式、素描式插图.  相似文献   

7.
8.
我们这个时代最了不起的作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拉巴尔被视为哈谢克(《好兵帅克》的作)的最伟大传人,长于以生动传神的底层语言,描写草根一族——普通、平凡、默默无闻、被抛弃在“时代垃圾堆上的人”。  相似文献   

9.
海岩自述像 我单位里的人觉得我的那些作品是别人写的,在他们眼里我不太像能跟人正经谈恋爱的人,比较冷。我回家不爱说话,因为我在单位说话太多了。我妈妈说你就说点什么吧,我说说了一天了,我就想休息,睡觉,不想让别人打扰。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长期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什么事儿也不能太喜怒形于色,老忍着。  相似文献   

10.
4月17-20日,由莫斯科《旗》杂志主编、批评家谢尔盖·丘普里宁,莫斯科《我们的同时代人》杂志主编、诗人维切斯拉夫·库尼亚耶夫和诗人费拉基米尔·科斯特罗夫组成的俄罗斯作家代表团访问了南京。4月17日,俄国作家与江苏作家在南京丁山饭店进行了座谈。参加座谈的江苏作家有《钟山》主编(执行)徐兆淮、《雨花》主编周桐淦、《当代外国文学》主编余一中、江苏省作协研究室主任黄毓璜、小说家储福金等。座谈会由周桐淦主持。  相似文献   

11.
《大观周刊》2010,(45):50-51
数码相机终结了胶片冲印历史;MP3颠覆了录音机的生命 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会对旧的生意形态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后果 现在,HOUSE是否会革新SOHO,青年住宅,也站在了变革前夜的门槛上  相似文献   

12.
13.
企业与奥运会的合作方式,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官方赞助,另一类是寄生性营销。从361°来看,结合自身现状与这两种营销方式的优势,采取与网络、TVC、平面等媒体合作,通过栏目购买,资源整合,借助"三屏"搭建起多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架构。公元前776年,多利亚人克洛斯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个冠军。虽然他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个陌生的名字,但是还是要感谢奥林匹克这个"伟大单词"。当  相似文献   

14.
闻一  欣然 《出版参考》2007,(11):22-23
一个叛逆者 叶利钦的名声是和他敢于与戈尔巴乔夫对抗而雀起的。尤其是他与戈尔巴乔夫的恩怨左右并决定了苏联历史的最后进程。  相似文献   

15.
《古炉》算是了却了贾平凹的一桩心愿。他选择了以一种极其缓慢的笔调,描述了文革来临前一直到高潮的一年半时间,一个小村庄发生的细节和场景。而对现在的贾平凹来说,写作更像是一种保持身份符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1932年,正是穆时英声名日噪、青春得意之时。小说集《南北极》的出版,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声誉,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当初在光华大学上钱基博先生的语文课时,几乎每学期都不及格,甚至在一班编辑眼里,他的古典文学和文盲文知识有时还不如一名中学生,连“先考”和“先批”都分辨不清。然而,穆时英还是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自193O年初左翼作家创办《大众文艺》月刊,召开座谈会,鼓吹文艺大众化问题,一时反欧化文学,提倡口语文学之风甚炽。穆时英《南北极》中的作品,用彻头彻尾的大众口语叙述工人的生活和思想,一反新文学运动以来…  相似文献   

17.
本书全景再现了1976年至1984年间,从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到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艺术性地刻画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群像,展现出他们在历史转折关头的勇气和智慧。全书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唤起中国人的集体回忆,让读者屡屡为之落泪,触动我们心灵深处的感动。全书以故事形式展开,却远远超越故事,是历史,也充满着反思,在写邓小平,更在写大时代。它让经历过的人重返现场,回味当时,也让未曾经历的人走近真实的邓小平,走近那个特殊时代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作家与报纸     
在今年五月份举行的第八次全苏青年作家会议上,我受托主持了一次散文作家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十五位不同职业的人。但是,其中近一半是区报、州报、地方电台和电视台的记者及工作人员。在结识座谈会的参加者时,我发现,在作自我介绍的时候,他们谈起自己在报界的工作,显得有点儿不自然,好象这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在他们看来,这个工作无论如何都是和作家的活动联系不起来的。为了缓和一下这种感觉,他们几乎都申明要很快就脱离报社、电视台和电台的工作。我尽量劝说自己的年轻同行们不要走这一步,即不要脱离报社工作,至少不要在自己创作道路的起点上这样做。我觉得,我在道义上有权利这样做,因为自己曾多年在报社工作(中断时间不长),并且至今仍在报社工作。在当《农村生活报》记者的时候,我游历  相似文献   

19.
作家与书     
爱书英国诗人济慈从小就成了孤儿,生活非常贫困。成年之后,他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全凭少量的稿酬维持生活,经常囊空如洗。但是,恶劣的生活条件丝毫没有改变他酷爱读书的志趣。有一次,济慈又浑身一文不名了。他的几个朋友见他又要挨饿,便凑了一个月的伙食费送给他。当天下午,这些朋友去看望济慈,敲了半天门,也不见有什么动靜。他们着急了,  相似文献   

20.
作家与报纸     
工作中我在有意识地让自己变成一个报界工作人员,写小品文,写枪杆诗。诗人们喜欢公开嘲弄别人,他们自己呢,却不会办报,更多的只是在那些不负什么责任的副刊上发表作品罢了。我呢,看着他们那些胡话连篇的抒情诗,觉得真可笑,那只是除了太太们之外谁也不感兴趣的一种雕虫小技而已。说办报人反对写深刻的题材,这真是奇谈怪论!不错,我们需要基于事实的文学。如果事实是零碎浅薄的,那么题材就不会是深刻的。……记者与作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