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 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 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里 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 ,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 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把手高高举起,可叫他起来回答,他又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聊天,问他原因。“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总举手,想让大家看看,证明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学生对老师实话实说。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且跟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不会,你举右手。”老师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课就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变得很有起色。…  相似文献   

3.
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日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管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以后要勇于回答问题.教师告诉他,如果不会,举左手;会,就举右手,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老师提问时,这名学生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再后来,他终于举起右手了.这位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深深打动了我.  相似文献   

4.
夕阳 《师道》2004,(6):17
一次,笔者在参加某教学公开课时,发现上课老师神采飞扬,不时提问,而学生均举手频频。但能被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不多,面不广。有部分学生被连连提问到,而大部分学生则没有那么幸运。课后,有几名学生连说没意思,笔者当即询问了几名学生,回答的是:“因为要上公开课,老师要求我们,提问时大家都要举手。能回答的举左手,不能回答的就举右手。不然的话,要被老师‘秋后算账’的。”那么举手情不情愿呢?不少学生回答说不愿意。再问其原因,回答说是不少老师平时很少或从不提问他们,举不举手都一样,老师认为他们学习成绩差,问了也白问。这一情况引起我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上提问,有个孩子怕同学瞧不起,每次总是举手,老师很是同情,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就告诉他,下次提问,如果会回答你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回答你就举右手,老师见你举的是右手就不让你回答了。”  相似文献   

6.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7.
一位新来的老师向学生提一个问题,发现班上每个同学都举起了左手,老师点了一个男生,结果这个男生一个字儿也答不上来。下课后,老师把男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男孩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这位老师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私下里告诉这个男孩,下次提问如果会答就举左手,  相似文献   

8.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在刚才,我对学生说:大家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而提出这个问题的。为争取较多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大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便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9.
王学勇 《教育艺术》2007,(12):52-52
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针对一个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这时有众多学生举起手,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很想让老师提问自己.这是课堂教学一个司空见惯的教学细节,我认为这个教学细节对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你…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最好机会,也是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质量和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怎样的课堂提问是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一位在中学任教的同行向笔者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位老师要上一节观摩课,事前要求学生在老师提问时,一律都要举手,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可到了课堂上,教师一时疏忽,叫了一个举左手的学生。被叫到的学生慌忙地说道:“老师,我举的是左手。”顿时全扬哗然,满座皆惊,教者也尴尬万分。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中队里有个成缋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可当老师真的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却常常回答不上来。当中队辅导员跟他谈话时,他说:"因为有些同学总笑话我学习成绩不好,我不服气,所以才抢着举手,想让大家知道我不笨。"于是,中队辅导员便与他订了一个秘密协议:"以后老师课堂提问时,如果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就举左手;如果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从此以后,在课堂上,这个同学再也没有出现过站起来却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况,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就有了进步。  相似文献   

15.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变得热闹了,课堂上看到的都是林立的手,这说明我们的孩子胆子大了,敢说了,会说了。但是,我们同时也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的手仍举得高高的,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了一点问题,这些学生更是急不可耐,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老师,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四个“等一等”。 1.教师提问后“等一等”,再让学生回答。由于基础与智力的差异,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的反应速度往往存在差别,如果提问后教师看见几个尖子举了手就点名回答,那么所提问题对全班其他学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长此以往,就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谈到创新能力,举个例子,当学生读了《罗密欧和朱丽叶》后,老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谁是你最喜欢的人物?有的学生会回答是罗密欧.老师就会接着提问:假如你是罗密欧的一个朋友,你会送他什么礼物?有的学生会回答,我会给他一部手机,这样也许就能避免悲剧.  相似文献   

18.
尊重与自尊     
背景今年4月9日,新华社播发了河北安国市的一条教育新闻:某校,一次上课,一位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手要求回答问题,老师提问他却答不出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举手时,他哭着说,别人举手我不举丢人。老师被学生强烈的自尊心感功,私下告诉他,下次提问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答就举右手。后来,老师每当看到这位同学举左手时就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就不让他答……后来该生成绩大有长进,并带动了一批差生。有人据此撰文——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只有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格的形成,而首先要教人自尊。自尊的前提是告别自欺,如果从小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是不是太脆弱了?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让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到心中有“人”。河北省安国市的一位老师,为了给自卑的“差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课堂上特地挑了一位高高举手的“差生”回答问题,可是该生站起来后却哭着说“不会”。不会为什么举手呢?课后这位老师了解到,原来因为别人都会,如果他不举手,别人就会看不起他。了解到这一原委后,老师没有讥笑他滥竽充数,更没有抱怨他“不会”还来凑什么热闹,反而感到这位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于是老师建议他,下次举手时如果真会就举左手,否则就举右手。老师看到他举左手时就尽量给他提问机会。就这样,没过多久这名学生就变得自信开朗起来,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后来,老师把这个“秘诀”悄悄告诉了其他几位“差生”,很快,全班的“差生”集体上了一个台阶。教师要给学生人文关怀,要以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主动性地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在顺其自然的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那天班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请问,当一个老师不尊重学生时,学生是不是也可以不尊重他?”学生的提问使我一时难以回答,因为,——也就是刚才,我教育学生说:做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也就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学生显然是针对我刚才的话提出的。为争取较多的时间整理思路,我就又顺势问了一句:“能否举一些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例子?”“比如,有的老师挖苦学生、讽刺学生,有的老师体罚学生,有的骂粗话,赶学生走……”学生的例子显然很多。原准备整理一下思路,讲一通道理的我,听到学生举了这么多例子,遂改变了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