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茜 《当代传播》2007,(6):111-112
近几年,电视荧屏掀起了一股读报之风,为电视媒介增添了一些活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为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给受众带来了一次"新闻消费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型电视节目形式,一方面,"电视读报"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电视读报"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电视读报"现存缺陷的基础上,探究其成功途径.  相似文献   

2.
电视读报节目状况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在我国新闻传播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首都报纸摘要"节目(即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  相似文献   

3.
在泛滥了的电视读报节目里,央视2套“第一时间”板块的《马斌读报》以鲜明的个性脱颖而出,受到业界专家与普通电视观众的喜爱。这档节目的个性表现在多个方面,除突出焦点性、大众性、趣味性的选题、严肃与轻松相结合的编排风格外,颇具匠心的细节安排在实现“相同的新闻,不同的读法”的节目理念过程中尤为成功。这里就该节目主持人在有声语言、体态语言和环境布置的几处典型细节设计加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掀起了一股读报之风,频频出现的电视读报栏目为电视媒介注入了新活力。电视读报栏目,作为媒介竞争的产物及新老媒体交流与融合的典型之一,给受众带来了一次新闻消费的革命。由于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电视读报栏目所具有的独特的媒介文化意义和其表现特点值得剖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不同质媒体的交融,有助于提高媒体自身的竞争力。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就是电子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交融的生动体现。它将报纸的深度、广度报道优势与广播电视的大众化、贴近性结合起来,扬长避短,使信息传播达到最佳效果。虽然广播电视读报节目可以一直追溯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0年4月10日  相似文献   

6.
杜涛 《当代传播》2004,(6):51-52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了电视读报节目盛行的原因,针对现状提出了该类节目的隐忧,指出其未来发展方向,即必会从盲目走向理性,分众化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态势下,新老媒体出现交流与融合的趋势。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电视媒体与纸质媒体相互融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说起读报,很多人会想到“报刊选播”,这是电台的读报节目形式。而在近几年里,将报、报评引入电视,用声画语言来解读报章,成了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式,成绩不俗。凤凰卫视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自2003年7月1日正式播出起,就推出一档全新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集萃各类媒体,每天清晨滚动播出两遍.而散落在各栏目间的读报板块,更是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近几年兴起的新型电视节目形式,“电视读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是电视和报纸创造性“联姻”的产物。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围绕构成完整传播过程的五要素,对“电视读报”节目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电视读报”节目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徐蕉 《新闻实践》2010,(8):75-76
随着竞争态势的加剧,媒体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在拓展。自2003年由凤凰卫视推出《有报天天读》后,内地电视台也开始争相效仿,如今电视读报节目已成了各家必不可少的栏目。  相似文献   

11.
陈欣 《视听纵横》2005,(3):72-73
从2005年开始,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新闻栏目《经视新闻》里出现了一个全新的版块《峰言蜂语》,一周六个晚上9点左右,电台名嘴叶峰都会出现在这里,激扬字,抨击时弊。在电视读报节目遍地开花的今天,一个省级电视专业频道的电视读报节目还有生存的理由和美好的前景吗?我们不妨从《峰言蜂语》的运做过程中来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2.
13.
凤凰卫视中文台2003年初开播《有报天天读》,短短半年时间栏目收视率挺进凤凰前三名,这是早期最成功的读报节目。不久,中央电视台在一套和二套分别开设《媒体广场》和《马斌读报》栏目。在央视的带领下,各地方台纷纷开办读报节目。一时间百花齐放,颇为壮观。《有报天天读》节目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观众打开电视在不知不觉间,忽然发现多了许多的读报新闻节目,为什么这类节目会一下子火起来呢?应该说,没有受众的需要电视读报节目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在各地电视频道七亮相。  相似文献   

15.
王珂 《新闻知识》2005,(10):48-49,47
在媒体激烈竞争的态势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电视,具有传播符号多样、直观、视觉冲击力大的特点,而报纸具有冷静、理性、深刻的特点。电视读报节目的开设,便是电视媒体与报纸媒体相互融合的生动体现。2003年1月23日,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开播:同年10月20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第一时间?读报》开播;3天后,东方卫视《早报早知道》开播;陕西电视台也在2004年推出了《早间播报》。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16.
丁灿 《声屏世界》2004,(7):34-34
2003年,凤凰卫视中文台的《有报天天读》、湖南经济电视台综合频道的《12区》、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的《孟非读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马斌读报》等节目相继亮相荧屏,电视与报纸亲密接触,这既是新闻节目形式的一种创新,有利于拓展电视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现代新闻理念——把观众的需求和满意度放在第一位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建楼读报》节目进行分析,认为该节目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在广播读报类节目中独树一帜的原因在于主持人的独特风格、用心选择节目内容、不断巩固节目品牌,以及面对新形势,积极与新媒体融合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电视读报节目的播报风格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至少要避免过分的没有感情色彩的“播音腔”。播报风格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语言风格上,不妨向“说新闻”取经,多些口语化、个性化,把“读报”与“聊报”、“评报”相结合,语言风趣些,点评深刻些,神态自然些,做到亦庄亦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许多人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视看央视的《马斌读报》。的确,那丰富的信息、幽默的话语、精辟的点评一度成为人们的“精神早餐”。在媒体竞争激烈的态势下,新老媒体的交流与融合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0.
陈小瑜 《新闻窗》2008,(3):84-85
留意如今的电视荧屏不难发现,电视读报节目比比皆是,它的开设反映了传媒激烈竞争下的电视媒体不断创新的势头,也体现了多种媒体的优势互补。电视读报节目符合人们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要,这是它生存的关键。但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各台大张旗鼓推出的读报节目,不免让人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