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播影视     
《传媒》2012,(1):7
正"微生活,云幸福"3D打造央视网络春晚春节将至,央视网络春晚喊出"微生活,云幸福"的口号,"微"代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短、平、快"的生活方式,"云"在网络中指的是海量无限。网络春晚将更加关注基层百姓的"微生活",体现"云  相似文献   

2.
《传媒》2012,(1):7-7
"微生活,云幸福"3D打造央视网络春晚春节将至,央视网络春晚喊出"微生活,云幸福"的口号,"微"代表新媒体时代产生的"短、平、快"的生活方式,"云"在网络中指的是海量无限。网络春晚将更加关注基层百姓的"微生活",  相似文献   

3.
《视听界》2011,(5):17-17
事由:央视网络春晚的筹备工作已于8月份启动,这比首届央视春晚的筹备时间提早了3个月。节目组强调,2012年央视网络春晚将彰显“网络精神,电视品质”。  相似文献   

4.
《十万个冷笑话》是近年颇受瞩目的网络动画,由此衍生的动画大电影也取得了不俗的票房和口碑。《十万个冷笑话2》大电影延续了网剧系列的独特风格,表现出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叙事模式的颠覆,对传统、经典文化符号的挪用与再创造。这些特征呈现的网络狂欢解构了宏大叙事,背后体现出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言说与认同,为我们了解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并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陈顺婵 《视听》2023,(3):66-69
网络广播剧与猫耳FM中深耕二次元领域的亚文化特性相结合,吸引了青年群体的关注。在他们使用猫耳FM收听网络广播剧时,形成了后现代时期青年群体以网络广播剧为链条的自由出入的流动场景、以仪式展演作为生活方式塑造文化身份、通过新式部族形塑虚拟自由文化共同体以及亚文化资本与资本合作突破次元的具有后亚文化特性的行为现象。由此,在了解当代青年文化的关注热点,促进我国对当代青年价值观和行为方向的积极引导时,也可以探索扩大网络广播剧传播范围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9年元旦节的到来,有关春节以及“春晚”的话题已正在被大众习惯性再度关注;北京网民老孟“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民拜年”这样的口号涂在自己车上并且获得了百万赞助的那一刻起,有关“网络春晚”和“山寨春晚”话题也开始成为年轻网民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网络'丧文化'备受青年群体和社会舆论的关注。从后亚文化理论及其语境出发,通过'符号表达'仪式展演'与'线上狂欢'三个层面探析网络'丧文化'的社会表征。网络'丧文化'这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不可能简单地一笔抹煞,应对其作客观评析,但其背后潜在的价值虚无主义、犬儒化倾向与自恋主义也需引起重视和警惕。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2011,(2):16-17
事由:电视与网络视频竞相参与的年度“春晚大战”,成为兔年春节的一道景观。湖南、北京、山东、海南、深圳等卫视网站以及第一视频、新浪网,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网络春晚,甚至央视也首次“杀”进网络春晚。  相似文献   

9.
央视羊年春节联欢晚会在全媒体时代,又一次引来人们的高度关注。今年春晚有一个显著特点:接地气、有生活,这对综艺节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敢用新人,平民路线被点赞春晚舞台不仅属于明星,更属于百姓。羊年春晚筹备之前,央视台长胡占凡说,春晚保证"三不用":低俗媚俗的节目不用,格调不高的节目不用,有污点和道德瑕疵的演员不用。央视开门办春晚,面向全国网络征集,起用选拔节目的获奖选手,少请明星大腕。据统计,羊年春晚有300多位群众演员登台,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人群是网络空间中最活跃的人群。在他们的网络参与行为当中体现着青年亚文化的特征。本文运用霍尔的编码译码理论对弹幕视频这种新兴的视频观看形式进行分析来了解网络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徐立军 《视听界》2014,(2):124-124
马年大年初一初二,央视《新闻联播》、《新闻30分》、《共同关注》、《中国新闻》、《新闻直播间》等多个重点新闻栏目播发了央视马年春晚的全媒体收视率数据,这是央视首次对单体节目启用全媒体多终端的收视测量评估。笔者所在的央视总编室联合央视网,委托央视市场研究、央视一索福瑞、秒针系统等多家第三方数据监测及研究公司,经过近半年的密集调研、多轮的技术测试以及与相关视频网站等传播平台的反复协调努力,在除夕当晚以及春节假期期间对全国观众通过电视机、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终端收看春晚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监测,形成了包括电视直播、电视时移回看、网络直播、网络,点.播等多种跨平台、跨终端收视行为在内的春晚全媒体收视率。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由各种利益矛盾激化和社会阶层分化引发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备受瞩目,但对引发众多网民关注,无突出矛盾基础,也无明确政治诉求的青年网络群体性事件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以"69圣战"网络事件为例,对于以80后、90后青年为主体,带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了解析。本文认为,青年网民的集群行为有族群认同的驱动,表达了80后、90后特有的代际焦虑,表现为网络暴力和网络狂欢混杂,事件凸显了传统媒体表达功能缺位、主流社会不作为以及网络商业经营亟待制度化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后,春晚成为了中国人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现在,中央电视台春晚已经办了28届,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尽管仍倍受关注.但是已经不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唯一的“文化大餐”。观众对于央视春节晚会的批评、建议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14.
任陇婵 《视听界》2014,(2):14-15
央视春晚(以下简称“春晚”)办了30多年,一直是举国瞩目的电视节目。今年换了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担纲总导演,使春晚系列又多了一个“冯氏春晚”。央视这一回的“开门办春晚”,“门”算开得够大了。连冯导都被请过来,本身就是一大看点,央视的预热宣传也算到位,原以为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能够一举创下收视新高,结果却是10年来收视率最低,网络上的吐槽也创近几年之最。  相似文献   

15.
【导读】在2020年的文化研究版图中,青年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五彩斑斓的亚文化仍以其鲜明的在场感和无与伦比的喧闹吸引着学者们的目光。网络亚文化、邪典电影、游戏亚文化……种种风格融合互渗,共同显影出青年亚文化发展的全新可能。一直以来,青年人如何体验社会,以及他们如何表达这种体验。  相似文献   

16.
亚文化是一个群体或部落的文化,是一种无法忽视的力量。青年亚文化反映了青年群体通过各种手段对主流文化和文化权力的抵抗,开拓了自己的文化领域,赢得了文化话语权。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媒介环境发生了复杂的结构性转变,由此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在新媒介环境中,我国青年亚文化在互联网上表现得异彩纷呈。本文探寻了我国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躺平”作为2021年“十大网络热词”之一,引发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以新浪微博中有关“躺平”和“内卷”的内容为研究数据,基于词频统计和LDA主题模型提取主题,从文本特征透视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通过对文本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躺平”的微博内容主要呈现出青年的“躺平原因”“内心情感”“寻求寄托”“享受生活”四个主题;而“内卷”的微博内容主要呈现出青年人视角下“内卷严重”“生活压力”“反抗内卷”“教育内卷”四个主题。“躺平”和“内卷”的话语表达折射出了当代青年人的生活现状和内心情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之后,本文探析了“躺平”和“内卷”流行的成因以及青年亚文化表征,并对青年亚文化的情绪表达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从亚文化视角看“网络春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琚园园 《新闻世界》2010,(7):156-157
本文通过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的视角,从其反叛性、呈现的形式以及其逐渐出现被收编的走向三个方面对"网络春晚"进行简单分析。从表演水平和艺术价值上来说网络春晚确实略显粗糙,但"网络春晚"的创新和草根化、平民化的气息是其值得称赞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青年亚文化已成为网络消费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具有强烈的叛逆性、娱乐性和颠覆性。青年作为主要的消费群体,是网络广告营销的主要对象。尤其是网络视频广告的制作中,典型地体现出亚文化作为商品符号的植入。本文从网络视频广告的消费特性入手,从内容与形式创新分析网络视频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2011年2月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首届央视网络春晚.晚会的表演者基本上是这一年来网络中最具人气的"网络红人",而晚会内容则是热门的网络歌曲或最受网友欢迎的节目.更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在节目直播过程中,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央视将网友观看节目的景象直接呈现在大屏幕上,并同时通过微博把网友对于节目的感受和意见播放出来.笔者认为,央视推出的首届网络春晚在中国春节晚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