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病毒式的传播方式使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人们接触到的信息量增大。与此同时,"微博"也成为了一些负面虚假信息的诞生地和助力工具。谣言丛生的"微博"中也不乏辟谣者和辟谣机构,"微博"的"自净"能力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简单分析微博自净能力的来源,以及阻碍微博"自净"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裴扬 《新闻世界》2013,(7):156-157
【摘要】《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在各大门户网站中以新浪微博发展最迅猛,对社会影响最大。微博为公众提供更为广阔的“意见自由市场”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谣言。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对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青云  刘晨 《东南传播》2012,(10):35-36
"自媒体"时代下,微博一方面成为普通大众表达个性和自我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极易成为谣言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如何应对微博谣言是网络信息管理者和媒体研究者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深入分析"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微博谣言的应对机制,以加强政府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防范,推动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乔月 《中国传媒科技》2012,(20):106-107
当前,在公共领域的构建方面,微博为话语的自由表达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也由于其自身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了大量的谣言产生.谣言的传播严重破坏了微博的传播和沟通环境,使得舆论平台的健康发展受阻,甚至对公共领域的构建起到了一定的威胁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微博中的谣言传播和规避机制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本篇文章就当前微博中的谣言传播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6.
尤龙  洪禺 《新闻爱好者》2012,(10):11-12
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微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信息,难以理性地对事件做出评判,加上信息的不确定和传受双方的不对等,很容易使谣言在微博平台大肆传播。本文探讨了微博谣言的生成机制以及微博谣言的传播效果,探讨了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博谣言对受众的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尤龙  洪禺 《新闻爱好者》2012,(20):11-12
微博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然而由于微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受众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信息,难以理性地对事件做出评判,加上信息的不确定和传受双方的不对等,很容易使谣言在微博平台大肆传播。本文探讨了微博谣言的生成机制以及微博谣言的传播效果,探讨了意见领袖在谣言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微博谣言对受众的心理、行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静  陈思勰 《新闻界》2013,(1):30-33
微博始祖Twitter在国外仅是众多未过滤的消息来源之一,而在我国,微博的平台特质让微博成为了谣言的温床。微博实名制的推出,旨在规范微博用户对于微博这个意见表达以及交流平台的使用,起到遏制微博上谣言泛滥的作用。但是,仅仅是微博实名制的推出,并不能对此起到良好的作用。微博实名制的推行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用户的支持才能更好的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微博"热"的不断升温,过去一年微博谣言滋生连连,微博独特的信息传播特点,使其成为了谣言泛滥的温床。本文紧跟时代热点,以2012年下半年120条微博谣言为研究样本,进行微博谣言的内容分类,并随机对各类谣言样本进行影响传播效果的指标分析。期望从探究影响微博谣言传播的关键指标中找到有效遏制谣言的方式,也为法律规范和管制微博谣言的传播提供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3,(3):3-7
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充分满足了人们表达自由的愿望,也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随着微博的快速发展,微博上谣言泛滥的问题也逐渐突出。本文分析了微博环境下谣言滋生的原因,对微博谣言的治理与防范提出了一些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新浪微博"网络辟谣"账号的307条微博谣言样本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微博谣言的内容类型、情绪类型及话语焦点,试图洞悉当前社会公众的深层次社会心理。分析发现,社会生活类谣言比例最高;其次为情绪类型(主要是敌意型和恐惧型);愿望型谣言最少。焦点人物中,普通公众占比最高,其次是党政军机构的工作人员。分裂与焦虑的情绪在社会蔓延,隐含潜在的阶层分裂风险,形成新的社会共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已成为传播信息、报道新闻的重要平台。活跃在微博上的除了拥有众多粉丝的"大V"和象征权威的政务微博之外,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媒体作为一支拥有强大话语权的力量也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地传播信息,然而,微博在为我们提供充足信息的同时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本文研究微博谣言的传播特点和模式,分析微博谣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微博谣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少波 《新闻界》2012,(15):50-53
自媒体环境下谣言借助微博传播,用谣言倒逼真相的说法甚嚣尘上,微博对谣言是自净还是泛滥,莫衷一是。本文从传播学专业视角分析微博谣言的传播机制,理性看待微博的工具性作用,即能传谣也能辟谣。同时对谣言产生后微博如何进行消解谣言、舆论引导、净化传播环境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牛牛  潘强 《新闻世界》2014,(12):81-82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后来居上,改变了由原来传统的大众媒体所构建的媒体环境,这就给传播学的传统理论带来冲击。如今,微博在网络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也成为谣言滋生蔓延的平台。本文研究“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微博时代面临的新情况,利用该理论解读微博谣言传播过程,以期对微博谣言的治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浪微博中的“谣言粉碎机”为案例,对微博空间科学传播的传播者主体、传受关系、内容形态、传播方式以及符号特征进行分析,尝试研究微博内容碎片化、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点为科学传播带来的变化.作者发现,在微博这一空间里,“谣言粉碎机”的“平民化”主体形象具有比权威科学传播者更为突出的优势,与普通用户的传受关系可灵活转换,用户之间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平台;同时,“谣言粉碎机”提供的信息内容贴近生活,符号样式体现了网络语言特色,更易得到用户认可.但微博的科学传播也面临困境:内容碎片化、传播迅捷等特点难以提供充分的理性思考余地,篇幅的不足增加了语义的不确定性——微博成为伪科学信息的集散地皆与此有关.如何在新媒体空间进行科学传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微博谣言与交往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可以理解为公共领域的一部分,但它也成为谣言的集散地。微博谣言具有频发性、"光速传播"、文本性及可编辑性和知识性等特征。目前对微博谣言的成因分析聚焦于个体心理或中观组织层面,忽视宏观社会性原因即中国的社会转型。微博谣言不能自动净化,要减少微博谣言,一方面政府应该赋予微博平台更多言论空间,另一方面微博用户应该相互质疑言辞内容的真实或合理性,任何人的言辞行动均是可否证、可批判的。  相似文献   

17.
微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大众提供了一个信息自由交流的平台,拓展了话语空间;另一方面也助推了谣言的传播和蔓延,达到一定程度并形成网络群体极化,阻碍社会舆论的良性发展。因此,分析群体极化视域下微博谣言的危害及原因,提出规避策略,以强化政府对微博谣言的治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推进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也逐渐兴起。微博的出现不仅为民众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新渠道,同时也成为了谣言滋生孕育的新"摇篮",这个话题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和研究。本文以"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为例,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了其谣言在微博传播的特点,进而分析出包括信息本身,用户参与,商业模式等成因,最后对微博在辟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9.
以往研究多将微博谣言极化现象归因于新媒体的"微革命"技术,对技术背后的文化与社会因素较少触及。本文研究发现,"身国同构"的传统文化与"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是微博谣言极化过程中的两大关键因素。微博谣言通过唤醒"身体损伤"的集体记忆,赋予传统的"身体政治"内涵,由此激起人们的深层共鸣是其最为简捷有力的极化方式。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独特的差序格局,不仅极具自我性,而且收放自如,使得微博谣言的空间扩散不是单纯地个人对个人,而是"圈子"对"圈子"。微博谣言的极化效应是技术、文化与社会因素耦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从“抢盐危机”看微博与谣言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涛 《今传媒》2011,(7):52-53
微博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数量,但话语权在得到平等的同时,同样导致了话语权的滥用,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之后,极有可能引起整个社会秩序的动荡和不安。但其在"抢盐风波"过程中所扮演的双向角色却值得我们思考:既是谣言滋生和蔓延的温床,同时又是成功辟谣的利器,本文以2011年3月的抢盐事件为例,就微博在谣言传播方面的功过是非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