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在校大学生为样本,对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动机与依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主要是获取最新资讯、了解朋友动态和浏览图片、看视频、听音乐。随着大学生接触社交媒体的时间增长,他们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女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男生;大二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大三学生;城市学生对社交媒体的依赖程度大于农村学生。  相似文献   

2.
移动端网络视频发展迅猛,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视频网站的使用意向,本文在对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民生学院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大学生对于视频网站使用表现出的新的消费现象和规律:手机终端占主导地位、APP客户端成为首选、视频网站与社交媒体交互性发展、大学生乐于分享视频但网络付费意愿较低。  相似文献   

3.
谢添 《东南传播》2016,(7):110-112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不同的人格特质对社交媒体使用习惯的影响,调查对象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和博士),样本数量是160。本研究中的社交媒体包括但不仅限于QQ、人人、微信、微博、知乎、各类论坛、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研究发现,外向性和情绪稳定性特质明显的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中发表评论的字数更多;外向性特质明显的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花的时间更长;使用微信更频繁的人比使用QQ更频繁的人年长;在使用时间上,社交对象是恋人的人将比社交对象是朋友的人花费更多时间在社交媒体上。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与问题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使用交友和社交网站的网民达到1.24亿,其中20至29岁的用户占52.6%①.美国Pew Research Center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79%的成年人使用互联网,18至35岁的社交网络使用者占48%②,其中,大学生成为社交网络使用的主导力量.当代大学生被称作"数字原生代"或"数字人"③.新兴媒体也将大学生作为其主要目标受众,社交网络更是改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模式.基于此,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网络使用动机、习惯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要.中美大学生因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存在差异,使用社交媒体的动机、习惯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邓芷君  朱秀凌 《新闻知识》2023,(2):45-52+94-95
随着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大学生通过社交网络进行网络医疗众筹行为也日益普遍。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39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大学生在社交网络新情境中社交网络使用对其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的影响,并揭示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这三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在影响机制中发挥的效应。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对其社会资本和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对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也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同时社会网络、人际信任和共同目标在社交网络使用强度和网络医疗众筹捐赠意愿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宁波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N=481),探讨青年大学生的新媒介接触情况和新媒介对当代大学生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是新媒介的积极使用者,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介成为青年大学生与外部世界链接的重要渠道.新媒介对大学生的学习、社交行为等方面影响较大.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对传统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挑战,重新建构了课堂的空间意义;大学生的新媒介使用对其社交行为具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它巩固和强化了大学生的日常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用户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问题日益严重。微博作为新兴的社交网络,其用户同样面临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本文对使用新浪微博的重庆市大学生个人隐私保护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后发现,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时的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薄弱、隐私泄露风险较大。文章提出若要提升社交网络时代大学生隐私的安全保障,应当建立一个由政府、社交网络运营商和大学生网络用户三方协作组成的责权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8.
任姣 《今传媒》2023,(8):41-44
本文对3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无结构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建立了移动社交情境下大学生意见领袖在校园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线下权威性、亲密感和线上活跃度这三个因素是大学生意见领袖影响力的主要生成因素;议程设置和信息干扰是大学生意见领袖对网络舆情产生影响的方式;对自我身份的审视和对利益的权衡抑制了大学生及大学生意见领袖的网络意见表达,从而使舆情发展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9.
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当下的媒介环境,大学生作为社交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对社交媒介产生了极大的依赖。由于社交网络场域下的人际交往具有匿名性等特征,过度依赖线上人际互动会造成现实人际互动能力的降低,出现与社会隔离的情况。因此,针对大学生“社交”成瘾的现实,一方面大学生自身要学会正确的接触和使用媒介;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应通过给予更对的媒介素养的教育从而改善大学生的媒介使用观。  相似文献   

10.
在以社交媒体为主要特征的时代背景下,表情包成为了社交空间中频繁使用的一种话语符号,大学生作为表情包文化的重要参与者,通过表情包这一独特的表达形式实现自我表达。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表情包使用情况反映出的深层次文化现象的探析,从语言文字表达、娱乐化和价值观等方面探析表情包文化的内涵,认识表情包表象下隐藏的文化现象和精神内涵,以便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社交环境。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7,(8):67-74
以网络依赖为中介变量,研究网络使用时长、频率和内容对在校大学生麻醉功能的影响。通过对上海4所高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每日使用时长、使用内容中的网络娱乐、信息工具与麻醉功能显著正相关,而每周使用频率、网络消费对麻醉功能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对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网络依赖对网络娱乐、网络消费与麻醉功能的影响方面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而网络依赖对信息工具与麻醉功能没有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的使用行为会对在校大学生产生麻醉功能,这些发现可以为未来的大学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海波 《今传媒》2015,(1):44-46
近年来,社会性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简称SNS)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并成为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之一。大学生是社交网络平台使用的主力军。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包头地区大学生社交网络平台使用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大学生对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与满足类型,评估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正负面影响,总结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通过对山东省400名高校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方式的随机抽样发现他们对社交媒体的黏度较高,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社交主要是为了建构日常"熟人"关系,对于陌生人的邀加信任度不高,而且仅停留在浅层次交往,通过在社交媒体中的文字、图片、视频自我表露主要是为了获得社交圈中他人的认可与关注。  相似文献   

14.
钱伟浩 《东南传播》2020,(5):99-102
大学生感到孤独是高校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探究微信使用中的陌生人社交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有何影响。研究发现,微信使用开拓了大学生与陌生人交流的渠道,与陌生人社交对于大学生孤独感的排解具有一定作用。大学生在与陌生人的交流中通过自我表露来排解孤独感,但是大学生的自我表露水平不高,所以对于自我表露不强的大学生来说,此方式对其孤独感的排解没有太大作用。大学生孤独感的排解主要是通过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而网络上的人际关系对于孤独感排解只起到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主要从考查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偏好入手,以网络学习资源理论以及网络资源利用中的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风格等理论基础为依托,通过笔者自编在校大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利用偏好的调查问卷以云南大学在校大学生为对象,结合访谈法进行调查,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资料总结整理来探究目前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资源建设及应用现状以此对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初步编制了一个手机功能使用量表,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在随后的调查中发现,手机的网络社交功能成为最受大学生亲睐的功能。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和每日使用手机时长与网络社交因子具有正相关关系;恋爱状况与手机的通讯交流因子具有正相关性;性别与时间管理因子也具有相关性。此外研究还发现男生更常使用手机的工作学习功能,而女生则更偏重网络社交功能。值得关注的是,本研究发现手机传统的接打电话和收发短信功能已部分地被即时通讯和网络社交功能所替代,而大学生对手机的学习工作功能的利用程度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7.
顾凯 《传媒》2017,(22)
移动互联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参与社会生活、发表观点、表达见解,纷繁复杂的网络社交平台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切实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做大做强正面宣传,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把握网络社交平台带给我们的新机遇,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当下新媒体语境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以表情包为代表的图片等多样传播形式在网络社交平台的流行现状,探讨了大学生线上社交中以多种媒介为载体实现的自我认同和呈现,以及社交过程中通过表情包等形式的替代所体现的社会在场。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法,探知大学生使用表情包丰富社交的动机和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对在校大学生舆情表达渠道进行了分析,认为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正成为大学生传播舆情信息的主要渠道,人际传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传播信息时更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手机媒体使用呈现新动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和网络娱乐使用对其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中的政治新闻并非完全能够影响大学生的政治效能感,社交媒体中的非官方媒体政治新闻对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在网络娱乐方面,参与性的网络娱乐对大学生内在和外在政治效能感均产生负向显著影响.一方面政府部门继续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