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震宇 《视听界》2014,(6):113-115
不少人习惯把记者出镜称为"记者出现场",道出了记者出镜的性质,即在新闻事件现场作报道。过去只有直播(包括现场连线)时要求记者必须出镜,现在出镜已是常态。出镜是电视记者的任务和职业特征,这既是电视记者的特别之处,也是电视新闻的优势。如果放弃出镜,等于削弱了电视的一大优势。将电视新闻有形有声的独特优势发挥好,电视新闻的魅力就能成为与其他媒体竞争的实力。电视台不应该有专门的"出镜记者"一职。  相似文献   

2.
<正>在网络和新媒体飞跃发展的今天,出镜记者不再指单纯意义上的电视记者,只要可以传播视频消息,都可以是出镜记者。记者出镜包括一般出镜和现场直播出镜,由于网络直播和电视直播技术的运用,对新闻事件现场的直播越来越多,这对做现场直播报道的出镜记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记者出镜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现场感比较强,使新闻传播更加真实可靠。新闻的现场报道,减少了后期制作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李晓红 《新闻窗》2014,(6):42-43
随着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场报道成为一种最常见的报道方式。新闻报道方式的转变,更进一步突出出镜记者在现场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出镜记者可以缩短观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是沟通节目与观众的中介,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对出镜记者的素质的探讨也至关重要。"1现场新闻报道出镜记者要树立三观,培养五感,以更好地适应现场新闻报道对出镜记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梅兆卿 《新闻世界》2010,(7):113-114
对传播者来讲,出镜记者是新闻"眼";对受众来讲,出镜记者是"我在现场"的一只眼。出镜记者要能够对自身情感作适度的把握,要有新闻现场驾御能力和判断力,要能处理好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要有自信、激情,同时保持冷静。  相似文献   

5.
黄涛 《新闻窗》2011,(4):70-70
出镜记者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媒体。英文资料中,"出镜记者""On-camera correspondent and report"直译过来就是:上镜通讯员和现场记者。其基本内涵和要求是:通过连线,向演播室内的主持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报告发生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6.
出镜记者是现场报道中的桥梁,而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又直接影响到电视新闻传播的效果,所以要求出镜记者要具备精彩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也就是说,出镜记者需要兼备电视记者和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两种职业特点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出镜记者的语言技巧问题,作者总结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薛桂荣 《新闻前哨》2022,(17):12-14
重大自然灾害是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不可预测性、影响广泛性的公共事件,电视现场报道在满足受众知情权,引导社会舆论,推动受灾地区抢险救灾工作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这一报道形式也对地方媒体出镜记者的职业精神、综合素养、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须在找准出镜环境、抓住报道重点、掌握出镜技巧三个关键环节下功夫,提升现场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孙丽 《新闻传播》2010,(4):120-120
人们往往认为"出镜记者"就是在节目开头交待一下时间、地点、环境,把他所说的话与"新闻导语"相混淆。"出镜记者"不是报幕员,也不是场外主持人,他的出现,一要增强新闻的真实性,二要增强新闻的现场感,三要利于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出镜记者"就是新闻发生的参与者,是报道过程层层递进的引导者,是观众派往新闻现场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林舒然 《东南传播》2017,(12):118-120
随着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受众对于传统媒体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更多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注重情感交流、贴近百姓的民生新闻类节目就成为了各个地方台的当家花旦,而这样的大环境也就对节目中出镜记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笔者担任出镜记者时所在的民生新闻节目《帮帮团》栏目为例,探讨出镜记者的形象定位和专业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使人们逐渐步入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在积极革新和转型,这也对新闻出镜记者提出更高要求。新闻出镜记者必须加强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文章将对全媒体概念进行简单陈述,并分析全媒体视域下新闻出镜记者应具备的素养,并为新闻出镜记者综合素养提升提出一系列参考意见,期望可以有效促进新闻出镜记者发展,从而为中国新闻行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1.
早期的电视报道都是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出现,主持人在演播室播报导语引出下面的现场画面,但是这种形势逐渐变得呆板单一,观众渴望新的报道形式出现,于是记者在现场出镜,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受,进一步提高了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记者出镜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和现场感,能够最充分地体现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环境信息.出镜的电视现场记者宛如主持人与节目编导的综合体,要求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电视记者已经不是简单报道新闻信息,而是要去面对摄象镜头,直接目击第一现场,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和沟通,这就是出镜记者。出镜记者从传播本质上讲是介于信源和信宿(观众)之间的第三者,其本质功能是尽可能拉近信宿和信源的距离,最理想的状态是零距离。一位优秀的出镜记者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又要具备一颗平常心,只有这样才可以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成为人们接触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能够让民众第一时间了解到突发新闻事件,记者需要及时达到现场,了解所发生的新闻,这就对出镜记者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需要在工作中通过多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本文从出镜记者着手,分析突发新闻事件现场的特征,探究出镜记者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娟 《新闻世界》2012,(2):28-29
出镜记者的采访活动从屏幕之后走到屏幕之前,这对其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出镜记者,不仅能够准确把握电视传播规律,还要懂得现场报道策略的灵活运用。本文以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为例,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晓华 《新闻传播》2022,(3):119-120
在预发性现场报道中出镜记者需要预先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也难以保证现场报道过程中不出现突发状况.突发状况具有不可预见性,这给出镜记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阐述了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融媒体背景下现场报道突发状况发生的特性并提出了出镜记者应该如何应对预发性现场报道中的突发情况,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出预发性现场报...  相似文献   

16.
高建国 《视听界》2005,(2):84-85
电视记者分出镜记者和摄像记者两种。出镜记者要求高,因为出镜,把自己置于“光天化日”之下,人们就会品头论足,所以这一类记者必须懂得自律,丝毫不能出错,否则就成了观众批评的靶子。摄像记者则不然,他的真实水平一般观众看不到,因为他站在镜头的后面。人们看电视的时候,只想到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与"时效性""现场感"紧密相连,过去,电视新闻主要采用文字加画面"两张皮"式的报道形式,而今,随着电视业快速发展,广大受众对以往单一、呆板的新闻报道,显然是不太买账了。凸显时效性、现场感和感染张力优势的记者现场出镜,成为电视媒体争相运用的报道方式。我们在欣喜其得到重视的同时也发现,在许多地方电视台的各类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最常用的手段依旧是——新闻导语式出镜,特别是一些记者只是为了出镜而出镜,将普通的录像报道简单"变形"的导语式出镜充斥着大量的现场报道,记者出镜形同虚设。如何准确地把握、灵活地运用新闻导语式出镜,使出镜更加"言之有物",这对于广大新闻工作者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出镜记者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现场报道的成败。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的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将大大提高现场报道的影响力。为此,本文对出镜记者与电视新闻改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电视节目形式的突破以及信息传播的角度阐述了出镜记者在现代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网络传播环境提供了全新的议程设置环境、舆论监督环境和把关人环境,也改变了出镜记者的角色与要求,为出镜记者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出镜记者要想在众多的新闻播放形式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媒体,通过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度、语言表述以受众为中心、掌握全媒体传播技能三个方面,来提升职业能力,塑造自己的个性,为受众传递值得推敲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闻电视报道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现场采访报道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种的新闻电视节目上,现场采访报道不仅更直观的凸显了电视报道的形象,而且进一步的发挥了电视报道的实时性这一特点。同时电视新闻进行现场报道在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要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报道新闻的真实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对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新闻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镜记者在对新闻进行现场报到时,与演播室的主持人进行新闻事件的连接,并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演播厅所播出的新闻画面。出镜记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需要敏锐地捕捉新闻的细节以及生动的讲述新闻发生的全过程等。本文就电视新闻现场的报道分析了出镜记者所需具备的高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