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中国传统佳节中最隆重的节日。它与中国几千年农耕社会有关:农民靠天吃饭,每年春耕秋收,形成规律。中国世世代代的老百姓,都以此方式纪年。每逢春节,游子思归,阖家团圆。"过春节"是一段长途: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开始进入年关,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闹元宵。"过年"一词,会唤醒许多美好的回忆。风鱼、咸肉,风鸡吊在外面吹风;排队买年货、家家户户祭灶神;小年夜里做蛋饺、包汤圆;大年三十吃年夜饭;大年初一穿新衣、发压岁钱;提着蛋糕走亲访友……如今年味淡了,听到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中回忆这些片段,恍若回到过去时光。  相似文献   

2.
正从糕饼店到宵夜馆上海的粤菜渊源,可以远溯到1839年开埠以前。广东人会做生意,尤其是潮州人,驾起红头船,不避艰险,南下北上,在上海尚未开埠,就已经越海北上抢占先机了。就像晋人张翰在洛阳想起了故乡的鲈鱼莼羹一样,在上海的广东人也总会想吃故乡的食品,于是1839年便有潮州人开设了"元利"食品号。但这还不是菜馆,只是专门制作潮汕一带出名的糕点食品;开菜馆的条件,无论资本与市场,都还远未成熟。待到开埠以后,上海愈益繁荣,去上海的广东人也越来越多,1862年,另一家著名广式食品企业"锦芳食品"也开业了。而至今在上海滩仍负有盛名的杏花楼粤菜馆的前身"胜仔"甜品店,则在二者之间的1851年开业。然而,吃饼饵糕点,总得有茶水相送吧。店家便往往择一楼  相似文献   

3.
大师轶事     
佚名 《出版参考》2014,(5):25-25
卓别林吃汤圆 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来到上海,中国著名电影演员韩兰根曾陪他逛过城隍庙。他们走进一家汤圆店,吃到了芝麻猪油汤圆。别看卓别林演戏得心应手,却不知汤圆怎么个吃法,一口咬下去,只听“吱”的一声,馅汁溅到韩兰根身上,喜剧大师连忙拿出手帕揩擦。  相似文献   

4.
老上海的茶楼,除了提供给人们休憩、议事、谈天说地外,还是龙蛇混杂之场所,各色人等夹带着各种资讯往来其间,俨然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上海开埠后,随着西风东渐,申城茶楼除了喝茶、吃点心外,还衍生出多种别样用途的:如当时俗称"包打  相似文献   

5.
《民生周刊》2020,(2):7-7
虽说现在的年味儿淡了,那是因为人们有着更多的物质追求、精神追求,而不再仅仅靠过年几天来"弥补",但过年毕竟是每一位国人一年的期待。又到年关,大街小巷、村村镇镇,处处喜庆。从采购的年货,就能看出中国年喜庆的"进化"。关键词:粮票、肉票、布票在物资还是相对匮乏的年代,过年吃好、穿好是一家大小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6.
孙孟英 《档案与史学》2014,(2):F0003-F0003
正辛亥革命之后,元宵节依旧被视为大节,北方制作和展示千姿百态、璀璨夺目的各种冰灯,南方广东、香港等地舞大型龙灯,上海城隍庙开灯会,小孩们玩各种兔子灯,一些上流阶层的人参加元宵晚会,或观看元宵文艺音乐舞蹈演出。南京路上一些大商店的大门口,都在元宵节的前一天挂起了红灯笼,以求得在新的一年中生意红红火火。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在沪外国领事人员与洋商每逢正月十五,也很乐于同中国朋友共同参与元宵节活动,一起吃汤圆,一起出席元宵节派  相似文献   

7.
1938年除夕.沦为“孤岛”的大上海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显得阴冷、凄凉。在日本人统治的铁蹄下,人人心头都笼罩着乌云.谁还有心思过年?谁还有心思走亲访友?行人极少的大街小巷里全然没有往年那种浓烈的节日气氛.只有刺骨的寒风挟持着纷纷扬扬的雨雪.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  相似文献   

8.
诗人说:这旧的一年裙裾一闪,便弃我而去。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是,回家过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过年,这个象征美好、祥和、喜庆、团聚的节日,往往容易勾起人们对她的向往与追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贵州、湖南、山东等地读者都纷纷给我们写来关于过年的文章,有近100篇之多。山东青岛王涛这样写道:“记得小的时候,对于过年,那真的是非常奇妙、快乐和高兴的一件大事,平时难得一吃的,难得一见的新衣,会让自己在那一日成了快乐的天使。  相似文献   

9.
吴琼 《档案与史学》2014,(2):F0004-F0004
正在很多老上海人的记忆里,城隍庙曾是许多老上海人孩提时的乐园,庙门口高耸入云的旗杆、九曲桥、豫园大假山,还有小动物园里的鹦鹉学舌让人捧腹大笑,春节的城隍庙真的逛不够,看不厌。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许多记忆已渐渐淡去,但传承至今的元宵灯会依然红火,看灯是上海人过年最喜闻乐见的活动,而城隍庙每至元宵则常是笙歌灯彩,一派欢乐景象。难怪有人说:"南京路外滩的灯再亮也取代  相似文献   

10.
当代记者是幸运的,我们用了20余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200年的历程,在中国沿海开放地带,这一转变的感受尤为真切深刻.作为长期担任驻地报道的新华社记者,以一个城市为蓝本,追踪观察并且反映当代中国乡土社会与地域经济的发展变迁,是职业的兴趣所在,也是不容回避的使命. 很多人对宁波也许不甚了解,但大都听说过宁波汤圆,"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这是许多老宁波熟悉的关于汤圆的民间小曲.来到宁波著名的城隍庙"缸鸭狗"小吃店,泡上滚烫的开水,倒入洁白的汤圆,在热气腾腾的氤氲中,您就可以细细体会宁波和宁波人的个性禀性了:平和、实在、精明、圆通,并且汤圆里面有芝麻糖馅--这也是宁波人很重要的性格,有仁心有亲和力.  相似文献   

11.
牛辉 《军事记者》2012,(4):36-37
农历龙年正月十五这天清晨,一阵紧促的军号声打断了武警辽宁省总队数千名新战士对放礼花吃汤圆的美好回忆。迎接他们的,是入伍两个月以来一次真正的人生洗礼——千里拉练。我们在与他们同吃、同住、同行的一周时间里深深体会到,如果说穿上军装那一刻是他们告别娇生惯养的预先号令,那么此次千里拉练则是他们成长为共和国卫士的集结号。  相似文献   

12.
罗燕 《民生周刊》2021,(5):68-69
"今年在北京过年的人多,往年这时候路上已经没人了。只要父母身体好,在哪儿过年都一样。""在北京过年?""是的。""今年在北京过年的人多,往年这时候路上已经没人了。只要父母身体好,在哪儿过年都一样。"春节前一天傍晚,我上了于师傅的出租车,他帮我安置好大包小包后,开始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13.
文学小说     
《全国新书目》2014,(10):38-39
莫言评传 王玉 清华大学出版社97873023526932014-09 58.00莫言说自己小时候之所以想当一个作家,就是想一日三餐都吃上香喷喷的饺子,就是想取石匠女儿当老婆。这种理想,现在看来比较"低级",在当时那个连过年都吃不上饺子的年代,却无疑已经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想象力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对自己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逆来顺受的普通青年农民,谁会像他这么狂妄呢?  相似文献   

14.
《新闻天地》2009,(7):49-49
绵软可口的糯米,配上甜杏仁、核桃仁、百合、红枣、葡萄干、山楂糕、莲子,再淋上滑滑的冰糖汁,搁几颗鲜艳欲滴的红樱桃,这就是有名的“什锦八宝饭”。但现在如果有人说自己是“什锦八宝饭”,你别吃惊,这里可不是什么美食,而是一个群体的统称——他们就是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的粉丝团。  相似文献   

15.
有时在同一句话里,用不用“的”字都可以。如“死的狗”,也可说成“死狗”。但在有的地方,少了一个“的”字,就会产生误解。例如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 不要吃死团鱼、螃蟹、鳝鱼(《知识窗》1982年第1期第31页)当时我看了这个题目就纳闷儿:“死团鱼”固然不能吃,“螃蟹、鳝鱼”怎么也不能吃呢!当看了文章内容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是指“不要吃死的团鱼、螃蟹、鳝鱼”。  相似文献   

16.
一张报纸类似一桌菜肴,要使人人可口满意不大可能。但,只要"内容"丰盛,不是只好看不中吃,恐怕多数人还是会满意的。有人不喜欢读人民日报,据说是"没有意思","无啥看头"。净是鸡鸭鱼肉、青菜萝卜、白面馒头,吃够了,想吃点奇巧货色,诸如青蛙腿、炸蝎子,甚或珍禽异兽之类。亦即爱看点小道消息、社会奇闻、宫l祠秘事等等. 恰恰相反,我最喜欢  相似文献   

17.
到那时,我一定一定,要把明玥提到的第一种江南美食,都一网打尽。而现在,我只能说:命运欠我一块梅花糕,我欠命运一份吃糕的心情。幸好,明玥的梅花糕是永恒的。  相似文献   

18.
正当年一起在胡同里打球的玩伴,一起经历着时代变迁。多年之后一个成为了国家总理,另一个成为了中学老师。73岁的天津老人李溥和温家宝认识60年,他如此概括对温家宝的感情:非常敬重,非常信赖。在他眼里,"发小"温家宝是个怎样的人?马年春节的前几天,和很多退休老人一样,73岁的李溥要跟老伴儿忙活着置办年货、收拾屋子,等在北京生活的儿孙三口回天津过年。这个在南开中学任教了将近30年的老人是温家宝的"发小"。他收藏着一袋子"材料"都是温家宝赠予自己的书籍、纪念本和亲笔  相似文献   

19.
我和我老伴有一个小小的收藏爱好。如邮票、以前的粮票、布票、香烟票、糕点票、贺年片、景点导游图、景点门票等等,都一股脑的保存着。包括1966年"文化大革命"到北京、沈阳串联时,当地发的免费乘坐汽车、电车的来车证以及离开北京回到上海时的免费乘坐火车的凭  相似文献   

20.
有人问:“在美国这些年,最喜欢去什么地方?”我迫不及待地抢答:“书店。”这两个字一出口,我眼睛立即烁烁闪光,嘴巴半晌合不拢,像小孩子等过年放鞭炮时的神情。说“最喜欢去”,千真万确,高兴了去,生气了也去。闲下来无所事事要去,忙碌起来过分紧张也去,哪根筋不对劲儿,惶惶不可终日,更加要去。那块地方,可以让人赏心悦目、悠闲自得,也可以平缓情绪、舒解压力。排排书架和唱盘磁带,集图书馆、文化沙龙、朋友聚会、心理医生咨询、音乐欣赏于一身,功效非凡。美国的大书店非常整洁宽敞,成排成排精装书籍、杂志和画册伸手即得。书架前有简易板凳,两侧有沙发,书店的一角通常还有个咖啡铺。书店里总是飘漫着轻柔的音乐,人们走路说话都静悄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