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76):73-74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由于对"动手操作"的误解、活动运用的失当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在数学课堂上出现学生动手操作失效现象。本文研究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中的现状,探究失效原因,提出提高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邱善娇 《小学生》2013,(12):34-34
新一轮课改以来,数学课堂中的"动手操作"活动越来越多,学生因此而获得的"实惠"也令人兴奋。然而有的课堂,由于缺失了对动手操作的价值的把握,以及对"操作"过程中的有效指导与调控,让"操作"流于形式,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基于此,我想与各位同行一起认真探讨这个话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笔者认为,在组织操作活动时,我们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一、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小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  相似文献   

3.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新课改理念给课堂带来了一派勃勃生机。然而,在此背景下数学课堂也渐渐开始泛化:形式化的合作学习,走过场式的操作活动……这些充斥课堂的操作活动,到底具有多少思维含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操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成了我们亟待思考与解决的问题。一、关注操作内需——"学生的手,学生的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推崇,尤其是公开课、比赛课中,绝大部分教师都喜欢让学生"动动手"。然而,有些教师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未真正理解操作  相似文献   

4.
<正>实施新课程以来,数学课堂呈现焕然一新的教学面貌,生动活泼,热闹有趣,但如何让有趣的课堂更加有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构建小学数学童心课堂"的课题研究,研究如何使每一堂常态课更加有趣和有效。在数学课堂的各种学习方式中,"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它是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有效途径。我们教研组通过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的两次课堂实践,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动手操作开展了研讨。以下是第一位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覃绍兰 《广西教育》2013,(21):86-8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对数学的体验主要通过动手操作。"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呢?一、有效创设动手实践操作的情境小学生整个年龄阶段和生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专注的时间较短、容易课堂上走神。这种特性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相当明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有责任寻求解决的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正>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呈现出了焕然一新的教学面貌,既生动活泼,又热闹有趣,但如何让有趣的课堂更加有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学校开展了"构建小学数学童心课堂"的课题研究,研究如何使每一堂常态课更加有趣和有效。在数学课堂的各种学习方式中",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它是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有效途径。我们教研组通过三年级下册"笔算除法"的两次课堂实践,针对如何进行有效的"动手操作"展开了研讨。以下是第一位教师的教学片断:出示主题图(见下图)。  相似文献   

7.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学习的必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但由于教师对学生动手操作的认识模糊、理解偏颇,导致学生的动手操作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动手操作的真正效能。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动手操作呢?一、"该出手时就出手"——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可能有的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既费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课堂上合理安排动手操作活动,组织学生在操作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组织的活动看上去热热闹闹,学生的活动时间也很充分,但是学生的操作浮于表面,效果甚微。这  相似文献   

9.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动手操作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动手操作"概念的误解和运用失当,导致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动手操作失效。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和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亲身经历,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经验。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只有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一、通过动手操作体验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传授和学生的模仿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而今,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最受师生欢迎的莫过于"动手操作"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操作的  相似文献   

12.
数缺形时少具体,形少数时难入微.由此可见,数与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数学课堂中,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有形的动手操作,学生会倍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使操作变得生动、活泼、严谨、有序.  相似文献   

13.
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活动的改进策略要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引导有效辨析;要找准动手操作的起点,引导有效迁移;要提供动手操作的原型,引导有效理解;要注重动手操作的表述,引导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活动课内容的选取是数学活动课实施的重要环节,我们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上所规定的活动内容,要全方位,多角度地组织材料,让活动的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实用有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总结构建了以下四种课堂活动模式。一、"动手操作实践课"这种活动课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制作为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总结、概括、延伸和拓展。如"制作火车车厢的模型"、"莫比乌斯带"、"五角星的制作"、  相似文献   

15.
<正>动手操作是新课程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的确,"动手操作"犹如数学课堂的"强心剂",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很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由于没有做好方法上的准备和操作中缺少有效地引导,并不是所有的动手操作都是有效的.其实,教师的组织、引导、调控是动手操作取得实效不可或缺的条件.如何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引导,从而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案例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都想看一看、动一动、量一量。儿童的认知水平正是由直观的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过程,儿童会依靠动作和和想象进行操作,从而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活动在课堂上会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并且这在数学思维方式上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对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用"动手操作"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使  相似文献   

17.
赵海梅 《成才之路》2013,(30):33-33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在学习中思维的活跃程度.很大程度上缘于自己动手操作的程度。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形象思维有效融合。特刖是在一些公开课、研究课上,动手操作更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伪操作的现象,使得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本文试从几种现象出发谈谈对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有效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动手操作是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操作能使静态知识动态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空间想象真实化。教师应通过预测、引领、质疑、内化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更有效,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加直观的数学体验,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动手操作呢?一、运用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奥加涅相曾说过:"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课堂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动手操作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经常采用的方式。学生操作了,学生是"动"了起来,而学生的"动"触及学生的思维了吗?充斥在数学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有效吗?我们怎样在数学课程中组织更有效的操作活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