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Fe-H2O体系E-pH图为依据,从电化学、化学热力学、沉淀溶解平衡等角度进行计算,推导了制备Fe(OH)2的最佳条件。基于计算结果,设计了三个实验,均明显观察到Fe(OH)2白色沉淀及其被氧化后生成的Fe(OH)3红棕色沉淀。实验证实,理论计算推导出的实验条件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原理探讨:不少教师对此实验进行过改进,主要方法可归纳为:通过加热除溶液中的溶解氧气;通过加入有机溶剂(如苯)使溶液表面跟空气隔离。实际上还应考虑到Fe~(2 )的溶液显绿色,对白色沉淀Fe(OH)_2的观察有一定干扰作用,更重要的是应考虑到氢氧化亚铁只有碱性(大连工学院编《无机化学》),氢氧化铁(新沉淀出来的)能溶于强碱溶液(无机化学编写组《无机化学》),Fe~(2 )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较弱,这就决定了制备的Fe~(2 )溶液必须显酸性,可以避免Fe~(2 )的氧化。沉淀Fe(OH)_2时溶液的  相似文献   

3.
Fe(OH)2在制备过程中易被氧化成了红褐色的Fe(OH)3,本文选取中学化学实验中的常见试剂、仪器和液封等方法创设近无氧环境进行实验,制得白色的Fe(OH)2。  相似文献   

4.
在溶液中,用HNO3氧化Fe2+为Fe3+通过KSCN鉴别Fe2+的存在,在不少化学教师中存在争议.采用微型实验,以影响该实验的HNO3自身所含铁量、HNO3溶液的浓度及用量、KSCN溶液及Fe2+浓度等为可变因素,对该实验进行了探究,旨在找到用HNO3作氧化剂鉴别Fe2+存在的适宜条件.结果显示,若滴入HNO3溶液的浓度适合且是少量的,则HNO3可先跟还原性较强的Fe2+反应,将Fe2+氧化为Fe3+,即可通过KSCN鉴别Fe2+的存在;若HNO3溶液浓度用量过大,就会继续氧化SCN-而使鉴别实验失效.  相似文献   

5.
<正>氢氧化铁制备中出现的灰绿色物质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一线教师。笔者对比分析了相关的文献,并进行了整理筛选发现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探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观点:观点1:是Fe(OH)2吸附溶液中多余的Fe2+后形成的[1]。观点2:是Fe(OH)2、Fe(OH)3和Fe3O4的混合物[2]。观点3: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观点4:是Fe(OH)2的水合物[3]。  相似文献   

6.
一、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例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Cl3溶液中加入铁粉:Fe3 Fe=2Fe2 B.过量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2Fe2 2Br- 2Cl2=2Fe3 Br2 4Cl-C.将铁片投入稀硫酸中:2Fe 6H =2Fe3 3H2↑D.Fe(OH)3溶于稀硝酸中:Fe(OH)3 3H =Fe3 3H2O解析:A项的离子方程式违反了等号两端电荷守恒的原则,因此该式并没有配平,应为:2Fe3 Fe=3Fe2 ;B项过量的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会使Fe2 与Br-全部氧化,在此离子方程式中,Fe2 与Br-的个数比应维持原物质中的1∶2的比例才正确,该离子方程式应为:2Fe2 4Br- 3Cl2=2Fe3 2Br2 6Cl-;C项铁片投入稀硫酸中,是Fe被H 氧化,其氧化产物应为Fe2 ,不应是Fe3 ,该离子方程式应为:Fe 2H =Fe2 H2↑。答案:D二、铁与铁的化合物的性质例2.某溶液中含有NH 4、Mg2 、Fe2 和Al3 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有A.NH 4B.Mg2 C.Fe2 D...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化学第三册〔实验1—2〕,要求观察到的现象是:1、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絮状物Fe(OH)_2,2、Fe(OH)_2在潮湿的空气中迅速被氧化为红褐色的Fe(OH)_3。按课本做法,现象不太明显,特别是看不到白色Fe(OH)_2,笔者将强碱NaOH改为氨水,现象较为明显。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铜粉与Fe(NO3)3溶液反应体系中,从热力学上分析,Fe3+与NO3-(H+)都能氧化单质Cu.实验已证实反应体系中Fe3+氧化Cu的行为,并通过设计数字化实验呈现了 NO3-(H+)也参与化学过程的事实.研究表明:Cu/Fe(NO3)3溶液体系首先发生Fe3+氧化Cu的过程,然后NO3(H+)氧化体系中的Fe2+...  相似文献   

9.
由于Fe(OH)2很容易被氧化成Fe(OH)3,在制备过程中往往得不到白色絮状沉淀。如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可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2007,(24)
热点内容,常考常新例1 (第9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的SO_2通入NaOH溶液中:SO_2 2OH~-=SO_3~(2-) H_2O B.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2Fe~(3 ) 2I~-=2Fe~(2 ) I_2 C.NaNO_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_4溶液:2MnO_4~- 5NO_2~- 6H~ =2Mn~(2 ) 5NO_3~- 3H_2O D.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2HCO_3~- Ba~(2 ) 2OH~-=BaCO_3↓ 2H_2O CO_3~(2-)分析过量SO_2通入NaOH溶液中生成HSO_3~-离子;Fe(NO_3)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HI溶液,不仅Fe~(3 )能氧化I~-,NO_3~-离子在酸性条件下,也能氧化I~-;NaHCO_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_2溶液,HCO_3~-与OH~-完全反应掉,生成的CO_3~(2-)又全部转化为BaCO_3沉淀,溶液中不可能有CO_3~(2-)存在。因此,选项A、B、D不正确。  相似文献   

11.
人教社高中化学第二册(2003年版)第165页关于Cu(OH)2氧化乙醛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是: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5%的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观察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该红色沉淀是Cu2O,它是由反应中生成的Cu(OH)2被乙醛还原产生的:Cu2++2OH-Cu(OH)2↓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对这样一个重要实验,近年来有不少教师进行了探究,达成的共识是:①乙醛还原Cu(OH)2的反应需要加热至沸腾;②NaOH要过量。有争议的是:Cu(OH)2是否必须是新制的。以下笔者就“新制C…  相似文献   

12.
1.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2 2H2O(=)Fe(OH)2 2H ,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  相似文献   

13.
Fe(OH)2制备过程中产生灰绿色的原因众说纷纭,争议颇多。在研究NaHCO3与FeSO4溶液反应制备FeCO3沉淀中,意外得到了“茶绿色”的FeCO3沉淀(纯品为白色),藉以研究Fe(OH)2变色的原因,结合现有研究成果,认为Fe(OH)2沉淀物吸附反应体系中绿色的Fe2+是Fe(OH)2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沉淀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化学科     
8.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A)无水三氯化铁 (B)氢氧化铁 (C)氧化亚铁 (D)三氧化二铁错例1 错选A。简析:考生单纯从溶液蒸发的角度考虑,认为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无水三氯化铁。没有考虑到三氯化铁是强酸弱碱的盐,它在水溶液中全发生水解反应: FeCl_2 3H_2O Fe(OH)_3 3HCl 加热蒸发有利水解反应的进行,在蒸发灼烧过程中生成的HCl挥发。Fe(OH)_3灼烧会发生分解反应:2Fe(OH)_3 Fe_2O_3 3H_2O 因此FeCL_3溶液蒸于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Fe_2O_3,而不是无水三氯化铁。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实验4-10],在制备 Fe(OH)_2的过程中出现的灰绿色物质究竟是什么,历来都存在争议。典型的看法有如下两种:一是认为灰绿色是 Fe(OH)_2的白色与 Fe(OH),的红褐色混合所呈现出的过渡色;二是认为该物质是"Fe(OH)_2·2Fe(OH)_3或 Fe_3(OH)_8或 FeO·Fe_2O_3·4H_2O 的混合型氢氧化物或混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Zn与FeCI3溶液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反应到底生成什么产物的问题,文中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将影响该反应的各种因素、水平进行设计、实验,获得了定量实验数据,得出了:7Zn+6FeCI3+6H2O=2Fe(OH)3+2Fe+7ZnCI2+2FeCI2+3H2↑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一堂高二化学课,实验制取氢氧化亚铁。学生按照教材要求,用胶头滴管吸取NaOH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盛有FeSO4溶液试管底部,慢慢挤出NaOH溶液,期待着白色絮状的Fe(OH)2沉淀生成,结果生成的是红褐色Fe(OH)3沉淀,12个实验小组无一例外。学生们面面相觑,将疑惑的目光投向老师。  相似文献   

18.
96年全国高考上海化学试题第22题的命题“pH值为4的FeCl3溶液……”.是否存在PH值为4的FeCl3溶液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在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Fe3++3H2OFe(OH)3+3H+已知KspFe(OH)3=4×10-38,Kw=10×10-14设FeCl3溶液中[Fe3+]=0.1mol/L,Fe3+完全沉淀为Fe(OH)3时的[Fe3+]=1.0×10-6mol/L根据溶度积公式,可以求得Fe3+开始形成Fe(OH)3沉淀的pH值为1.87.同理,也可以求得pH值为4时溶液中Fe3+的浓度.[Fe3+]=Ksp/[OH-]3=4×10-38/(10-10)3=4×10-8(mol/L)…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的提出观测方法对化学实验的成功具有一定影响,例如,在做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以避免钠元素造成的干扰。由于Fe (OH)2极易被氧化,采用教材上的方法难以观察到白色的Fe(OH)2沉淀。近年来,许多化学教师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大多数研究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排除反应体系中的氧气及阻止环境中的氧气进入反应装置中。改进后的方法虽有一定效果,但改进后的方法大多存在操作复杂、方案烦琐、耗时长、使用药品对健康有害等缺点。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化学第二册《铁》这一章有由FeSO_4→Fe(OH)_2→Fe(OH)_3的演示实验,如果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去做时,存在下列问题: 1.制备Fe(OH)_2时,很难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2.在短时间内也很难看到灰绿色变成红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