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戏曲广播作为戏曲艺术与广播之间的边缘性艺术,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冲击,一个是戏曲不景气,一个是广播的降温。这种局面的形成给戏曲广播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听众的减少。听众是广播的对象,假若没有听众,广播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为此,全国各电台从事戏曲广播的同行们都以时代的紧迫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对戏曲广播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在重新认识戏曲、重新认识广播、  相似文献   

2.
戏曲选段是文艺广播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节目形式。它是戏曲唱段经过编辑加工录制而成的一种听觉艺术形式。中央台和各地方台每天都播出戏曲选段;县广播站的文艺广播节目中,也经常播放戏曲选段。如果把城市里千家万户的收音机和乡村中庭院堂屋的接收喇叭加在一起计算,收听戏曲选段的听众就不只是几十万、几百万,而是上千万、几千万了。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爱听戏曲选段的愿望,中央台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了《听众点播的戏曲节目》;各地方台也增加了戏曲选段的播出;戏曲选段唱片的出版数量也有显著增加。尽管如此,仍然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值得思索、探讨的问题:为什么广大人民群众如此喜爱戏曲选段?如何充分发挥戏曲选段这一文艺广播形式的作用?本文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
戏曲广播曾是广大听众十分喜爱的艺广播形式。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戏曲广播日显不景气,主要标志在于收听率下降、戏曲节目听众萎缩,尤其是青少年听众对戏曲少有兴趣。这种趋势的日益加剧,给戏曲广播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争取新一代听众,特别是城市青少年听众,是戏曲广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电台的戏曲编辑们常常谈论戏曲广播的不景气。不景气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减少了。徐州电台在争取青年听众方面做过一些工作,特别是在调  相似文献   

5.
《视听界》1993,(5)
乡镇广播站是面对什么人说话?有同志说:“是农民”。这说法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又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县级台、站的听众,不也是农民吗?难道乡镇广播站的听众与县级广播台、站的听众一模一样,一点点差别也没有?最近听了彭丽媛唱的“我的父老乡亲”,受到了一点启发,感到乡镇广播岂不就是面对父老乡亲广播吗?我感到这种说法可以使得乡镇广播站与自己的听众  相似文献   

6.
受戏曲危机的影响,近年来戏曲广播陷入了听众锐减,听众老化的困境。有些电台的戏曲编辑也不免困惑。然而危机也能带来转机,这种现实更促使戏曲广播二作者们打破陈规和现状。使出全身的解数来创新,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下面的一组来稿摘编,就来自几位戏曲广播编辑的亲身经验,看看他们的做法,或许对戏曲广播节目出新会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受戏曲危机的影响,近年来戏曲广播陷入了听众锐减,听众老化的困境。有些电台的戏曲编辑也不免困惑。然而危机也能带来转机,这种现实更促使戏曲广播二作者们打破陈规和现状。使出全身的解数来创新,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下面的一组来稿摘编,就来自几位戏曲广播编辑的亲身经验,看看他们的做法,或许对戏曲广播节目出新会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受戏曲危机的影响,近年来戏曲广播陷入了听众锐减,听众老化的困境。有些电台的戏曲编辑也不免困惑。然而危机也能带来转机,这种现实更促使戏曲广播二作者们打破陈规和现状。使出全身的解数来创新,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下面的一组来稿摘编,就来自几位戏曲广播编辑的亲身经验,看看他们的做法,或许对戏曲广播节目出新会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受戏曲危机的影响,近年来戏曲广播陷入了听众锐减,听众老化的困境。有些电台的戏曲编辑也不免困惑。然而危机也能带来转机,这种现实更促使戏曲广播二作者们打破陈规和现状。使出全身的解数来创新,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下面的一组来稿摘编,就来自几位戏曲广播编辑的亲身经验,看看他们的做法,或许对戏曲广播节目出新会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高士其说:“我经常在思索:什么叫科学普及?啊!用生命的火焰去点燃人们思想的灯,共同照耀人类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途径”我们的科普广播就是这样一种崇高的事业。! 那么,科普广播怎样才能给听众以思索,从而使科普广播在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呢?我认为在普及技术知识的同时,抓住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宣传,是一条最能给听众以启迪的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男戏剧文化的明珠,它有着深厚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宣传普及戏曲艺术的戏曲广播就格外受到听众的喜爱。众所周知,中国的戏曲是一种高度体现写意性美学思想的艺术,它通过有限的舞台时空来表现相对无限的社会生活。戏曲艺术属于视听结合的艺术,戏曲广播则属于听觉艺术,戏曲艺术讲究唱急做打,其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就是唱腔了,唱腔是区分剧的标志,也是流派艺术形成的标志,可以说没有唱腔也就没有戏曲,这也是许多戏迷把“看戏”叫“听戏…  相似文献   

12.
吕进 《声屏世界》2002,(10):33-34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广播戏曲节目在七八十年代以前拥有广泛的听众群体,老百姓总爱把收音机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文艺和卡拉OK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兴起,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多彩,使戏曲艺术逐渐失去了独领风骚的地位,广播戏曲节目的庞大听众群体也日渐分流。如何使广播戏曲节目更好的发挥弘扬民族文化的作用,这是我们广播戏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广播戏曲的现状来看,最近几年,在多数电台播出节目表上可以看出,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段明显减少,有些电台只是在综艺节目中播放几段戏曲。以河南电台戏曲节目为例,80年代最多时占整个文艺节目播出时间的  相似文献   

13.
一这几年,历史似乎和我们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曾经以声音艺术的魅力征服过亿万听众的广播文艺,仿佛在一夜之间就被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视文艺挤到了一个狭窄的角落里;一向被中国人引为骄傲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包括广播戏曲)则显得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最现代化的舆论工具之一——电视机的数量迅速增加。电视这个传播界的“后起之秀”以其视听兼备的综合性和集声色之美的形象性,吸引了大量的受众。在电视开播时间,只要有条件收看电视的地方,很少有人舍弃看电视的机会去光顾广播这个“老朋友”了。这种现象说明:电视事业冲击了广播事业,把大量的听众“抢”了过去,所以,广播面临着电视的挑战。广播怎样争取听众呢?这就要“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这“独家优势”就是广播独有的特长。广播有哪些独有的特长呢?据说法国一位著名女导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用传统歌舞表演故事,故事是戏曲的核心。把这个核心传播到听众中去.是普及戏曲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广播戏曲故事融广播的凝练和戏曲唱.念、演播式的说为一体.复述舞台戏曲故事.是吸引潜在听众和开发未来听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春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习节目举办了人才问题广播讲座。在这个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的《成才之路》一书,已同读者见面。这个讲座和这本书,在听众和读者中引起了较热烈的反响。讲座播出过程中,中央台收到听众来信达2,700多封。有的听众在信中说:“你们的节目硬是象吸铁石似的,将我吸引住了”;“我听了一讲又盼着听下一讲”。人才问题广播讲座为什么能吸引住听众?怎样才能把广播讲座办成“吸铁石”?作为人才问题广播讲座的编者之一,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接近实际、接近群众、接近生活的“三接近”原则,是办好广播节目的基本原则之一。毫无疑问,任何广播节目如果“远离实际、远离群众、远离生活”,都一定会失去听众,失去生命力。那么,这个“三接近”原则适合不适合戏曲广播呢?我想,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是,戏曲广播同其它广播节  相似文献   

18.
九十年代初的几年里,广播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改革,推行主持人节目,组建系列台,竞相搞板块节目、直播节目、热线电话、听众点播等。这期间广播着实地风光了一阵子,红火了一阵子。 从那时到现在,大约三年过去了。这三年广播似乎又有些沉寂。一些电台、系列台,尽管台名不同,节目却大致相似:都是大量的流行歌曲加广告,加点歌,加热线电话节目,中间加几次新闻信息。有的节目程式化、一般化、浅薄化。“经济台现象”开始时新鲜,许多听众热情欢迎,热情到由“听众”成为“听友”再成为“发烧友”。现在,这些本来属于广播的“发烧友”许多已不再热衷于听广播,而为一些新鲜的电视节目所吸引,成为电视的热心观众。农村有线广播网杆倒线断,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广播是否会经不起  相似文献   

19.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随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广播戏曲节目的听众人数急剧萎缩。本文分析了戏曲广播和戏曲舞台演出的发展现状,并就戏曲舞台艺术广播化呈现的选材、制作及吸引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王斌 《新闻实践》2005,(8):50-50
作为广播戏曲栏目的主持人,除了必须具备一个主持人应有的基本技巧外,还必须热爱和熟悉戏曲表演艺术。戏曲广播是在无形的极其广阔的空间里,通过采访、编辑、录音、播出多种手段,把戏曲作品中故事情节,把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音乐和唱腔、念白,借乐队之手、演员之口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听其声如临其境,感受戏曲舞台上所体现的艺术境界和人物形象,感受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于电台戏曲节目主持人来说,“知戏”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只有知戏懂戏方能说出“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