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德 《今传媒》2007,(2):51-53
<中国有线电视>从筹办、创刊至今,历经十三四年的风霜雨雪,我一直担任执行主编、主编,后又兼任社长,与杂志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可以说,我把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它,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杂志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有线电视》从筹办、创刊至今,历经十三四年的风霜雨雪,我一直担任执行主编、主编,后又兼任社长,与杂志休戚相关、荣辱与共。可以说,我把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它,我的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杂志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一名80后,有着11年工龄,8年档案管理工作经历的32岁小伙子。2006年夏天,在基层派出所工作3年以后,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办公室)锻炼学习。报到的那一天,领导安排我到机关档案室工作,就这样我和档案开始了亲密的接触。档案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排排放在柜子里的纸,我对它的认识并不深刻,而且想到自己从基层派出所民警到机关档案管理员,将远离值班、出警、办案,迎来整理、分类、装订、录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4.
我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却对新闻事业钟爱痴迷。大一刚入校时编辑老师随手把两本《新闻爱好者》递给我看,那时我对新闻知之甚少,后来有幸参加了大学生记者团,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喜欢新闻写作的学长,我开始尝试给校报投稿,每期的《新闻爱好者》成了我最爱啃的“面包”。很快,在老师的悉心关怀下,我采写的新闻稿开始频频在校报、校网站发表。  相似文献   

5.
(接上一期)大约在初中时,我受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床头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已被我翻烂了,像背外文单词,我逐篇背诵,反复咀嚼,静心玩味。我喜欢南唐二主的词,尤其  相似文献   

6.
大约在初中时,我受老师的影响喜欢上了古典文学.直到参加工作以后。床头的一本《唐诗三百首》已被我翻烂了.像背外文单词,我逐篇背诵,反复咀嚼,静心玩味。我喜欢南唐二主的词.尤其喜爱“虽蓬头垢面不掩天姿国色”的李煜的词。那时对李后主之词能倒背如流,从词句感受到的美.浸透了我的全身心。那时.正是我无忧无虑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7.
习钢 《四川档案》2010,(1):64-65
今年是祖国60周年华诞,欣闻省局开展“情系兰台”征文活动后,我心潮起伏,想到自己参加工作34年来,在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时代却与档案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1997年5月,我调到德阳市档案局工作,从此我的兰台情结为我的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光阴似箭,时间如梭。入行12年来,我感受到了档案工作的艰辛与清苦,更享受到了事业成功的快乐与自豪!  相似文献   

8.
柯林 《新闻界》2003,(3):62
入伍的第一年,我便幸运地当上了中队文书。闲暇之时,总喜欢“舞文弄墨”地划拉几下。时间长了,我就想起了投稿。大报大刊一时不敢问津,于是就试探着敲当地报刊的门坎。我做梦都没想到,第一次投稿竟然见报了,虽说那篇短文刊载在当地报纸的第三版,而且只是巴掌大的一块,但仍然使我兴奋不已,激动不已。当第一次领到20元钱的稿费时,如何用这笔钱,着实让我费了半天脑子,中队指导员见我左思右想就建议买只钢笔剩下2元钱,我一直都舍不得用,现在还锁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成了永久的纪念。第一次投稿的成功,使我一发不可收拾地写了起来。单位领导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的四季     
张洁  亲亲 《出版参考》2009,(1):16-16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10.
张筱蕾 《档案时空》2016,(12):43-44
我与档案结缘,还得从我的母亲说起,我母亲是一位老档案工作者,在档案战线上耕耘了二十多年,是母亲牵起了我与档案之间的红线。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档案。大一那年暑假,我不知如何打发漫长的假期,整日在家里玩电脑。母亲见我打字快,就要我去她办公室帮忙,由此,我开始真正接触档案。母亲将收集好的部分档案资料交给我,要我学习整理档案,并指导我从学习档案分类开始,到档案的整理、排序、编目、打印等。几个暑假对档案工作学习和实践,使我从不熟悉档案工作,到逐渐掌握了档案整理的各个环节;使我从对档案的一窍不通,到对档案业务的逐步了解;使我闲暇的假期变得充实,漫长的假期过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是在台湾长大的,但我是浙江人,在台湾念的是大众传播,毕业之后我进入了台湾的中华电视公司当记者和主播,4年之后被凤凰卫视的前身就是卫视中文台请到了香港。他们要找一张脸孔代表中文台的脸,他们选了我,觉得中国女孩要圆圆润润像杨玉环那样的比较好。1996年凤凰卫视开播,我就开始加入了很多很多的节目,比如说那时候有相聚凤凰台,有一  相似文献   

12.
我与我同时代的人经历过共同的风雨,也感受过大体相同的欢乐。有着执著的追求,也遭受过各不相同的磨难。喜悦、忧愁、悔恨都曾围绕过我。  相似文献   

13.
11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记者节,我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三个节日。有意思的是,记者节对我而言每一次都过出了新意。2007年过第一个记者节的时候,我是一个娱乐记者,那一天,我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梳理了所有以记者为主角的电影;2008年过第二个记者节的时候,我是一个社  相似文献   

14.
档案你我他我曾祖父,也就是我的太爷爷,名叫黄天香。清政府时期,我太爷爷在绍兴一带行医,红极一时,为杭嘉湖地区的民众看病。清代行医是好行当,家里都是几进几进的门,买地几百上千顷,嘉兴东门现在几大队几小队那些土地,当时都是我太爷爷的。我太爷爷人称九斤公,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爷爷自然继承了我太爷爷的事业,也做了中医。我爷爷名叫黄锦林,民国时期也做得极好,嘉兴、嘉善、绍兴,都有我爷爷的诊所。爷爷还与蒋介石的表兄在浙江开办两省陆军医院,我爷爷任院长。我爷爷的照片当年挂在我家客堂间里,日本人到我家,看到那…  相似文献   

15.
李丽 《青年记者》2009,(21):16-16
11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记者节,我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三个节日。有意思的是,记者节对我而言每一次都过出了新意。2007年过第一个记者节的时候,我是一个娱乐记者,那一天,我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梳理了所有以记者为主角的电影;  相似文献   

16.
田明 《黑龙江档案》2014,(4):176-176
正最近很流行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虽然这是一首讴歌父母的歌,却也唱出了对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的感慨。一晃儿,我已经快40岁了,而我自大学毕业后来到省档案局也已经有15年了。15年前我选择了档案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到了今天,我依然很高兴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回顾走过的路程,我感到自己很幸福。第一,我很幸福因为兰台事业吸引着我古人云: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档案是文化的源头,不断凝聚着人类优秀历史文化成果,宛  相似文献   

17.
进入数码快印这个行业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2003年,我哥在中建系统的一个子公司上班,当时单位同事总是抱着大捆小捆的图纸跑很远到一个很小的文印店去复印,还不管取送,当时就想要是有一个复印图纸的地方能管取送就好了。我哥感觉这是个挺不错的机会,我当时还在老家上班呢.听我哥召唤,立刻办了停薪留职,来到北京。我哥借钱买了台施乐的工程机,租了间平房。等我一到,汉博达的前身就算开张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频道有出镜服,我觉得它就像战士的衣服,穿上它非常光荣。很荣幸我有,每次穿上它,我就觉得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因为知道穿上它出门代表的不是我个人,而是带着频道的荣誉在做事。  相似文献   

19.
虽然我不是唐伯虎的后代,也不是齐白石的高徒,但在画画这方面,我还是颇有“造诣”的。在孩提时,床单、墙壁上常有我的“涂鸦”之作。细心的妈妈发现后,便去给我买了一大堆有关画画的书。虽然不太懂,但朦胧中我分明感到艺术的魅力以及对我无尽的诱惑。稍大些,我便开始操起画笔,开始了我的“创作”。首先是临摹,虽然我常把苹果画成方形,而后又在猪头上加上两只兔子耳朵,但我却一直不放弃,执著地选择了对艺术、对美的追求。初二的我凭着“高超”的绘画水平在学校美术界也是“泰山北斗”。我可以二三笔勾出一只鸭子,可以把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组…  相似文献   

20.
兰江 《档案管理》2007,(2):84-84
说到收藏,还得从我刚参加工作时说起.1986年我刚调入档案部门,那时,档案工作正处于恢复整顿时期,经常同几位"老档案"一起指导乡(镇)和县直机关的档案工作.在整理档案中,有一些不在归档之列的重份资料和一些旧信封之类,它们鲜明的时代特征,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于是便一一收集起来.我发现,其实档案和收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久而久之,我慢慢喜欢上了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