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中社”的全称为“红色中华社”,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的组织机构.红中社在出版报纸的同时,还将一部分新闻编成电讯稿对外播发.中央苏区没有建立一个通讯社来专门从事新闻发布工作,所以由《红色中华》报社兼差代办.“红中社”不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所谓“一苏大会”开幕之日成立了“红色中华通讯社”的说法,并没有确切的文献依据.《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后,继续兼做编发新闻电稿的工作.这项业务在1939年从新中华报社分离出来,单独建立自己的组织机构,新华通讯社遂告诞生.  相似文献   

2.
《红色中华》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出版的一张非常有影响的报纸,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1937年1月29日在延安更名为《新中华报》,发行量最高时曾达到四五万份.1982年人民出版社影印出版了《红色中华》合订本,其中虽有若干缺期,但却未见有重刊.而现有部分史料却证明,1934年秋至1936年春,《红色中华》曾分别在江西和陕北出版了若干刊期相同,内容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造成这段时期《红色中华》刊期重复的原因,是党中央和主力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由于消息闭塞,尚不知道留守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的瞿秋白等同志曾继续出版过若干期《红色中华》,因而《红色中华》在陕北复刊时仍沿续了长征前在瑞金出版的期号.  相似文献   

3.
《新中华报》社的前身是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在江西瑞金创刊的《红色中华》报。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社和红色中华通讯社为一套组织机构,两块牌子,周以栗为《红色中华》主笔。不久,周以栗离任养病,由王关澜负责,编辑有李伯钊等。之后,梁柏台、杨尚昆、李一氓、瞿秋白等曾任《红色中华》主编。从一九三三年二月四日出版的《红色中华》四十九期起,改周刊为三日刊。而从第一百四十九期起,改为双日刊。直到一九三四年十月。  相似文献   

4.
一目了然     
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在瑞金揭幕10月16日,全国广播电影电视干部职工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仪式在江西瑞金沙洲坝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江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出席并为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作为临时中央政府直属的宣传机构,红色中华新闻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正确主张,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2002年,国家广电总局拨出专款,专门修复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修复后的红色中华…  相似文献   

5.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当晚,新华通讯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成立,并首次播发新闻,报道了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及有关文件。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用无线电台播发新闻的通讯社,它与同年12月11日创办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套人马,对外一般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也曾用过红中通讯社等名称。  相似文献   

6.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创办的一个重要报纸.红军长征前,在江西瑞金出版;长征胜利后,在陕北复刊.一九三七年一月,在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形势下,改名为《新中华报》.当年《红色中华》的工作人员不多(编辑部和电台加在一起,通常只有十人左右),今天健在的更少.中共第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任质斌同志,长征前后都在《红色中华》工作,担任编辑、秘书长.一九七九年底,他由中共安徽省委常委、秘书长调任国务院文物管理局局长,十二月二十一日,在他交卸工作之际,我们访问了他.他热情地回答我们的问题,畅谈了两个多小时.下面是任质斌同志这次谈话的主要内容(未经本人审阅).  相似文献   

7.
1933年8月7日,由上海中央局编印的中共地下党刊<斗争>第50期发表了署名狄康的文章,题为<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因患肺结核正在上海养病的瞿秋白.当时,他所看到的<红色中华>报,是通过中共秘密交通从中央苏区辗转运送到上海的.  相似文献   

8.
朱颢莹 《新闻世界》2011,(12):148-149
在土地革命期间,《红色中华》发挥着宣传动员群众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324期《红色中华》报中涉及女性的报道进行分析,并且从宣传报道的形式归纳出该报主要借助口号、社论、树模范和宣传画等形式来塑造女性社会角色形象。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她与1931年12月11日创办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是一个组织机构,一套人马.1937年1月在延安改称新华社.1979年新华社经过调查和考证,向中央递交了报告,提出原来流行的新华社诞生于1937年4月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实际,新华社的诞生时间应改为1931年11月7日其前身红中社成立之日.这个报告经中央批准后,新华社的诞生时间也由此正式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10.
刘照龙 《中国广播》2006,(11):79-79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仪式10月16日在江西瑞金沙洲坝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上洋出席并为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揭幕。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作为临时中央政府直属的宣传机构,红色中华新闻台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正确主张,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功勋。2002年,国家广电总  相似文献   

11.
走进"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我的心时时刻刻被震撼着、鼓舞着、激励着. 在瑞金叶坪村"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几间黄墙黛瓦的房间里,我久久凝视着里面所陈列的一切:战地记者的黑白老照片、<红色中华>报的创刊号、记者的手稿……  相似文献   

12.
王家兵 《青年记者》2016,(10):102-103
中央苏区“红中社”是新华社的前身,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社.当前学界对《红色中华》研究甚多,成果颇丰,只有极少量的研究涉及红色中华新闻台,一是后者没有留下比较完整的通讯作品,二是学界对于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至今存在模糊的认识.本文根据当时工作人员的回忆和不多的史料进行梳理,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脉络.  相似文献   

13.
新华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红中社与当时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执政的“试验田”。面对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对苏区社会进行了变革性的改造与治理,对于改变过去颓废落后的社会生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局部执政实践,当时的社会治理经验值得探究,在重视媒介协同治理的当代社会,总结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借助报刊开展社会治理的经验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中华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红色中华》进行社会治理的动因入手,从政策宣传、工作指导、群众动员、群众教育、廉政监督五个层面分析《红色中华》协同开展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并由此提出,《红色中华》在协同社会治理过程中扮演了出色的“宣传者”“指导者”“组织者”“监察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解放日报》改版置于党报传统中进行研究,通过考察《红色中华》和《新中华报》的所有版面,本文发现:无论是《解放日报》改版前"以外为主"的版面安排,还是它从"以外为主"向"以我为主"的版面调整,都与《红色中华》和《新中华报》存在或多或少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延安时期《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背景1935年10月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后,随即恢复了江西时期创刊的《红色中华》报,手刻油印,印数很少;到1937年1月《红色中华》停刊,创办《新中华报》,两版三日刊;到1941年5月,中央决定将延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历史上第一次文字广播,可以追溯到1931年11月7日.这天,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色中华社或红中社)成立,并首次对外播发新闻.红中社播发的第一批新闻,就是关于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消息及文件.  相似文献   

18.
10集大型文献纪录片《红色中华》,作为建国50周年的重点献礼片,在9月28日至10月7日的大庆日子里播出了,心中如释重负。播出期间和之后,台里和作为总编导的我,不断接到观众和朋友的祝贺。有的来电要片子,有的建议出光碟。赣南师范学院廖正本教授除了来电致贺外,还称学院学生每晚收看,院党委要求党委成员和系里购买光碟。江西师大一位副教授来电话说:在热闹喜庆的节日宜传气氛中,《红色中华》的播出增加了一份历史厚重感,它让观众思索:人民共和国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红色中华》不愧为江西电视工作…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王太华、副局长张海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等领导先后来到江西省瑞金市了解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的历史,考证苏区时期的广播事业和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起源,指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红色中华新闻台旧址修复以及布展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新华通讯社(以下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讯社。它是随着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发展而逐渐成长和壮大的。新华社胚胎于红色中华报社。红色中华报在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中央苏区的首都——江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