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1月20日上午,中国政府发表<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我国相当多的传媒当天和第二天报道这条新闻时,对其中关于核武器问题的表述做了不正确报道.例如.中央电视台四频道新闻节目该条的标题是"中国停止研发新型核武器";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新闻传媒的开放性和自由度也在发生着时代的变化;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在大量的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和百姓关注的新闻内容之外,军事新闻--或者可称之为反映中国军队建设与部队典型的报道,也在地方传媒的版面、频道和广播中日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3.
胡忠青 《新闻界》2008,(3):14-16
从新闻传播的规律角度分析,传媒在传播风险时面临着理论困境,即新闻(预测性报道、新闻策划)事实的先发性这一新闻传播的普遍规律导致了传媒在传播风险时的必然"迟到",而风险的潜在性与新闻显著性之间的矛盾、传媒自身特性等问题必然会使传媒在风险社会中充当"报警"而不是"预警"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陈力丹  王冠 《今传媒》2009,(6):46-47
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我国的众多传媒曾经持续十几年报道过各种人体特异功能的新闻,现在证实,所有这方面的报道全是假新闻.也是在这个时期,我国众多(不是个别)传媒竭力吹捧过数位轰动全国、包治百病的"神医",后来这些"神医"全部被揭露是假的.本世纪初,"换头术"的新闻一度被全国很多传媒加以报道、转载,现在证实是"愚人节新闻".这些假新闻,都不需要经过调查就可以判定为假,因为它们违背基本的生活常识.  相似文献   

5.
在探究财经报道的功能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软文"对于新闻的侵蚀,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传媒经济学"所涉及的部分.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种商业像传媒那样是三方模式(媒体、受众、广告主)的.媒体打包出售受众,就势必会受到广告主(不仅是商业,还有政府)的步步紧逼.这是一个从神权、君权过渡到金权的社会,漠视这个现实而一味鼓吹新闻专业主义,是学术"乌托邦"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一、"媒介失语"的界定 所谓"媒体失语",就是大众传媒在面对一些新闻事实、尤其是在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中时,迫于政治、经济或者某种社会舆论的原因,对新闻事实不予报道,评论或报道不及时.这一现象是当今媒介公信力缺失的重要表现.任何社会治理和决策都需要关于社会的充分的信息,而信息首要的是及时、然后是全面和准确.在现代社会,社会治理和决策所需的信息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政府内部自下而上的信息传递,一是以发布新闻为专业的现代传媒.这二者均有社会公权力.  相似文献   

7.
媒体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向大众传播新闻的传播媒介,简单来说,就是传播新闻的个人或者机构.但由于一些社会原因和人为原因,新闻传媒不再单单是对新闻事件本身的报道,为了产生市场卖点和关注度,新闻传播中有时会造成对被报道人的名誉侵权;新闻传媒不再是因为有新闻而报道,如果没有合适的新闻,甚至可以制造出一些新闻进行报道;媒体也可以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是检验传媒职业化素质的重要准绳.本文以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与CNN(Cable News Network)2010年"菲律宾人质事件"(Philippines siege)的相关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西方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体裁呈现、内容...  相似文献   

9.
辰目 《传媒》2010,(12)
11月21日上午,在初冬的呼啸寒风中,笔者和<传媒>杂志社的两位负责同志,与首都新闻界、文化界的上千位人士一道,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向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院长范敬宜同志挥泪告别.范老是有恩于研究所和<传媒>杂志社的.这几年,岁末年初所里和<传媒>杂志社为业界主办"中国传媒创新年会",邵老(邵华泽)和范老总要到会上为我们坐阵、鼓劲.范老有几次其实是"带病作业".记得<传媒>的一些重要文稿,也得到过范老的支持与指点.再往早里说,那还是笔者当年在中国新闻出版报社工作的时候,因为评比党报编校质量的缘故,也因为若干新闻研讨会的缘故,受报社负责同志委托,多次请过范老参加我们的会议.  相似文献   

10.
周俊 《青年记者》2012,(7):35-38
职业意识 (一)新闻从业者的兼职或社会活动,是指新闻从业者在工作时间以外到其他单位或部门兼任某种职务或从事某些活动.这可能影响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形象、传媒的公信力、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 西方传媒提出“实际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冲突的迹象”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随着VR技术的迅猛发展,"VR+新闻"报道在我国也迎来了"高潮".从当前传媒行业发生的一次次巨大变革来看,受众在信息传播体验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很难再局限于传统的报道方式.不少媒体为了顺应受众的信息需求、市场的发展,而寻找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技术革新.作为一种跨行业、多领域结合的新闻报道方式,"VR+新闻"报道模式正逐步渗透国内媒体,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1月10日宣布,新闻集团将以近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福克斯娱乐集团18%的股份。由于此前已持有福克斯82%的股份,此举意味着新闻集团将完全掌握福克斯的所有权,默多克的媒体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3.
孙文艳 《新闻记者》2007,(11):94-96
女性与传媒是新闻传播学领域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女性与传媒的深层关系,改善传媒对女性的报道,促进女性的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女性与传媒的研究是女性主义不断发展并向多学科、多领域渗透的结果,也是现代文明广为传播、传媒渐由精英群体掌握转向大众化的结果。这一研究就是要从女性问题出发,以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周俊 《青年记者》2012,(10):39-42
职业意识 1.传媒假事件是由传媒采编部门或记者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具有公共关系性质(包括记者的个人职业主义动机)的一系列活动.这与其他社会组织或传媒内部公共关系部门策划和实施的一般假事件不同,是由传媒采编部门或记者自编自导自演自播的.① “假事件”(pseudo-event)一词起源于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Daniel Boorstin)的著作《形象》(The Images).  相似文献   

15.
新闻蹲点采访不仅是基层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力"是一项创新的新闻传媒工作理念,践行"四力"不但可以体现新闻记者的专业性和认真态度,也能从根本上提高新闻蹲点采访的效率和质量,使新闻的细节得到凸显.因此,在新时期的新闻传媒工作中,基层记者应该将新闻蹲点采访工作与"四力"要求有机整合,在工作中积极践行"四力",不断完善自身的新闻素养,从而实现新闻蹲点采访迈向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在新闻传媒和国际传播热情拥抱"全球化"的时代,美国等西方新闻传媒似乎难以排遣"本地化"情结,对本地的新闻津津乐道,而对本国以外的新闻总是不理不睬.因此,大多数主流传媒不厌其烦地采编本地和本国新闻,而对国际新闻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张报纸的社会新闻,从新闻来源上,热线新闻和司法类的案情报道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两大类.在传媒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要把社会新闻做成独家新闻,已经成了不少都市类报纸新闻抢夺战的核心武器.读者希望从这则新闻中了解到什么?这则新闻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有用的信息?如果把这几个因素考虑进去,一则普通的案件报道或者热线新闻,就可能做出胜人一筹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简称YMG)特派全媒体报道组,启用短信(彩信)、文字、图片、视频等全媒体报道手段,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层级滚动发布世博资讯,有效做到了重大新闻报道的"秒速"传播和层级开发.  相似文献   

19.
陈力丹 《今传媒》2007,(6):21-22
1."炒作"这一说法在学理上如何解释?是否合理? 2004-2005年,有传媒曾经把湖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的一门拟议中的"企业策划与新闻运作"课,炒作为"新闻炒作学",闹得全国各地的传媒没头没脑地跟着报道.这门课的主讲教师魏剑美对"新闻炒作"的定义是:"在新闻发生和传播过程中,新闻提供者或新闻传播者有意识地介入其中,引导、强化部分新闻要素,以达到吸引受众注意、获取直接或间接商业利益的一种新闻运作手段.  相似文献   

20.
2009年2月9日,震惊全国的随州特大杀人案的犯罪嫌疑人熊振林一审被判处死刑.很多传媒报道了这条新闻.北京晚报的新闻标题是<杀人恶魔熊振林一审获死刑>,文中还配上了警方押解熊振林走上法庭的正面图片,犯罪嫌疑人的形象十分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因为相当多的法制新闻都是这种报道方式,这有什么问题吗?问题确实较多,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