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注点都锁定于"三农"领域,由此可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媒体理应对"三农"报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在实际操作中,受版面、采访成本、目标受众、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农"报道在许多媒体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倾向.如何加强"三农"报道?笔者试作探索.  相似文献   

2.
"三农"电视节目如何"三贴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电视作为强势媒体,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三贴近"是宣传思想战线的基本工作原则.电视媒体在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具体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和充分体现"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今年的热门话题,媒体针对"三农"问题,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诸如,深入浅出解读中央文件,让党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等重大成就充分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树立致富典型和推广致富经验;用丰富多彩的节目、版块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还对"三农"存在的问题予以极大关注,像"总理为农民工追工钱"这类报道振聋发聩.一些涉农类媒体,<农民日报><南方农村报>、央视7套等更是紧盯"三农",呼唤更多人关注"三农",帮助"三农".  相似文献   

4.
张明 《新闻知识》2008,(4):8-10
"三农"报道,一般是指围绕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产生的新闻资源,以及为此而进行的各种载体的新闻报道。它主要包括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期刊等多种介质的媒体对农业政策、农业技术、农业  相似文献   

5.
电视"三农"报道如何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方面,"据调查中国农村居民家庭的电视普及率已达95,2%"①,绝大部分农村家庭可收看电视节目;另一方面针对农村居民而制作的"三农"节目却办不下去,遭受淘汰的命运.现在国内电视媒体中的"三农"节目可谓处在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6.
孙燕勤 《传媒》2018,(6):23-24
当前,供给侧改革正在各领域深入推进."三农"媒体在转型发展中,也面临着如何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新的受众需求和市场需求的问题.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媒体生态发生巨变,本来就缺实力、缺人才、缺渠道的"三农"媒体,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植入"三农"媒体的改革中,探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实现路径,是摆在"三农"媒体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那么,面对传媒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三农"媒体该如何以供给侧思维来寻求发展?笔者通过在农村信息报社的实践与探索,为"三农"媒体的转型提供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庆国 《青年记者》2007,(14):130-130
今年初,中央下发了第9个关于“三农”问题一号文件。文件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了“五个用”、“三提高”的要求。应该说,围绕上述方针、目标、任务和要求,各级电视新闻媒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新闻宣传工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连云港日报>锐意创新,于今年4月组建"农民增收志愿服务队,旨在利用报社社会接触面广、媒体信息桥梁的优势,开展为农民增收志愿服务活动,无偿为农民增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并以此引起全市各界重视"三农"、关注"三农"、服务"三农",从而在"零距离"的服务中强化、深化"三农"报道.  相似文献   

9.
被民间称为"飙车案"的杭州"5·7"交通事故,从一条窄窄的斑马线升腾为一场舆论狂飙.让我们思考如何应对网络舆论的强势挑战?如何防控小事件演变为大风波?信息发布,怎样把握快速与准确的关系?怎样协调个人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的矛盾?当事件仍在调查中,如何避免信息发布"空窗期"?当政府还没有发布权威信息,媒体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年初,"酒鬼妹妹"背后的故事被媒体披露之后,引起了社会极大反响。"酒鬼妹妹"事件究竟触动了谁的神经?网络媒体在其中起到怎样推波助澜的作用?媒体应该担当怎样的责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历来都是上上下下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也就受到了党报党刊等媒体的普遍关注。虽然在意识上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实际操作起来,关于"三农"方面的报道,多数媒体还存在弱化现象。如何搞好"三农"报道?河南《周口日报新农村版》从把握报道重点、创新版面设置、转变报道理念入手,加强策划,精心运作,循序渐进,使"三农"报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夏永辉 《新闻前哨》2012,(11):41-42
"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连续9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反映了它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中之重"地位。对各级媒体特别是省级党报而言,"三农"报道一贯都是领导重视、读者关注的重要题材。将专业性比较强、远离市民生活的"三农"报道做得鲜活、可读又有深度,既是媒体从业者的本职要求,也是报纸万千读者的呼唤。  相似文献   

13.
"三农"内容生产是县级融媒体的重要业务."媒体+"的理念要求县级融媒体实现从"信息传播式"到"信息服务式"的媒介价值观和实践的升级,在"三农"内容生产上依据"三农"内容宏观、中观、微观的需求特点,构建"三农"内容生产新范式.新范式是由策划定位、选题原则、呈现形态、生产组织、内容分发五个方面构成的运行体系,形成了循环跟进式的信息服务机制,可以为县级融媒体"三农"内容生产提供可靠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任勍 《新闻世界》2014,(7):26-27
报纸深度报道发展至今,已有着较为成熟的运作模式。中国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如何?面临其他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挑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对于新锐媒体网络,又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在信息时代大背景下,报纸深度报道又该如何把握机遇,发展自己?本文试从这一系列问题入手,对报纸深度报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党报不能疏远农民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步伐加快,一些媒体将报道的着眼点自觉与不自觉地转到都市生活、城市建设、大工业项目与时尚休闲等报道上,而对于地处偏远的农民则渐渐淡化,对于农业和农村报道慢慢失去了热情。党报日渐远离农民,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上出现偏差,报业迫于竞争压力,受到发行和广告影响。《宁波日报》长期以来一直重视"三农"报道。在许多同类城市党报取消"农村部"的情况下,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将"农村部"作为一个独立的采访部室,配备了七八名有一定资历的记者,报社领导经常指导策划部署"三农"报道,记者采访了大量鲜活的农村新闻。  相似文献   

16.
"三农"报道不容易写,更不容易写好.对一个记者来说,报道"三农",必须经历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所谓"厚积",可谓包罗万象,农林牧副渔,政经文教卫,都是软知识硬本钱,而在此之上的对"三农"的领悟,对"三农"的感情更是一个重要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办好"三农"媒体,必须正视自身优劣,深刻自我定位,把握"破"与"立"的关系,从"坚守"与"突破"两个方向做足文章。一、坚守:立足特色念好"农"字经"三农"媒体经过多年发展积淀,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农"字特色,这个特色不能丢。中央和省委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农"字特色更应成为"三农"媒体的制胜法宝。坚守"农"字特色,应该做到三个坚持:(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前,随着农村各项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的七个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好坏,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快慢和改革开放的成败。作为主流媒体的电台,在农村有着最为广泛的受众,做好"三农"报道意义尤为重要。然而,纵观各级各地电台,"三农"方面的报道却显得十分缺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需要。各级各地电台应该高度重视,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为契机,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予以改进和加强。转变观念是前提在向市场化、产业化转移过程中,由于受成本、利益驱动,相当数量媒体所办节目中出现了"重城市、热都市","轻农村、冷农民"的现象。"三农"节目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实用性不够,针对性不强。不仅媒体对"三农"报道不重视,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近几年随着VR技术的迅猛发展,"VR+新闻"报道在我国也迎来了"高潮".从当前传媒行业发生的一次次巨大变革来看,受众在信息传播体验方面已有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很难再局限于传统的报道方式.不少媒体为了顺应受众的信息需求、市场的发展,而寻找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技术革新.作为一种跨行业、多领域结合的新闻报道方式,"VR+新闻"报道模式正逐步渗透国内媒体,并在新闻生产过程中被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独家新闻越来越少、越来越难,而同题新闻却越来越多.因此,媒体间比拼的无疑就是"钻石的切工"--怎样"切"、从哪个角度"切",如何"最大化"地"切",才会将"钻石原料"切出璀璨的"钻石"来.换言之,也就是要从同一素材中去开掘不同角度、展现不同细节、提供不同解读,从而满足媒体各自特定受众对信息和观点不断丰富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