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文庠 《今传媒》2010,(12):23-25
今年11月3日腾讯公司《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下称《QQ公开信》)中说:"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这就意味着腾讯给数亿QQ用户下达的最后通牒:必须立即在QQ和360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腾讯QQ负责人称"这是我经历的最惨烈的战争!"奇虎360公司则称:"目前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恳请用户为了互联网安全的未来停用腾讯QQ三天。"[1]不管双方怎样陈述自己的理由,以11月3日腾讯QQ的"最后通牒"为标志的这起恶性竞争事件将载入中国互联网的史册。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31日,腾讯将"QQ医生"升级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9月22日,腾讯强推"QQ电脑管家",众多QQ用户发现,其"QQ软件管理"、"QQ医生"被自动升级为"QQ电脑管家",其功能与"360安全卫士"十分相似,对于奇虎360来说,这严重损害了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3日下午,腾讯在官网和QQ软件弹窗上发布<腾讯公司致用户的一封信>,并在装有奇虎360软件的电脑上强制停止运行QQ软件.此前,360曾发布"扣扣保镖"限制QQ软件的一些功能.腾讯QQ是即时通信软件,360是互联网安全服务软件,腾讯公司为什么要公开发布战书,挑起这场网络大战呢?  相似文献   

4.
朱迅壵 《视听界》2010,(6):11-11
11月3日晚,腾讯发布公告,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腾讯QQ软件。由此不仅标志着腾讯QQ和360之争进入决战阶段,更带来一场互联网地震。如果说双方之前的争斗至多停留在一种舆论的斗争中,那么现在已经严重影响到民众的个人生活,因为腾讯实际上是逼迫用户在腾讯与360之间进行二选一,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如何取舍显然是很头疼。  相似文献   

5.
持续一个多月的腾讯与360之争,继网上口水、软件攻防、弹窗大战、提起诉讼后,11月3日进入高潮:腾讯宣布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采取与360软件不兼容的紧急措施,逼迫用户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奇虎360回应称将保证用户能继续同时正常使用QQ和360软件,并同时推出WEBQQ客户端,360回应发出后,腾讯关闭了WEBQQ网站入口,  相似文献   

6.
郭全中 《今传媒》2010,(12):26-27
2010年11月3日,QQ窗口弹出一段通知:"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标志着360和腾讯QQ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随着工信部的介入,双方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当然,3Q之争是互联网行业这一蓝海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最好注脚,但我们也能从中学习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管理现状,本文不谈谁对谁错,而志在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希望能给予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郭全中 《报刊之友》2010,(12):26-27
2010年11月3日,QQ窗口弹出一段通知:"当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们刚刚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在360公司停止对QQ进行外挂侵犯和恶意诋毁之前,我们决定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标志着360和腾讯QQ的斗争进入白热化,随着工信部的介入,双方的战争暂时告一段落。当然,3Q之争是互联网行业这一蓝海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最好注脚,但我们也能从中学习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商业模式、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的管理现状,本文不谈谁对谁错,而志在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希望能给予传统媒体发展新媒体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胡瑛  许玲 《新闻前哨》2011,(3):66-68
一、事件背景 2010年11月3日,见惯弹出窗口的网民在登录QQ时发现,这一次弹出的内容非同寻常:腾讯公司以一封信的形式告知用户"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安装了360软件的电脑上将不能同时使用腾讯QQ。显然这是一个两难选择:要么删除占同类软件市场份额90%的奇虎杀毒软件,要么就告别腾讯QQ这个拥有5.7亿活跃用户的网络聊天工具。  相似文献   

9.
2010年的360与腾讯之争,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360标榜自己是一切为用户着想,誓死捍卫用户隐私权和知情权;腾讯则声称自己忍无可忍,被逼对抗霸权与垄断。其实,消费者心里都很明白,两家公司不过是利益之争,只是各自打着不同的旗号而已。在腾讯强迫QQ用户二选一之时(要么用QQ,要么用360,二者不可得兼),虽然有至少6000万用户为此卸载了360,但未必全都是为了支持腾讯,只不过是为了迁就自己的习惯和舍不得QQ上一大帮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是另一个江湖。 在过去的一周,中国第一大在线杀毒软件公司360,和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进行了一场生死对决。马化腾无可奈何地说,如果不让用户二选一,QQ三天就完蛋;周鸿祎在投掷QQ保镖时,直呼腾讯为"这个横行的霸权"。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底,奇虎360和互联网企业腾讯闹得不可开交,11月4日,腾讯宣布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引起网友的一片抱怨声,最后在相关部门的调解下,双方的战事暂时平息.此战背后折射出诸多话题,而此次"交战"影响最大、感受最深的当属数亿广大的网民,从中也让人重新审视社交网站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其对社会生活的诸多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互联网进行联络和交友,可以说,网络社交不仅仅是一种时髦,更可能成为当代社会一种重要的社交形式,而社交网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难怪有人要提出"社交网站时代来临"①.本文拟从社交网站兴起的背景入手,从受众心理的角度剖析网络社交的特点及流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声屏世界》2012,(12):212-213
自1998年至今,腾讯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近年来,腾讯又敏锐地洞察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时推出了手机QQ浏览器软件。手机QQ浏览器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便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腾讯十分注重手机QQ浏览器的品牌成长。在2011下半年,腾讯与央视三维展开合作,通过"影院媒体映前广告+阵地互动"的整合传播营销方式,继续扩大其在受众人群中的影响力。紧握"娱乐化"内核,时空二维重叠沸腾受众消费心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探索发现,是新一代年轻时尚群体身上最显著的品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  相似文献   

13.
继互联网企业金山、百度、可牛、遨游、腾讯公司对360不正当竞争发布联合声明之后,腾讯与360之间的战争越演越烈。互联网作为第五大媒体成为了广大网络用户的舆论平台,一时间网络中出现了各种声音,反对360、支持腾讯,反对腾讯、支持360。当下公众站在各自的角度看待这次互联网的竞争之战,由于缺乏权威对谁是谁非的认定,舆论一片...  相似文献   

14.
QQ和360的战争硝烟渐渐消去,这一事件引发了很多人对中国互联网未来的思考,其实这些思考早已有之,比如为什么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几乎都是1999年左右成立的?为什么十几年间中国就无法出现诸如Facebook、Twitter和Gmupon这样的创新型公司?真的像360宣传的那样是因为腾汛的垄断阻碍了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吗?周鸿祎作为一个在互联网拼杀了这么些年的"海盗式"人物,深谙互联网的舆论之道,一上来就拿住了网络舆论的七寸,给腾讯扣上一顶"阻碍互联网创新发展"的大帽子,马上就把腾讯的小马哥逼到了墙角,以至于露出自己的软肋,亮出了那份足以载入史册的"二选一公开信".  相似文献   

15.
腾讯微博:快速搭建信息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地震之后,腾讯网迅速行动,以腾讯微博为平台,搭建"直击日本强震""微博寻人报平安"等日本强震相关话题页,连接起了日本震区与国内的爱心通道.腾讯网在当晚向约70万在日QQ网友发布弹窗消息,发布微博网络寻人平台,迅速获得上万在日网友响应.据统计,当晚有近6万在日腾讯微博用户陆续更新信息、报平安,截至3月21日18点,至少360人通过腾讯微博报平安或找到亲友.  相似文献   

16.
QQ——中国最成功的网络产品,腾讯——中国最具市场价值的互联网公司。8.919亿QQ注册用户,覆盖了90%的中国网民,文弱的马化腾如何打造出他的“互联网帝国”?《南方人物周刊》记者薛芳深入腾讯采访,写就中国第一互联网企业传奇,用文字的力量记录中国网络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陈梅松 《青年记者》2016,(35):75-76
以QQ名(即QQ昵称)为代表的网名是网络活动中网民身份的象征,是网民凸显某一特定身份特征从而达到特定语用目的的方法和手段.QQ名打破了“姓+名”的传统人名模式,较少负载个人真实信息,很难看出QQ使用者的年龄、性别等,而且可以随时更改,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给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QQ名并非由长辈等他人所给,又充分体现了QQ用户的主观选择,所以研究QQ名能够促进对话语生产和理解的认识.本文以QQ用户名为研究对象(包括“昵称”和“群名片”),通过腾讯QQ软件和以“QQ名”为关键词进行百度搜索收集语料,分析QQ用户命名的身份选择与建构,及其表现出来的语用特征和语用效应.  相似文献   

18.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群"众,网络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群".在腾讯QQ群的主页上显示.目前已经有超过5000万个QQ群".对于QQ群.腾讯的定位是"优质社会网络,无限拓展好友;高效即时聊天,在线群聚互动;实用群体空间,时刘分事精彩".除了腾讯的QQ群,开心网、MSN、雅虎通等都开发了自己的"群"功能.  相似文献   

19.
毛晓慧 《新闻实践》2014,(12):21-23
微信作为一款通过移动网络快速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的手机通信软件,迅速占领了用户市场,特别是微信的朋友圈,借助腾讯QQ的强关系链,其传播到达率之高、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让我们意识到,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发生的变革,正从微信公众号开始。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也选择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主战场,开启向"指尖"延伸的用户人际传播之路,试图走进更多观众的"朋友圈"。  相似文献   

20.
从Twitter在国外的走红,到国内新浪微博的崛起,再到腾讯微博开始全面覆盖QQ用户,微博对于网络信息的传播,甚至整个传媒格局产生了越来越重大的影响.作为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少有的以内容为核心价值的产品,微博被认为是互联网信息传播最重要的渠道,再加上微博用户井喷式的增长势头,使得众多企业将目光投向微博营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