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辰目 《传媒》2012,(2):1
正在元月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刘云山同志在讲到营造"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维护稳定"的氛围时,提出要坚持"建设性舆论监督,反对破坏性监督"的问题。这引起了传媒界普遍的关注。舆论监督是媒体与生俱来的职责,也是诸种媒体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没有舆论监督的媒体,其生存状态是不难想象的,舆论监督与媒体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7):50-54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内容层面,而且存在于修辞层面。本文从"修辞性融合"的概念入手,并以《纽约时报》"雪崩"新闻报道为个案进行分析,探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修辞层面的相互修正、改编和塑形过程,分析"修辞性融合"对媒体一体化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躺平”既是一种身体隐喻,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它源于特定话语主体对日常身体动作的直观描述,在网络实践中则被赋予了不作为、不进取的微妙含义。虽然不同的社会阶层在使用这一话语时所表达的含义不尽相同,但隐藏于话语背后的倦怠感、挫败感与焦虑感却无疑成为一种共同情感表征。这些负向情感生成于特定的社会现实土壤,并在平台交互与智能算法的助推下实现了跨圈层扩散。“躺平”话语虽然可以帮助人们宣泄负面情绪,产生高扬自我主体性的抗争快感,但本质上不过是一种止步于行动的话语修辞策略。因此,与其把失败过多地归结于外部秩序,不如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立于潮头、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4.
在第2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河南日报》2011年1月21日头版上的《在转变中赢得大发展——九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下简称《转变》)一文,荣获评论最高奖一等奖。这是一篇用必读性塑造出的新闻评论精品。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自己意图行动的知识与我们对他人的行动的知识在本质上有区别吗?一个直观的答案是在本质上不同,行动者对于自己意图行动的把握是一件内部的事情,与外部事件不同。当然会有另一种答案:意图知识与其他类型的知识没有不同。这两个答案不可能同时为真,但无疑都揭示出了某种关于意图行动知识的关键要素。安斯康姆在其《意图》中所提出的非观察性自我知识概念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深入思考的一种路径。同时,我们需要区分这种非观察性的自我知识与主导我们认识世界的知觉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