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话语权势角色是指发话人在话语交际过程中扮演的那种支配受话人言行的身份角色,依据生成基础可分为客观他赋型和主观自赋型。它是制约命令句、禁止句顺利实现以言行事目的的重要语境因素,而命令句、禁止句的内容和形式也体现话语权势身份并制约权势身份的调整。本文通过对《乔家大院》中命令句、禁止句的形式特点、语用条件的分析,探讨权势角色身份与命令句、禁止句间的双向制约关系,以期指导人们在日常会话中依据适切的权势身份发出适切的指令言语要求,提高人们以言行事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Norman Fairclough( 1992)所提出的关于话语的社会理论指导下,依托跨文化传播研究、阐释学、符号学,将新闻编译置于“文本、话语实践、社会实践”这样一个三位一体、共核并有着层级蕴涵关系的框式,剖析了新闻编译者的多个角色.在文本层面编译者成为“译码者/编码者”;在话语实践层面编译者承担着“编辑/译者/传播者”的角色;在社会实践层面,编译者则表现为特定文化意识形态的主体.研究新闻编译者角色的多面性,有助于理顺新闻编译这一话语实践中所集结的多重社会关系,并揭示跨文化传播中新闻编译语篇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访谈节目是以两人或多人沟通交流的谈话方式为主,实现信息共享、观点共识、情感共鸣的广播电视节目形态,①它是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的节目形态之一。从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访谈节目就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央台和地方台不断地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闻媒体和司法机关均是我国案例话语体系中的话语主体,由于关注重点、认识事实的方式及价值标准的差异,二者在案例话语体系中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制约,在角色关系上既体现为多数情况下新闻媒体对司法机关的正向助推,也体现为个别情况下的反向消融。应当通过加强司法公开、强化文书说理、提升媒体行业自律等方式优化新闻媒体与司法机关的话语主体角色关系,从而共同形成话语主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为分析样本,试图从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以话语权为核心,以人际传播为分析路径,研究心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主要的话语角色及其语言特征表现。本文认为主持人对自身话语角色的正确认知和合理定位,是成功实现心理访谈节目策略性交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是在特定的传播空间行使自己的话语权的,主持人话语应放置于双向的言语交流空间来考察。在特定言说空间中的主持人话语,既涉及话语言说权,又涉及话语解释权,因此,在考察主持人话语权与角色关系时,不可避免地涉及话语表达者与话语接受者,以及话语所依存的言说空间。传播空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国特色的档案学话语体系是当前档案学界努力的重要方向,唯有厘清档案学话语的核心概念,方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出档案学话语体系的建构。文章首先对档案学话语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分析;继而指出了档案学话语构成的三个面向,即档案话语文本、档案话语实践及档案社会实践;最后,从三个方面对档案学话语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包括科学性与普适性、规范性与实践性、共时性与历时性。  相似文献   

9.
卡斯蒂格朗说,笑是人类可以用来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有能力。但是,在不同社会中,人们为什么笑、笑什么和笑谁是非常不同的,而在公共话语,尤其是政治话语中,有没有幽默的位置,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新时期背景下,电视访谈节目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访谈节目中的谈话节奏及节目进度都需要主持人来准确掌控,主持人处于整场节目的主导位置,其灵活运用话语可以将节目嘉宾快速带入到谈话氛围中,同时对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话语角色的研究也能提升与完善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产业链,在实践层面上提升电视行业节目的创新水平。本文针对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进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5):4-10
本文以深度访谈方法,全面剖析知名语言学家、当代话语理论主要奠基人托伊恩·范·迪克的学术思想。通过对范·迪克的批判话语研究观念、新闻话语和种族主义研究实践,以及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与政治性的考察,本文较为全面地勾勒出话语理论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传播研究中的存在方式和应用路径。本文认为,正是在范·迪克所倡导的平等主义的价值框架之内,批判话语研究得以超越了单一学术理论或方法的范畴,成为一种追求社会进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期背景下,电视访谈节目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访谈节目中的谈话节奏及节目进度都需要主持人来准确掌控,主持人处于整场节目的主导位置,其灵活运用话语可以将节目嘉宾快速带入到谈话氛围中。同时对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话语角色的研究也能提升与完善国内电视访谈节目产业链,在实践层面上提升电视行业节目创新水平。本文就从电视访谈话语中主持人与嘉宾的话语角色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社会角色理论与现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角色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一定的社会位置,具有一定社会规范的法律个体及其行为模式,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彼此结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发生行为上的互动,社会角色可以说是社会互动中的个体及其在互动行为和相互关系中的规范要求,社会学研究社会角色理论,包括角色期望,角色实践,角色失调等内容,能够分析社会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帮助个人认识其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明确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权力 ,义务和规范,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现代图书馆员的角色形角有助于认识现代社会中图书馆员的作用与地位,使图书馆工作者加强社会观念,更好地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话语理论这一视角出发,考察新闻源对新闻话语的生成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在许多情况下,记者虽然是新闻话语的写作者,但他并非是话语的主体,他只不过是充当了编码者和代言者的角色,权威的新闻源才真正是新闻话语中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15.
信息传递者的人是如何接受信息的,又是怎样生成话语的,如果仔细观察新闻传递的方式就会看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传递者只是接受了其他传达者的信息,并利用各种引语形式把其他传达者的话语转换成了自己的话语。本文从话语理论视角出发,认为权威的新闻源才是新闻中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16.
17.
博物馆是记忆的载体与媒介。在博物馆中,记忆的生成、塑造和延续机制有三个层次。第一,展品自身的物理存在构成与参观者的沟通系统,并通过这样的沟通激发后者的回忆;第二,博物馆的展品遴选、展陈设计、路线规划、解说词的撰写等元素构成了符合某种历史话语的叙事系统,集体记忆在这样的话语体系中生成并凝塑参观者的文化和族群认同;第三,博物馆自身的历史——其概念的提出、展馆的设计与建设、展陈的叙事构建等过程——促发并强化相关参与群体的集体记忆与认同。  相似文献   

18.
19.
20.
新闻话语的设置、表述与对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话语是新闻话语者在一定的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叙述与建构新闻事实的工具。新闻话语功能的实现起始于话语的设置,因为新闻话语的设置规定了新闻表述的内容框架和意识形态框架并支配着表述的倾向。不同地域与国家的新闻媒体由于所持的立场、观念、态度不同或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所设置的新闻话语就可能会出现分歧,其表述的具象新闻事实就会产生差异,这必然会导致话语对抗。因此,在全球化的传播语境中我国就非常有必要去建构国家话语体系和民族文化发展战略,以把握属于自己国家的话语权、确立自己的国际话语地位而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