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玲 《科教文汇》2012,(33):20-21
感恩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本着“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校园感恩文化”的宗旨,学校希望通过对同学们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倡导同学们立足实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教诲之情、感激同学的帮助之心、感激社会的关爱之举、感激一切善待自己的人,真正激起同学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实际行动,进而内化为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原动力,做一个道德高尚、文明守纪的中专学生.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一个社会人最朴素的道德准则,明白亲情流失与亲情教育的失位与学生的感恩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识恩,知恩;感恩、报恩。  相似文献   

3.
张爽 《大众科技》2016,(10):91-93
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他们忽视父母的养育之恩、漠视老师的教育之恩、无视社会的关爱之恩。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内高校大学生的调研,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深入分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乐于助人、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感恩这一美德应成为个人的基本道德修养,尤其是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授业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但是一些90后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这种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所以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成为当今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表现及其原因,提出了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一些有效途径研究。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倡导、弘扬感恩文化,共同营造知恩报恩的好风气.感恩教育作为一个德育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让中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不忘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之于需要之人唤醒他们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人文关怀的氛围.  相似文献   

6.
范志英 《科教文汇》2007,(10X):55-56
感恩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社会正在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倡导、弘扬感恩文化,共同营造知恩报恩的好风气。感恩教育作为一个德育过程,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让中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不忘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之于需瑟之人唤醒他们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营造出一种温馨的人文关怀的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刘显成 《今日科苑》2006,(11):104-104
时下教育界流行“感恩教育”。但是“感恩教育”有对“恩”的理解过于简单的缺陷。导致其华而不实的深层原因存在于教育理论和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笔者建议教育界用“恩义教育”取代“感恩教育”的提法。  相似文献   

8.
杨洁 《知识窗》2013,(12):27-2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做好感恩教育的工作,深挖语文教材的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一、感恩教育的内容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且壮丽秀美的山川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了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描写了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学生心潮澎湃,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感恩教育是道德品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感恩教育,侧重于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他人,感恩自然。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孝文化作为核心价值的感恩教育,将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感恩的人作为育人目标,带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我们以营造感恩校园景观、建设感恩幸福教师、培养感恩快乐学生、培育感恩教育理念、坚持感恩教育活动、体验感恩教育快乐为基本途径,形成了我校以感恩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1.
加强学校感恩教育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恩意识严重缺失,不懂得感恩,影响学生成才,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要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师素质,搞好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恩意识严重缺失,不懂得感恩,影响学生成才,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要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师素质,搞好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所以为人的最起码道德。当今,感恩父母是人伦道德的根本,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良药。本文论述了小学阶段感恩父母教育中,家庭干预的策略。通过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意识,从而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感恩自然。  相似文献   

14.
高涛 《科教文汇》2010,(15):19-21
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孝"文化作为核心价值的感恩教育,将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感恩的人作为育人目标,带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我们以营造"感恩校园景观"、建设"感恩幸福教师"、培养"感恩快乐学生"、培育"感恩教育"理念、坚持"感恩教育"活动、体验"感恩教育"快乐为基本途径,形成了我校以"感恩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今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感恩教育的开展有益于德育在学校生活寻找对接点,有益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一直是教育的重要话题。我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得到启发,进行感恩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魏燕霞 《科教文汇》2010,(22):141-143
感恩是中华民族文明凝聚的优秀美德,感恩教育更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当代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时代发展到今天,感恩成为每个高职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对当代高职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已是当务之急。本文从分析感恩教育的意义与现状出发,探寻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加强高职感恩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姜庆 《西藏科技》2013,(9):49-50
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就作者在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一些经验,针对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挖掘语文教材中有关感恩教育的信息资源及进行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赵春玲 《科技风》2011,(12):203-204
感恩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为社会培养全面的建设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本文分析了当前技工学校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因此,在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索,建立有效的感恩教育机制,更好的开展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9.
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并不是单单依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也不能只依赖学校整体的广泛教育,而是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给学生起到最全面、最有力的教育效果.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学会知恩,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20.
浅论感恩教育是德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如何提高德育实效性仍然是广大德育工作者努力探索的问题,通过感恩教育把德育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文章论述了开展感恩教育以实现德育生活化的实践意义,提出了开展感恩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