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对学生心理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心理知识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 ,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 ,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其积极作用 ,避免消极作用 ,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角色效应 现实生活中 ,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 ,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被称为角色效应。人的角色的形成首先是建立在社会和他人对角色的期待上的 ,由于很多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对学生社会角色期望的偏差 ,比如“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学习好” ,而学习好的标准就是成绩好 ,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角色发展都带…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们对体育师资培训过程中师范生这一"准教师"的社会角色缺乏正确认知的现状,本文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了体育师资培训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期待,并指出体育师资的培训应重视学生的角色期待、角色认知和角色实践,应从社会角色的培养入手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3.
胡娟 《江苏教育》2022,(47):55-58
“角色空间”是教师以生活为源头,探寻生活中学生可能承担的校园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职业角色,并尝试将角色体验与班队活动有机融合,全力打造适合学生角色体验的场域,使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体验中主动发展,促进完整人格形成。学生在角色设计、角色体验、角色管理中提升综合品质和能力,并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逐渐完善自我人格。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说:“真实生活情境和舞台上戏剧情境之间有相似之处,每个组织中的人们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帮助人们明确地决定每个角色接受哪一种‘表演’。”所以,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只有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拥有和谐的生活,美满的事业。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角色效应”?  相似文献   

5.
关于“女强人”的社会心理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生活中一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女性常被称为“女强人”,这种称呼无论褒贬都含有偏见与误解的成份。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偏见与误解是在传统的女性角色向现代女性角色变迁的过程中人们产生的心理失调,是人们对女性社会角色期待的心理反映。社会宣传、舆论中的带有偏见的女强人形象及女性的性别角色意识,使多数女性不愿接受“女强人”这一称呼。此外,“女强人”作为一种社会评价还会产生一系列的负性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我们会对他人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些“效应”在作怪。积极地了解一些交往心理学知识,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校长职业角色是“一个人被任命为校长之后所具有的社会地位与身份,以及社会、他人和校长本人对校长行为的期待”,即校长在自己的管理活动中要对其扮演的角色行为模式有清醒的认识,从而按照社会的要求,正确认识角色自我、明确角色身份、履行角色义务、正确扮演角色以满足社会和学校的期待。  相似文献   

8.
角色,一般指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人物。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汇,是指个体在社会(或团体)中所占的位置所规定的社会模式。人生活在社会中要扮演许多角色。例如:一个大学生,在他一天的生活中,在不同的场合分别是学生、儿女、顾客等等(其中学生是他的主要角色)。人的每一个角色在人们的心目中大致都有一定的行为要求,社会和群体对这些角色行为方式的要求,社会心理学上把它叫做角色期待。期待是一种主观心理趋向,而期待的行为则是一种社会规范了的行为。所以,角色期待是个体实现角色社会化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会心理动力。角色期待之所以能影响一个人行为的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角色理论的角度。针对当前高师学生对师范生这一“准教师”的社会角色缺乏积极认同与准备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师范生进行职前准备、角色学习的主观、客观因素;指出高师院校应重视提高师范生的角色知觉与角色实践的水平,并强调从三大途径入手来加强高师学生的社会角色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改革,使教学内容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改变过去只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终身学习能力,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走出来,换一个新的“面孔”,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一、角色体验的特点及类型所谓角色体验,是指某种角色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内心情感活动,一种对情感的感知方式,即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再经验。实践是角色体验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实践活动的角色体验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体验方式大致有:1.本位角色体验。在学校是“学生”,在家庭是“子女”,在社会是“孩子”,这都是学生的本位角色。体验与学生每天的生活密不可分,只要做个有心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实践,从而获得体验。如对打扫卫生加以引导,在学生内心即会产生多种体验:诚实劳动,珍惜自己或他人劳…  相似文献   

12.
教师角色问题一直是讨论较热的一个话题。随着教师承担的社会期待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在转变,在追求教育公平,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鉴赏者”角色,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本文试图通过寻找一些教师与鉴赏者的契合点,分析教师作为鉴赏者的特点,并提出一些使教师承担起对学生的“鉴赏者”的角色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使我们的教学,我们的教育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3.
陈光全 《中国德育》2005,(11):14-15,25
所谓“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与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教师行为。按照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德育课程“回归儿童生活”和教学创新的需要,德育课教师要表现出引领课程的新的教育教学行为,用新的形象在学校德育领域的主渠道“亮相”。据此,德育课教师的角色期待也应与时俱进具有新的内含:即由道德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德性建构的支持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及道德人格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14.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也是一种很有益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让孩子设想自己是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某一历史人物,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的一种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不仅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而且需要了解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新期待,进而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课堂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车间”,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理解、在活动中提升.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学生角色心理初探江苏许万明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是一种群体的活动。我们只能把它看成是“总和的主体”的活动,不能作为所有单个人活动之和来看待。本文试图从学生的角色心理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一、对他人的角色行为的期待角色行为是指与身份相符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它必须建立在对社会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情感,并最后真正落实在行动上。一、课堂变“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情感小课堂变成“大社会”,即把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场景搬到课堂中来,使课堂社会化,学生可进行多种角色的转换,认清不同的社会角色都有不同的义务和责任。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小栏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说、议、辩中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如教学“我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课,要着重让学生认清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作为子女,就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要尊…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的崇高理想的唯一途径。基础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才”的教育。学校生活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经历,在这种经历中,儿童和青少年不断了解自己,角色更加丰富。不但是独立的个体,还是父母的孩子、老师的学生、同龄人的伙伴。学校生活应该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并通过学校纪律的约束和社会公共道德的灌输。促使学生从小学会自律,逐步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的责任感。因此,品德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就显示出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于将向教师角色变换的师范毕业生来说,全面了解和明确社会和他人对教师角色所抱有的种种期望,已成为他们重要任务之一。角色变换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舞台上由一种角色到另一种角色的变换。社会位置和地位的改变,职业和场所的更换,都可能导致角色变换。师范生和教师虽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由于所处情境条件的不同,能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有较大的差别,两者的行为模式和规范要求也不尽相同,因而决定了他们在社会系统中扮演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这样,从师范生到教师的变换,就是一个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