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裘指挥  张丽 《教育科学》2006,22(4):19-22
在界定个人领域内涵的基础上,对120名小学儿童关于个人领域的理解进行了访谈,对教师面对学生个人事件的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学儿童对个人领域已有初步的理解,但教师没能根据学生个人事件的属性做出恰当的反应。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学生的监督,必须以不侵犯学生的个人领域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7,(5):41-49
研究以道德的社会领域理论为分析视角,以49405名中小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我国的中小学生道德判断的领域性发展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对习俗领域的价值判断随年龄增长整体保持稳定;2)中小学生对个人事务领域的价值判断随年龄增长日趋偏离主流的社会期望;3)中小学生对道德领域的价值判断随年龄增长呈"U型"变化趋势,拐点基本出现在初一阶段。研究建议德育工作应遵循儿童道德判断的阶段性、领域性特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道德观念、习俗规范、个人事务的边界。  相似文献   

3.
道德认知是社会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领域特殊性的视野对于理解儿童道德发展和改进研究思路、方法有着有益的启示和指引.道德认知领域一般性理论受到新近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质疑,道德领域理论的提出开创了道德领域特殊性研究的先河,从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实证研究中证实了道德、常规和个人事件的划分,文章最后对这一理论及未来研究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儿童(幼儿园至小学四年级)社会领域教育具有哪些特征?许多学者认为意义性(meaningful)、综合性(integrated)、挑战性(challenging)、基础性(based onknowledge,skills and attitudes)和主动性(active)等均是其最重要的几个特征。1.意义性这是儿童社会领域教育所追求的终极特征。许多专家认为,只有当社会领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儿童所感兴趣的、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对儿童来讲是重要而有意义的时候,才能达到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因此,他们呼吁教师要慎重筛选社会领域教育的主题,认真组织社会领域教育的活动。Bredekamp和Rosegrant(19…  相似文献   

5.
一、儿童社会领域教育的涵义本文中的儿童是指幼儿园至小学四年级的儿童。什么是儿童社会领域(Social Studies)的教育?Francis P.Hunkins(1982)认为,儿童社会领域教育就是帮助儿童了解自己和别人,了解自己怎样与别人和事物相互作用。①国家社会领域研究会(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1994)指出,儿童社会领域教育指的是综合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提高公民能力的教育;社会领域教育的适当内容是由地位平等的、自成体系的学科群(如人种学、建筑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法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宗教、社会学以及人类…  相似文献   

6.
教育上逐渐有一种趋势,就是将教学方案适应个人的需要与举趣。这种运动的最重要的一个结果,是使教师注意到学生的全部人格,而忽略特殊科目。要了解儿童的需要与兴趣,我们必须研究儿童。儿童的智慧、情绪、社会态度、社会反应,总括起来说,他的全部人格,必须成为密切研究的对象。这个概念在小学已很显著,现在在中等及高等教育方面,也已经定下个人指导方案。中学及大学正在研究学生的个人兴趣与需要,以助进他们在教育上、社交上、及职业上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儿童很早就对道德和习俗领域的基本的社会规则表现出初步的理解,他们的道德认知逐渐地从他律转向自律,并与其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儿童很早就在多个判断标准上对习俗规则和道德规则做出了区分,他们对社会习俗的认知则从绝对性、普遍性向相对性、具体性转变;随年龄增长,儿童的个人世界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年长儿童、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将个人领域从道德和习俗领域独立出来。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大大丰富了社会领域理论,对有关社会规范的教育实践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小学儿童关于“仁慈”概念和行为的理解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大部分小学儿童习得“仁慈”概念的时间是在二、三年级。小学儿童对“仁慈”概念的掌握表现出了阶段特征,随年级升高,他们对“仁慈”概念的理解逐步深刻化,但其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小学儿童对“仁慈”概念理解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女生的表达优于男生。低年级小学儿童在理解仁慈行为时主要依赖情境故事,自我中心严重;中、高年级小学儿童逐渐摆脱自我中心。部分高年级小学儿童能理解仁慈行为的发生不受义务驱动,而低、中年级小学儿童则较难判断。在仁慈行为判断上,小学儿童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根据研究结果,就如何培养小学儿童的仁慈之心提出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构造主义、行为主义到精神分析,主流心理学在理解人的高级心理现象时,显得贫乏和无力,面对现代人道德迷失、生命失重,主流心理学难以回答。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超个人心理学,超出了人本主义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性的狭隘理解,把对人性的理解带到一种宏大的范围,弥补和校正了传统心理学之不足,并整合了其有价值的东西。使得被主流心理学所抛弃的,但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信念和价值观,又重新受到了心理学的关注。笔者通过对主流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研究的反思,得出如下启示:(1)心理学对人性研究和理解应遵循下列模式:最消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中性的一面-健康高级的一面-超个人的一面(最健康高级的一面),(2)心理学对人性的研究应融合东西方人性观。(3)超个人心理学忽视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属于理想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10.
金星 《辽宁教育》2012,(1):49-50
对教师个人知识的研究是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当今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实践问题。在理解教师个人知识内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师个人知识建构途径,对于帮助我们更加深入、透彻地理解教师个人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个人知识建构的途径:通过学习建构个人知识;通过教学实践建构个人知识;通过教育研究建构个人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一、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儿童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规定:小学语文科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儿童语方,——提高儿童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这里所指的语言是既包括口头语言也包括书面语言的。所谓提高儿童理解语言的能力,包括两个方面:就口头语言说,提高儿童听的能力;就书面语言说,培养儿童读的能力。所谓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包括两个方面:就口头语言说,提高儿童说的能力;就书面语言说,培养儿童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想在此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理想的教师应当具备哪些个人品质。也许没有两个人会得出同样的结论,但下面这几条我想一般是公认的。第一,教师的个性应是活泼愉快,引人注意的。这并不排除外貌一般,甚至难看的人,因为他们中有不少人的性格还是很可爱的。但是确实要排除这样一类人:过分激动、忧郁消沉、冷漠无情、饥讽挖苦、玩世不恭、心灰意懒以及蛮横无理的人。第二,要有名副其实的同情心。这对教师来说,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基本的品质。按照字面上的理解,同情心是指善于了解别人的思想和感情。因为大多数教师都是中小学教师,所以特别需要了解儿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了儿童在不同领域(科学领域和生活领域)问题发现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领域是影响儿童问题发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领域,儿童发现问题的数量与质量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问题发现能力的显著领域差异说明,任何的问题发现和创造都是以对该领域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为基础的。在教育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维度、灵活性、激活点以及知识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儿童身体隐喻理解发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小学儿童身体隐喻理解发展特征.采用自制隐喻理解成绩量表,以某县城小学二、四、六年级共168名学生为被试,考察儿童身体隐喻和非身体隐喻解释成绩.结果表明,小学儿童非身体隐喻的理解成绩优于身体隐喻的理解成绩,对源域不熟悉的隐喻的理解水平高于对源域较为熟悉的隐喻的理解水平;儿童中年级开始理解隐喻,中年级隐喻理解受是否熟悉源域具体特征的影响最大;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非身体隐喻和身体隐喻的理解不断发展但发展的速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中陶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为在小学界推进学陶师陶、提升教育水平,2005年继续在全国发展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凡有志于学陶师陶的小学和小教育工作者(小学领导、小学教科研人员、小学教师等),经申请和审批,均可成为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  相似文献   

16.
国外儿童虐待的心理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国外当前在儿童虐待问题上的心理学研究进展。儿童虐待的发生及其后果被理解为个人、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另外,本文还介绍了虐待对儿童认知、社会性情绪、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神经生理的影响的研究状况,并认为强调对受虐儿童恢复力研究的重视以及对预防性干预成为国外该领域应用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了梳理我国儿童绘本阅读领域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以CNKI所收录的关于儿童绘本阅读领域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Bicomb和SPSS软件为研究工具对2000-2017年有关儿童绘本阅读的3341篇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儿童绘本阅读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绘本阅读、早期阅读、亲子阅读、绘本教学、图书馆、幼儿、儿童等方面。上述研究领域呈现四大趋势:儿童绘本内容研究向绘本应用研究转变;儿童英语绘本教学研究颇受重视;图书馆成为推广儿童绘本阅读的主要力量;儿童绘本的内容、形式与应用不断得以创新。  相似文献   

18.
学前儿童职业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亟待发展且有应用价值的领域。它在学科上是职业社会学与学前教育学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延伸;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职业启蒙、职业意识和兴趣培养等诸多方面。目前,在我国以“酷贝拉”为代表的“体验式”儿童职业教育颇为流行,但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反思。现在,我国很多家长不甚理解学前儿童职业教育,甚至有所误解,因此,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等多方推动。职业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话题,所以职业教育应从娃娃抓起。  相似文献   

19.
3~5岁儿童母亲关于儿童自主观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性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至关重要,3~5岁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母亲观念对儿童自主性的发展影响很大。本研究以3~5岁儿童的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式问卷对193名母亲初测,在此基础上形成封闭式问卷对461名母亲再测。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3的母亲重视儿童自主性的培养;2/3的母亲对儿童自主性内涵的理解不全面;母亲关于幼儿自主范畴的观念呈现领域差异,通常倾向于在健康、安全、道德与礼貌领域对孩子进行规范,而在个人领域让孩子拥有较多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20.
对小学儿童需要的认识与理解,是能否实现为每位小学生提供适合之教育的关键。小学儿童的需要有被关注的需要、常规与游戏的需要和追求人生意义的需要。小学教师应具有关注儿童需要的意识,具有关爱小学儿童的能力,读懂小学儿童的表达,切实关注儿童的需要,从而为小学生提供激活、引导、满足其需要的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