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其《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一文的诸多谬误受到严肃批评之后,徐江先生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思想观念、认识角度和学术态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的种种缺陷和偏激,又抛出了他以为更加得志的《改造解读思维:从无效到有效》一文(见《人民教育》2006年6期),用近乎鸣冤喊屈的语气和故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头的方式,说笔者将他“上纲上线”定性为语文的“罪人”。  相似文献   

2.
陈日亮老师说他的教学风格是“以本色教人”。在他诸多的教法中,“以文解文”法是很能体现他的“本色”特色的。  “以文解文”,是让学生在文章中读懂文章,或者以此文解彼文,此文与彼文互解。比如教巴金的《灯光》,就把巴金另一篇写灯光的散文——《爱尔克的灯光》给学生读,让学生自己在比较中感悟课文的深刻内涵;教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就引导学生读钱理群的《在比较中阅读〈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看文艺评论家是如何评析这篇文章的。这种教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之内化为语文能力,成为自主…  相似文献   

3.
徐江先生为展示自己的“有效教学”,同时也为批判中学语义的“无效教学”,亲自到中学授课,并作《理性我思致用——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一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以下引文.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详细讲述他的授课基本内容及设计理由。  相似文献   

4.
徐江,南开大学副教授,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讲并不陌生,他一向以犀利的语言和对中学语文全方位的批判闻名于中学语文界。尤其是《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我就是要搅乱中学语文教学》、《评语文“课标”的缺陷》等文章的发表,使徐江成为争议很大的公众人物,各种评论扑面而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我们也一直关注着徐江先生。早在2003年本刊就曾经发过一篇题为《“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徐江副教授讲读〈改造我们的学习〉说开去》的长文,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李镇西老师发表了《让“教”与“学”融为一体》一文(《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2期),在该文中反思了自己多年前在省级教学大赛上执教的《孔乙己》,认为该堂课是因为碰巧有学生提到了他预设的“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个问题而显得很成功。如果没有学生提,他自己也会向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可见那表面上是尊重学生,骨子里是尊重自己,是典型的“假民主”,  相似文献   

6.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14年第5、6、7期连载了罗增儒教授的《关于“取值范围”讨论之我见》一文,对由陈云烽教授提出、持续了一年半时间的有关“取值范围”问题的讨论进行了综述和总结,笔者读后茅塞顿开,教学中遇到的诸多疑云随风而散。下面与大家分享一则自己的学习案例。  相似文献   

7.
读了李壮鹰同志所写的《关于“西行”中“山裁万仞葱”辨疑》一文,感到他读书仔细、认真,他深入钻研的精神很值得自己学习。但是,对于他把“裁”解为“削”,把“葱”解为“青葱之色”的结论,则有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和壮鹰同志一起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8.
读了《山东教育》 2000年 9月份小学版“怎能不为自己歌唱”专题,我感慨万千。   每一个正直的人,只要从事了教师这一职业,他的善良的心即被真诚的学生所打动。他的心灵如雨后的天空一样明净,他的责任感与日俱增,他以满腔的热情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是的,正如宋秋雁所说 (见《山东教育》 2000年 9月份小学版《怎能不为自己歌唱》一文 ),教师不愿被冠以“伟大”或“高尚”的美名,因为,从内心讲,他们并不觉得自己伟大,而只是责任。是责任,是肩负人类文化、道义传承的责任,是人类一步步走向民主、文明的责任……   那是 1983年…  相似文献   

9.
徐江先生为展示自己的“有效教学”,同时也为批判中学语文的“无效教学”,亲自到中学授课,并作《理性我思致用——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一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以下引文,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详细讲述他的授课基本内容及设计理由。徐先生在文章中指出,他到几所中学示范讲《游褒禅山记》,贯彻的是“六字”指导思想——“理性”、“我思”、“致用”。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理性’,是指教或学都要以一种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是一种自觉行为。‘我思’就是‘我’自己思考,即不随‘你’思,也不随‘他’思,无…  相似文献   

10.
《说文》是一部“万物咸睹,靡不兼载”的文字学专著,内容涉及“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许冲《上〈说文〉表》),书中对字义的解释,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诸多方面的宝贵资料。《说文》的释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并剖析《说文》的释义方式,对于读通《说文》,学习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都有很大的帮助。 《说文》的释义方式,通常的只是解释字的本义或最初的意义,而不涉及引伸义和假借义,这是释义方式中“常例”,在中华书局版“大徐本”《说文》中随处可见: 诛,讨也.从…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刊发了南开大学徐江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学语文“无效教学批判”》。他尖锐地提出,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之所以有许多“无效”的成分,是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太多无用的废话。  相似文献   

12.
赞“我首先是教师”蒋敦鑫《语文学习》的“作家自选文”专栏,发表了作家王晓玉的一组文章。王晓玉给自己的选文写了个“前言”,题目就叫《其次才是作家》,申言“我首先是教师”。文短意长,启迪人们应如何看待自己的教师职业,如何看待第二职业,如何对待某些人对教师...  相似文献   

13.
“因文生事”是金评《水浒传》中提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在中国古代的小说叙事理论史上有重要意义。虽然金圣叹没有摆脱“拟史批评”的影响,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了小说独特的文体特征。《水浒传》是金氏极力推崇的“才子书”之一,因此,“因文生事”与他的“才子”说有密切关系。这一命题不仅揭示了小说叙事的虚构性,也强调了“文”是小说叙事的生命力所在,“因文”是小说叙事所遵循的潜在原则。  相似文献   

14.
汉人一致称道:孔子《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这是考证孔子《春秋》的重要证据之一。所谓“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是指孔子《春秋》之中有“弑君”之事三十六起,“亡国”之事五十二起。牛鸿恩《“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考实》(载《聊城大学学报》2003年第5、6期)一文,根据他自己给出的主观“界定”,否定这一史实,并称笔者的“选题不具有学术价值”。牛先生不仅对笔者的研究成果表示不屑,而且从根本上否定孔子作《春秋》的历史功绩.实在“背于情理”。  相似文献   

15.
是“直截了当”,不是“直接了当”广西藤县教师进修学校龙文余贵刊1993年9期《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字规范》一文说:“‘简截,或作‘简捷’,是直接了当,不拐弯抹角兜圈子的意思”,《中国青年》1993年10期《黑白神情》一文说:“谁都不敢直接了当地给他件棉...  相似文献   

16.
《五柳先生传》一文的结尾有这样三句:“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三句在《教师教学用书》中译为:“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治下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相似文献   

17.
《对“满堂灌”的再认识》一文(《语文学习》一九九0年第四期)的作者写他自己在“听到一位教学经验颇为丰富的教师讲授《荷塘月色》”后的感受,他断定“这节课无疑是典型的‘满堂灌’”;认为这堂课的“效果”好,为“满堂灌”说了许多“好话”,要求“恢复”“满堂灌”。这表明作者把讲授法与“满堂灌”简单地等同了起来。这堂课的效果实  相似文献   

18.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纪实性的传记散文名篇,《种树郭橐驼传》则是“幻设为文”、“以寓言为本”的传记散文名篇。两篇文章虽一实一虚,但都寄寓了作者的政治思想:为政和居官是否有“生人之意”、政治主张:改革弊政。但再渎《捕蛇者说》和《郭橐驼传》,却发现两篇文章还有诸多相同处:  相似文献   

19.
林语堂是现代著名作家,他学贯中西,文笔机智幽默,语言流畅自然,有“幽默大师”之称。他在《写作的艺术》《、做文与做人》等文章中谈到过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其中有一点便“是写作时要有自己而无圣贤”。林语堂主张一个人在写作时不要忘了自己,他提倡表现自我。他曾说“:怕在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桐城市第七中学教师盛太平日前致信本刊编辑部,称本刊在今年上半年揭晓的第八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特等奖作文——江西省丰城市铁路中学黄佳佳同学的《等待电话》略有瑕疵.并陈述了自己的理南。他认为《等待电话》一文在时间的处理上值得商榷:“晚上8点接电话,可姐妹俩从6点就等起是没有必要的”。另外,他还从写作的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要想表现自己在等待电话过程中的真情实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