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不符合道德要求和学校规则的某些行为举动。如:个别学生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没有礼貌,上课坐不住,常做小动作:有的行为粗野,出口骂人,动手打架,损坏公物,欺负同学:有的自私任性,懒惰贪婪、撒娇、骗人、小偷小摸等,都是不良行为。作为班主任要教育他们,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是现代学校教育中最常见、最棘手而又迫切需要预防和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和制止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一、面对学生的课堂不良行为应以预防为前提(一)提高对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认识课堂不良行为通常分为两种情况:其一,课堂不良行为大多发生在"问题学生"身上。教师首先要了解班级里的问题学生,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学习习惯等要做  相似文献   

3.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如何把他们的个体差异作为资源进行开发、让他们也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潜能生是指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在思想行为上有一定的不良习惯并且致使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通过对他们进行精心的、有意识的、采用特殊的教育教学方法,能挖掘出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不仅是法律强制威慑问题,还是学生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念转变问题。通过分析医学生不良行为的内外成因,认清不良行为带来危害,有针对性开展学校、家庭、社会思想教育,矫治他们不良行为,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6.
郭智玲 《考试周刊》2012,(87):194-195
学龄前儿童的不良行为,指学龄前儿童违反正确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学前儿童的游戏、学习和生活中普遍存在。据观察,没有一个学龄前儿童在一天里不出现任何不良行为。怎样理解和对待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正是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而且他们正是在不良行为中逐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慢慢形成好的习惯、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当然,如果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不及时矫正,他们也会从种种不良行为的重复中,  相似文献   

7.
顾永惠 《考试周刊》2009,(2):138-139
职业中学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存在着学习兴趣淡漠的现象,并表现为缺乏兴趣的种种不良行为。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和教学问题来对此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教师要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课堂上的不良行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兰继军编译在课堂上,一些儿童表现出不良的行为,这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也干扰了别的孩子的正常学习。常见的儿童课堂上不良行为表现,有多动、抑郁、退缩和攻击等。各班的任课教师都应了解班上有哪些学生课堂上表现行为异常...  相似文献   

9.
<正>一、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属于学习自主性较差、学习热情欠缺的群体,进入大学后,其学习方面的不良行为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因此,在民办高校,管理者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引导学生自觉到课,并对他们的上课情况进行监督,任课教师在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有些职高班是纯男生班,缺乏与异性交往的机会。重视职高纯男生班学生的异性交往,有利于他们性生理、性心理正常发展;有利于他们注重自身形象;有利于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他们收敛、矫正不良行为习惯;有利于他们今后的社会交往和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1.
论学校在预防青少年不良行为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不良行为关系到每一个青少年的切身利益,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要了解青少年不良行为的特点,要关心学习困难学生,注意学生同辈群体的影响等,努力从源头上减少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刘秋丽 《考试周刊》2012,(35):187-187
由于教育观念上的偏颇,当前的学困生处处受到冷遇,心灵长期处于对关爱的饥渴状态。因此,施以爱心教育,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成为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前提。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其次,学困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尊重,难免形成自卑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遇事不愿或不敢做的心理障碍,注重发现学生的闪亮点,激发他们不断进步。最后,学习上给予更多帮助,从点滴小事做起,帮助他们改变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要教给他们统筹安排时间及做事有条理的方法,教给他们学习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有的小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消极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说谎、吸烟、欺侮小同学、随便拿家里的钱、赌博等。这种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他们的不良行为会影响其他学生。教育这类学生,使人颇感棘手,批评、惩罚对他们似乎不起作用。请问,如何才能使他们弃旧图新呢?楚雄李云鹏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冲突,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时期,感情在受到冲突刺激时,往往理智抑制不住情感,超越了自控限度而产生冲动性的伤人、毁物等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5.
中职学生自身思想、行为上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中职语文课教师,应该追根溯源,在语文教学中大力开展经典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用经典资源来教化滋养学生,让他们通过学习国学经典转变其不良思想,纠正其不良行为,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周丽娟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5):107-108
目前,中学生的不良行为日益增多,其不良心理是造成不良行为的内因,如虚荣心理、补偿心理、逆反心理、懒惰心理、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等.教育工作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需求,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以纠正和减少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17.
王海波 《文教资料》2011,(33):166-167
中职生的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水平的整体状况相对地呈逐年下降趋势,中职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相结合的结果。中职生不良行为矫正是一项十分复杂又具体细微的工作,情感教育是改变他们的一剂良药.而情感教育如何实施及在学生个性化差异中如何有针对性地矫治学生的不良行为,则是能否提高中职生政治素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削弱教师威信的不良行为●薛维学教师威信意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享有的威望和信誉,它是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学生对有威信的教师充满敬意,对他们的深认真学习;对他们的教诲,言听计从。研究表明,教师威信高低取决于教师内在特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就其教...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心理活动不断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心理活动。健康的心理能驾驭着行为顺利进行,反之,不健康的心理只能阻碍行为的进展,甚至会导致人的不良行为出现。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其生理、心理变化相当大,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受到一些刺激,往往会导致产生某些心理问题,进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因此,探讨不良行为与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措施很有必要,能够保障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目前中职类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其中有一部分是思想品德和学习都较差的后进生,学生难教是很多老师共同的感受,学生入学以后,种种不良行为会暴露出来,我们很努力地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却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我个人认为这其中对“批评”这一重要的思想教育手段运用得是否恰当有很大的关系,下面是本人对怎样批评学生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