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我国东部地区集聚了较多的高等教育资源,具有人力资本积累优势.考虑到社会资本损失,当这种人力资本积累优势足够大时,即使就业起始收入较低,选择到东部地区就业仍然是高等人力资本水平劳动力的最佳决策.不过,这种劳动力流动并不能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2.
张杨  胡永钢  董蒙 《教育探索》2021,(12):41-43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对于区域创新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等教育人才要素供给不足、高等教育资源集聚的动力作用不显著、科技创新载体示范功能未能有效发挥以及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不均衡等问题影响区域创新生态发展,应从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平台建设和加速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升高等教育要素供给,加快区域创新生态发展.  相似文献   

3.
4.
对区域旅游业集聚问题的空间属性、空间形态和空间格局等特征进行分析,是优化区域旅游业空间结构、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和加强区域旅游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区域旅游业集聚的空间特征得出,加强区域旅游业集聚,应着重营造完善的空间集聚环境和配置性产业支撑,加强集聚内部的专业分工,发挥集聚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资源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特征。本文通过制作专题地图、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首位规模和首位比,利用高校数量、人口数量、地方生产总值,分别对高等教育资源在省级层面的绝对分布和相对分布、地级层面的绝对分布进行研究。分析表明:从高等教育资源的绝对数量上来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但从相对规模上来看,高等教育资源并不存在东、西部分布的严重不均衡,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基本符合人口和经济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典型的库区山地城市云阳县城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根据山地生态系统特征,选取自然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评价因子,划分敏感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综合判定云阳县城生态环境敏感区类型、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立足保护城市内外的河川、分水岭、林地、陡坡、冲沟、滑坡等不适于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敏感区,有机整合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与人工生态绿化区,构建了生态敏感区的健康有序、人地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山地城镇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7.
基于湖北省2007—2018年12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湖北技术创新水平在市际尺度具有显著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特征。考虑空间相关性后,无论使用相邻矩阵还是地理反距离矩阵,静态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对技术创新水平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及其空间效应分解结果表明,城市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城市发明创造类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此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投入和产业结构也是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空间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激发基础产业技术创新水平,鼓励跨区域人才合作与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空间深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翔实的数据、从多角度多层面,深入分析中国民办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广阔空间和前景,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为视角,利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发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整体不高,仍有很大发展空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呈东高西低,东中西内部高低交错的空间分布态势,且与各省区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北京、上海、江苏位列前三,山西、内蒙古、贵州、云南、海南、西藏排名靠后。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充分发展,应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同时注重发挥政策制度调控约束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一川 《江苏高教》2022,(12):39-4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经历了高速扩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问题也逐渐凸显。文章通过空间分析、数理统计以及文献研究等方法,从省域、市域两种尺度对1984年至2019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空间分布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省域上高等学校向环渤海及江苏集中,市域上中国高等学校分布存在“L”形轴线分布带,分布重心向西南偏移;高等学校数量东西分布不平衡加重;普通高校东部集聚热点区南移,西部冷点区保持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GDP和人口对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影响最大。国家应继续提升“L”轴线城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并向西部、东北部落后地区调配资源,缩小差距,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以流域内居民点的分布、水系、道路等矢量数据和DEM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同时结合乡镇统计数据、实地调研和采集数据,利用地统计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石羊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与结构形态异质性.研究表明:①道路对石羊河流域居民点的分布影响不明显,水系对流域内的居民点分布有着直接影响,居民点大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地区.总体空间格局呈现出沿低海拔、小坡度、近水系聚集分布的特点.②石羊河流域农村居民点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表现为居民点高密度区与高密度区邻接,低密度区与低密度区邻接.且居民点分布表现为整体分散、局部聚集的特征.③居民点密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永昌县-凉州区-古浪县这一条西北线和民勤县-凉州区这一东北线上.居民点空间分布具有圈层结构、轴带延伸的“T”字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资源浪费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入手 ,主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一系列教育浪费现象 ,进而分析了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现象 ,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以及减少和杜绝教育浪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空间配置的不均衡严重阻碍了其整体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效益。本文试从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现状出发着重分析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因素,并就如何优化成人高等教育资源空间配置提出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在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储备类型进行细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出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储备综合指数;通过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储备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匹配程度的差异比较,最终提出提升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储备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商洛学院学报》2022,(1):56-61
制造业省际转移导致产业扩散或集聚分布的空间格局演变是我国实施双循环战略的现实基础。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与方法,对2007—2017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省际转移所导致的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之后全国范围内制造业由北方向南方纵向转移的特征更加明显,省际层面的扩散与集聚同时存在,中西部区域内向个别省份集聚更为明显。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东西部转移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新疆、青海、云南等边远省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东西部转移范围有限,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南北方转移更明显,集聚在东南沿海省份。  相似文献   

16.
副省级城市要素集聚状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省级城市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但客观事实是,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要素集聚的角度进行分析,消除不同经济规模的差异,采用相对指标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最终结果能清晰地表明副省级城市间要素集聚状况的具体差异,从而有力地解释了发展水平差异的因由,最终对各城市的政策选择将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尤其要重视产业集聚的形成,依靠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导力量,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涉县依托文化品牌集聚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空间的集聚,把强化产业内生性力量与培育市场力量结合起来,由此实现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从而形成文化产业在一定空间的适度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8.
武汉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三大集中地区之一,具有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本文通过产业集中系数评价方法,选取中部6省的省会城市为分析对象,对武汉高等教育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其集聚效应主要表现在与当地企业、社会文化之间的区域创新效应、人力资本效应、文化效应和对城市化的加速效应。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我国高等学校的竞争格局和发展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地区分布、办学类型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的竞争格局进行了分析。高等学校办学层次的确定应当主要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国家可以引导,但不能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国家可以考虑将目前对高等学校的一部分重点建设拨款改为研究与发展基金,增加竞争性研究和发展经费的资助数额;办学规模不能盲目求大,防止出现新的规模不经济;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应当保持适当聚集,新办地区学院应当主要定位于社区学院,不要盲目拔高;要防止高等学校片面追求综合性、多科性,要强调特色化。运用SWOT方法对高等学校的发展定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形成东西南北联动发展新格局,但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仍受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内生发展动力不足、制度壁垒与文化差异等因素制约。"十四五"期间,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等教育集群发展应优化空间布局,凸显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溢出效应;打破区域壁垒,完善高等教育集群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强化高校科技创新优势;加强制度创新,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改革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