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风颂》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诗人把西风当作革命力量的象征 ,它横扫败叶、席卷残云、震荡大海 ,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的“不羁的精灵”。同时西风对新生事物起了保护和促进作用 ,是“破坏者兼保护者”。诗人愿意做一把预言的号角 ,告知人们 :如果冬天已经来了 ,呵 ,西风 ,春天还会遥远吗 ?这有名的诗句一百多年来鼓舞了无数革命者。《西风颂》全诗气势豪放 ,想象奇丽 ,意境雄浑 ,思想深沉 ,感情强烈 ,在艺术上达到辉煌的境界。本文尝试从诗歌《西风颂》的立意、想象、韵律、设色、抒情五个方面探讨该诗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1936年9月,《西风》在上海创刊,该月刊以“译述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宗旨。其中,译述西方人对中国看法的文章在《西风》中占比较多。这些文章以西方人的视角,从民俗风物、历史变革、文化信仰、社会现状等各个角度对现代中国进行了详细描写。一方面,西方人在书写中国的同时,实现了对他们自身文化的再认同,而中国在某些方面的特性亦使他们看到了解决现实问题的东方方案。另一方面,西方人所建构的中国形象,亦为国人自我观照提供了全新的镜像视角。《西风》译述文显示了该杂志的文化选择和建设现代文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70年代,地质学家在海底发现了结晶天然气,用专业术语说就是甲烷水合物。这种物质广泛分布于大陆边缘的浅层地带,而且储量巨大,据估计它的储量是其他所有化石燃料总和的两倍。  相似文献   

4.
雪莱及其抒情诗《西风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分析雪莱的生涯及其抒情诗(西风颂)的基础上,着重对整个诗篇和予示着最后的成功、希望且令人信服的结论:“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以及所具有的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郭华 《考试周刊》2011,(32):36-37
浪漫主义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极为盛行。雪莱的《西风颂》借西风这一形象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渴望改变现实,追求自由、追求理想、渴望新时代来临的强烈情感,堪称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6.
震撼心灵的乐章:《西风歌》思想艺术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7.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名作《西风颂》在形式、音韵效果和意象方面颇具特色,文章选取王佐良、江枫两位译家的译本进行对比,通过二人对细节的不同处理,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原作的音美,形美和意美。  相似文献   

8.
《萌芽月刊》是革命文学的策源地之一,也是"左联"机关刊物之一,是1930年代鲁迅与新月派交锋的主战场。鲁迅的许多战斗名篇都发表于《萌芽》,他的许多有影响力的文艺理论见解和翻译也见诸于《萌芽》,《萌芽》因鲁迅的加盟而灼灼其华,熠熠生光。  相似文献   

9.
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西风颂》意象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风颂》是波西·比希·雪莱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雪莱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西风”表现出了“破坏者”兼“保存者”的强大有力形象,整首诗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和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0.
由圣约翰大学的黄嘉音、黄嘉德弟兄主办的《西风》和黄嘉音夫妇主办的《家》杂志,在传播性科学知识、推动心理卫生方面着眼于"下层工作",力求普惠都市大众。通过这两个刊物,黄氏兄弟和他们的读者共同营造了一个身体与社会的话语空间。这些本属于卑污、忌讳或神秘的私密话题从精英笔下步履艰难地走向公众论坛,黄嘉音亦成为心理卫生运动的践行者。天翻地覆的中国历史剧变中,黄氏兄弟营造的这一方空间与都市大众文化一起走到了尽头。  相似文献   

11.
象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广泛运用在诗歌、小说等诸多文学形式中。作为英国最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之一,雪莱便是运用象征手法的大师,《西风颂》更是其代表作品。本文将通过对象征手法的分析来解读这一脍炙人口的力作。  相似文献   

12.
秋天从来都是志士失志,对人生前途感到悲观,在抱负无法施展时借物抒怀的对象,所以咏秋的作品大都哀伤寂寥。但在相隔一千多年的东西方,却有两个著名的诗人借秋明志,一扫历来悲秋的颓唐。一个是我国中唐时期的诗豪刘禹锡,另一个则是英国近代伟大诗人雪莱。他们分别用自己的作品《秋词》和《西风颂》,表达了自己在人生谷底时(刘禹锡被贬,雪莱流亡异国他乡)的那种不屈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3.
《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鸡西大学学报》2008,8(3):138-140
试图系统梳理《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分析《西风颂》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主客观原因,考察其对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衡方方 《考试周刊》2011,(46):34-35
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切近、自然、对等。本文运用这一理论去分析《西风颂》几种译本。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翻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译者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对等,而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接近。译者应当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实现更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广西《国民教育指导月刊》在抗战背景下诞生,以“指导国民教育运动”为宗旨。抗战时期大批学者聚集于桂林,使得该刊拥有了一定规模且优质的作者群。该刊每一期都设置不同的专号,期刊内容在专号设定的领域内展开,包括教育讲座与行政计划、教材教具与教导方法、实况介绍与书报介绍、实验报告与调查统计、通讯研究与教师园地等。该刊以国民教育为主线,注重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实践性强。1944年春,该刊因疏散停刊,抗战胜利后复刊,出至1948年。  相似文献   

16.
《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是两个有着极深渊源关系的刊物,《新青年》是在承继《甲寅》月刊基础上创办。二者之间不仅是同人刊物,且都在民初社会极其复杂情况下诞生,以其不断地探索精神与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引介和传播,成为民初先进知识分子表达自由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深具精英文化品味与风格,引领时代发展潮流。若说《甲寅》月刊是联接新旧思想文化转型的过渡者和新文学倡导者,那么《新青年》则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实践者。该文旨在探讨《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的渊源关系,从宏观上进行梳理与剖析,进而彰显出新文学运动形成内因的多元性与《甲寅》月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雪莱《西风颂》的复义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风颂》作为一首享誉世界的名诗,不仅仅是写景抒情,即景而作。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厚的象征意义。澎湃的激情,吹响的是战斗的号角;优美的韵律,唱响的是大自然的礼赞;狂扫的魔力,表达的是巫师的狂迷和生命的飞动与永恒。  相似文献   

18.
以《小说月刊》为语料,主要对常用的七种辞格,即比喻、比拟、夸张、双关、排比、对比和顶真进行分析。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小说月刊》文章的作者不仅把传统的修辞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在修辞的运用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将汉语中很多传统的修辞手法与新生事物相结合,二是一些早已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会再度出现用来完成对文章的修饰。  相似文献   

19.
同为公共话语空间的《甲寅》月刊与《新青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章士钊和陈独秀主办的《甲寅》月刊与《新青年》,是两个有着极深渊源关系的刊物,《新青年》是在承继《甲寅》月刊风格基础之上创办。二者之间不仅是同人刊物,而且都在民初社会极其复杂的情况下诞生,以其不断的探索精神与对西方政治文化思想的引介和传播,成为民初先进知识分子表达自由思想的公共话语空间,具有精英倾向的文化品味和风格,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如果说《甲寅》月刊是新旧思想文化转型的过渡者,那么《新青年》则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国新文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相似文献   

20.
李红 《考试周刊》2012,(87):18-21
本文主要考察金庸的中篇小说《白马啸西风》(以下简称《白马》)。通过对《白马》版本的比较研究,以精英文学的若干标准,厘清“五四”新文学对《白马》的影响,并把《白马》置于金庸武侠小说创作的总体进程中加以考察,同时解析金庸创作《白马》前后的处境,从而展示出《白马》在金庸小说从商品味走向书卷气这一嬗变过程中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