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陶慧珺 《大观周刊》2006,(37):55-55
9月派朗的上市,让我们重新开始关注“世界家轿之王”的菲亚特家族。因为派朗担负着菲亚特家族在中国复兴的重担。为此,我们采访了南京菲亚特云南联菲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世明(以下简称李总)。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联信天下国际市场调查机构三方权威主办,60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协办的“2006年中国汽车品牌顾客满意度调查”结果揭晓,南京菲亚特2006年9月推出的派朗勇夺“2006年中国汽车最佳技术创新车型“这一技术含金量最高的大奖,其中派朗所采用的先进的B-CAN电控总线技术正是各位评委所极力推崇的技术和本次评选中最佳创新亮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在《七子之歌》中写道:“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在中国人的意识中,中国东部及南部海域诸岛屿与大陆自古以来就是同胞关系,它们像一串珍珠,洒落在东海之上,其中,尤属台湾诸岛及琉球群岛最为璀璨。  相似文献   

4.
鉴于国内新旧文化争论的需要,一批以中国传统文化承担者自居的留美青年学人酝酿创办杂志,形成了《学衡》与“学衡派”的基本力量。他们1922年在南京东南大学创办了《学衡》杂志,打出了文化民族主义的旗帜。中华书局负责《学衡》的出版,在危难的时局中出版了79期,是中国民国出版史的“奇迹”。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古都南京是鲁迅思想的启蒙之地。许广平曾说:鲁迅对于“学生时代,他最高兴回忆到的是十多岁在南京”。周作人也说过:“鲁迅与南京的关系相当不浅”。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南京的三次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一生为革命奔走呼号,对南京情有独钟。他在《建国方略》中称赞道:“南京为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而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只有短暂的三个月,却是辛亥革命成功,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初创的重要阶段,是他的理想、奋斗目标初步实现的三个月。正因如此,孙中山在临终前留下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当时南京还处于北洋军阀统治下,孙中山要葬于南京,正是鼓励同志继续努力,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其寓意是深远的。孙中山生前在南京留下了足迹和声音,包括在南京的三次演讲。  相似文献   

7.
曾学远 《声屏世界》2001,(10):34-35
《韩非子》记载了一则“买椟还珠”的故事,说的是楚国商人为给珍珠卖个好价钱,特意打造了一个精美的珠盒,结果有人花珍珠的高价,买下珠盒,把里面的珍珠还给商人。故事虽然有点夸张,却形象地说明产品包装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性。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如何打造精美的“珠盒”,乃是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成功实现价值交换,赢得高收视率、高广告回报的关键之一,也是电视媒体在产业化道路上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佚名  李新旺 《出版参考》2006,(6):19-20,39
胡适——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中第一人 1948年1月底,平津形势趋紧。南京方面朱家骅、傅斯年、蒋经国等在蒋介石授意下磋商谋划“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细节办法。12月13日,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劝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蒋介石闻讯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南京,说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延,并于14日再次派出专机飞北平,实施紧急“抢救计划”,“抢救”对象首先便是胡适、梅贻琦(清华大学校长),其次是平津的知名教授如陈寅恪、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  相似文献   

9.
刘学 《兰台世界》2006,(4X):66-67
自民国政府创立以来,经历了两次国都选址之争——南京、北京。一次是孙中山与袁世凯之争,一次是蒋介石与北洋势力之争,其结果,南京、北京都做过国都。但不是因为“两京”的优越条件使然,而是因为谁掌握了政权,谁就主宰都城之所在地。  相似文献   

10.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当挂在“总统府”上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落在地下的同时,一个象征新中国主权和尊严的标志——国旗,已在党和人民的心底开始描绘。  相似文献   

11.
对“两个效益”提法之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效益”提法之质疑蔡克难南京在出版领域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或简称“两个效益”的提法,由来已久。从最初载于各种媒体,发展到如今,已被写进文件、纳入考核,俨然成为有了“定论”的定型词了。由于一些领导同志不断引用,更使得“两个效益”的提法通...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南京大屠杀研究均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中国的南京大屠杀研究机构和学者对相关档案进行了进一步整理,利用口述史的研究方法采访幸存者,注重第三方史料的发掘.诸多学者在一些新问题上,引入社会学、记忆学、新闻学、法学、影像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如南京暴行的"隐性屠杀"、受害者PTSD、本质主义的记忆与集体记忆等.日本右翼分子及部分政客鼓动否定和歪曲南京大屠杀事实,日本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开始出现否定派的声音超过进步派的趋势.部分进步派学者则在达成某些共识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对该事件进行中日共同书写与叙述.今后的南京大屠杀研究应该是具有国际化的研究,这是南京大屠杀研究的必然趋势,也是对所有南京大屠杀研究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发表在6月10日的《太原晚报》上的《寻“魔”记》一文,在1993年度全国晚报新闻特写大赛中被授予一等奖。对《寻“魔”记》来说,获得这一殊荣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它是一串由“寻”字穿起来的珍珠。我这里所说的由“寻”字穿起来的珍珠,包含着两层意思,即是指有着两种类型的珍珠,一是太原市治理环境的丰硕成果,二是特写作品中的语言特色,而这两种珍珠又都是“寻”出来的。先说第一种。作者在这篇特写中明明是要告诉读者太原市经过环境治理后的崭新面貌,可在表现手法上却不落窠臼,没有“不见了滚滚浓烟,处处是绿树掩映”一类的描写,而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开始向近代转变的时期,这就使晚清理学群体发生了分化,形成偏重于“内圣”的修身派和侧重于“外王”的经世派.由于价值追求及行为方式的差异,两派在中国近代化的初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代传播》2007,(2):29-29
中国关于“舆论”一词的最早记录,见于《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设其傲狠,殊无入志,惧彼舆论之未畅者,并怀伊邑。”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协办的《南京广电集团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广播电视》有奖征文活动圆满结束,评选结果于7月27日揭晓。 南京广电集团周天江撰写的《弘扬团队精神是集团发展壮大之魂》、国家广电总局梁平撰写的《“三个代表”与广播电视的“三重属性”》、中央电视台胡黎明撰写的《广播电视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疗改革再次站在了十字路口。与以往各种论争迥异.此番出声最响亮的是卫生部门的各级官员。在与“市场派”的争论中,“政府主导派”重新回到主道。  相似文献   

18.
陈昉  张悦 《大观周刊》2006,(36):3-3
2006年9月.“中国名牌”颁奖仪式上.七彩云南、昆百大珠宝跻身“中国名牌”榜,这是继云烟、云腿、云子、云南红等之后云南本土的另外两大名牌产品榜上有名。这不仅是七彩云南和昆百大珠宝的自豪.也是云南珠宝人的自豪。更是云南人的自豪。至此.云南有了历史性的突破,玉石饰品行业第一次列入中国名牌目录。终于.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滇派珠宝终于杀出重围.成为了中国珠宝一个叫得响的名牌.它正大步走向中国的、世界的舞台。出尘后的“滇派珠宝”,迎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大时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在清初画坛上,被誉为“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在艺术上是特立独行的。虽然他也曾师法晚明的董其昌,但画法风格却不像娄东派那样安闲冲淡。尽管他十分重视师造化,甚至主张“心穷万物之源,目尽山川之势”,但其山水境界却不像新安派那样冷逸荒寒。他像同辈画家一样经历了明情易代的沧桑巨变,可是作品的情调既无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也无石涛和尚的郁勃昂藏和恣意纵横。他在对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大B然的“穷源”“尽努”和据以取证言法的过程中,成功地创造了自家的艺术世界。在这个前无古人的艺术天地中,没有人物活动的直接…  相似文献   

20.
在2009年惶恐不安的“猪流感”之春,有一部关于日本侵华战争暴行的电影《南京!南京!》也引起了中国舆论的骚动和冲突:一方照例是高深的抽象派,对其“人性高度”或艺术深度大加赞赏;另一方则简单直接地贬斥这种编造屠杀者的“人性”故事乃中国人的二次耻辱,甚至谩骂为“汉奸电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