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回归天真本性的境界。在艺术实践中,自然表现为“技进乎道”的过程。而庄子美学中的“游”则体现了“游戏”和“游世”的特征,最终目的则在于“游心”。同时庄子还继承了老子的虚静观,将虚静视为心与道交融的基础,而“心斋”和“坐忘”又是虚静心态的基础。在言意关系上,庄子强调“得意忘言”、“言不尽意”等特点,并将言意关系提升到道的境界,阐释“大美不言”的境界。这些思想对后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精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庄子有关修辞的美学思想尚未明显地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因此在谈论到庄子的修辞美学思想时往往会涉及到对其哲学的研究,在其生动具体的譬喻和寓言故事中,体现出了崇尚 自然,朴素的修辞之美,崇尚虚静的修辞之美,他的修辞美学思想理论对古人甚至今人仍有巨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庄子美学思想愈发受学界重视并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庄子美学的整体风貌、庄子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美—美感—艺术”式的庄子美学架构、庄子具体的美学论题和庄子的人生美学精神等几个方面展示了近二十年间庄子美学研究的现状,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虚静 ”论与绘画精品谈的是画家的心境与绘画精品的关系极为密切,画家空旷澄澈的心境是产生绘画精品的前提,画家在内心上只有排除主客观的一切干扰,全身心地倾注于创作客体之中,才有可能产生绘画精品。  相似文献   

5.
生命美学重视人的完整性,凸显了人的终极价值,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使人真正体验到了精神的自由,感受人文精神带来的温暖。《庄子》富含着睿智、玄远的生命哲理。修养自身,淡泊名利,不为物使,不为权惑,随顺自然,回归生命的自然本真,是现代人健康身心的有益之鉴。综观庄子的整个思想,处处体现着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洋溢着对逍遥自在的自由生命、卓而不群的独立人格的赞颂。  相似文献   

6.
7.
庄子的“虚静”论与绘画精品谈的是画家的心境与绘画精品的关键极为密切,画家空旷澄澈的产生绘画精品的前提,画家在内心上只有排除主额观的一切干扰,全身心地倾注于创作客体之中,才有可能产生绘画精品。  相似文献   

8.
9.
“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可以看作是对《庄子》一书风格的概括,《庄子》一书汪洋恣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有大量的怪诞的神话寓言,他的各种手法的运用让式体现了怪诞的特色:“寓真于诞,寓实于玄”。在庄子奇幻的寓言里,寄寓了他真实的思想,他着意建构的寓言的怪诞风格,把“诞”、“玄”建立在“真”、“实”之上,给人们带来一种怪诞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庄子与海德格尔美学思想比较,力图提示某些现代西方美学流派走向非理性主义,并与庄子美学思想产生子某种类似性的特殊现旬肌时说明提示这各类似现象,对探讨东西方差美思想发展的特殊规律是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清冷空灵,如梦如幻——中国古代山水诗画的审美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一体,诗画互证,这是中国传统诗画艺术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中国诗画都在追求空灵飘渺、静穆深远的审美意境,体现了禅道理论对诗画艺术的深刻影响。中国禅道哲学重视幻化和妙悟理论,在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空寂之境,展现了鱼跃鸢飞、花开花落的无限生机景象,启迪着诗画艺术追求淡尽风烟、澹泊空明的审美境界。禅道和诗画艺术的相通圆融,开创了一个独特的意蕴空间,给我们很深的审美启示。  相似文献   

12.
庄子对“有情有信,无为无形”之“大美”——“道”的倡导,为艺术创作与审美提供了理论借鉴;庄子所描绘的“无声胜有声”的审美境界,恰恰符合了艺术审美特征;庄子总结的音乐艺术审美从“有声”而入“无声”、从“实境”而入“虚境”的渐进过程,提示了艺术审美的普遍规律,形成了独特的“有无相生”的审美理论。庄子关于“有”与“无”的辩证论述,昭示了其“有无相生”的审美辩证法思想,对中国艺术审美影响久远。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论美也以人为核心。庄子论道与美、真与美、审美心态等一系列美学理论命题,如“法天贵真”、“自适其适”等,都体现出了时人之生命的热切关注,这也使庄子的关学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当代绘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对当代绘画审美观念的认知是欣赏当代绘画的基础,面对千姿百态的当代绘画作品,如何去把握其创作思想,是认识当代绘画作品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集》是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它的美学价值在于明确回答了山水画的本质特点是源于人热爱自然山水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情感变化与自然山水景物变迁的对应关系。它的艺术价值在于提出对自然山水“取之精粹”的艺术概括的观点,以及中国山水画的视觉原理和空间表现的“高远、深远、平远”即“三远”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新文学倡导者在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中追求一种“综合的艺术作品”,强调各种艺术门类的渗透。凌叔华既是“五四”时期重要的小说家,同时又是一位丹青妙手,自称“生平用工夫较多的艺术是画”。可以认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笔者将从散点透视、圜道思维、系列小说等角度予以阐释。  相似文献   

17.
康德主张"审美不涉利害",并由此对自然美的形式、内容作出了相应的阐释。庄子则提倡以"无为"的审美方式观照自然美,进而崇尚自然万物的本然状态。二者均强调自然美排除一切人工雕琢和矫情伪饰,顺乎自然事物和人类的自由本性。同时,他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1)形式上,康德认为自然美具有"合目的性"的主观形式,庄子眼中的自然美则无处不在,是超越形式的存在,具有"无目的性"的无限形式;(2)内容上,康德所认为的自然美是"有为"发展的,而庄子意识中的自然美是一种"无为"存在。  相似文献   

18.
董其昌山水画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其昌山水画论的美学意义:一是概括了董氏山水画论的基本美学倾向;二是总结了董其昌丰富而又有创新意识的山水画艺术实践;三是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美学风貌;四是描述了"南宗"画派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9.
汉字与中国画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汉字构形与中国绘画具有着共同的审美特点:起源于自然,表现于生活;造型突出特征,追求形式美;注重“神”似,创造旷远意境;表现虚实、黑白、阴阳,折射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理念和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20.
孙倩 《宜宾学院学报》2007,7(8):116-117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极重要的时期,这表现在宋代画院绘画不仅具有高度的写实性,而且进一步引入了"以诗入画"的美学原则。本文以宋代院画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为切入点,阐述宋代画院绘画"以诗入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