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价值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文艺创作的实质就是审美价值的创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审美需要,求得精神的愉悦。用价值论来指导文艺美学的研究,体现了文艺美学研究的新走向,必将开拓出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人类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价值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文艺创作的实质就是审美价值的创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审美需要,求得精神的愉悦。用价值论来指导文艺美学的研究,体现了文艺美窑新走向,必将开拓出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明代的文艺美学思想史,有其自身的特色。它的思想来源于北宋时期的程朱理学与明朝的阳明心学。明初,程朱理学地位特殊,主导着当时的经世思潮,"致君泽民"的儒家传统思想,仍然支配着明朝的文人审美价值取向,并且决定着他们的审美创作的旨趣,影响其文艺美学思想,强调"文以载道"。而此时的自然审美意识则受朱熹"大其心"与"合内外之心"说的影响,追求情理相融。  相似文献   

4.
古雅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中一个虽不引人注目却很有理论价值的观念。本文分析了它的实际内涵及理论特征,探讨了它的社会根源及历史意义。文章认为,古雅说在整个王国维文艺美学中显得较为成熟、充实,其价值只有境界说堪与比拟。  相似文献   

5.
处于六朝末期,梁陈交际的阴铿,是探索音韵规律、探索近体诗形式的重要诗人。因其传世作品仅有34首,史传中对他的记载也很简略,今人已无从得知他是否是自觉地遵循着某种理论来创作,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肯定他为届世诗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阴铿诗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水”的意象出现得颇为频繁。在其传世的三十余首诗中,有12首诗含有“江、河、溪、池”内容,这还不包括他的两首《闲居对雨》中的水之意象,近半数作品中都有水出现,其扮演的角色也多有不同,可以说,“水”见证了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楚辞作者屡取客观物象以表主观情志,进而创作出丰富多彩、寓意深刻的水意象,无疑具有丰富而深远的原型意义.追溯楚辞水意象的创作原型,地域民俗的熏陶、放逐心理的感召,分别可视为诗人创作水意象的客观背景与主观动因,灵魂家园的建构则可视为楚辞水意象创作的遥远背景.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小说中水意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中,沈从文常将人事的哀乐置于水边加以描绘,水,不仅仅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背景,而且水还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水既给了沈从文创作的灵感和智慧又给了他孤独的享受,在作品中,水,还成为阻隔有情人相会的不可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李贽的文艺美学思想有显明的内在逻辑理路.他以童心即个体之心为文艺本源,以至情即个体之情为文艺本体;故而讲求创造,反对复古、摹拟、因循,并肯定了通俗文艺的价值;高扬了创作主体性,是对传统文艺美学观的反动.但其美学思想也存在着较大缺陷.其深刻性与片面性都最终来源于那个时代新的社会因素的萌芽性质.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及其创作不同程度地有承于庄子。新时期以来,郭沫若的研究者在“郭沫若与庄子”文艺关系这一领域亦有可贵探索,其探索涉及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泛神论、文艺的非功利观及文艺的“自然流露”说诸方面,这些也正是郭沫若融贯中西文艺思想、促成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转向现代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0.
水崇拜是植根于农业社会生活土壤中的自然宗教。古代先民从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中产生了种种水神灵化幻想 ,文化先哲以水为喻阐发宇宙自然之道和人生哲理 ,中国水文化的意蕴异常丰富。独特而丰富的“水乡”人生经历和审美意趣 ,使沈从文对水的精深之义有独到的体悟 ,从而形成了他的人格个性 ,成为他书写人生的重要参照体系。从创作题材 ,到文本隐喻 ,到语言审美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贯穿着水的精灵。解读沈从文创作中的水崇拜 ,是深入挖掘其作品深邃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更多的是指中国书法即中国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涉及到汉字和书写两个概念,既汉字本身的生成演变、结构特点和书写本身的技法技巧和美学特征.中国的文字不只是记录传承知识信息的文字符号,它经历了从"文字"到"书法"的艺术形态的演变过程,它从字体到书写都是昭显着审美艺术特征的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高校各类美学教材中,薛富兴教授撰写的《画桥流虹——大学美学多媒体教材》展示了美学概论教材写作的一种可行路径,从中可以总结出大学美学教材知识分层、体贴人类审美活动本来面目、美学作为知识学与智慧学相统一的三条基本写作经验,值得美学界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神性写作和日常写作作为不同审美观照下形成的两种不同文学实践方式,它们在叙事形态、情感方式以及审美境界、艺术想象力上都迥然不同。在当前的汉语文学写作中,尽管两者均有缺失,但是尚处不成熟状态的神性写作仍然显示了对汉语文学长久以来只有社会—政治之维的单一局面的冲击,并将与宗教、与神性对话的崭新维度引入了文学审美,为拓展文学空间,奠定文学的现代品格提供了某种可能。  相似文献   

14.
律赋是科举考试的一种重要也是最具有学性的体。但历来的学研究对它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律赋是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多种学因素促成的结果。它是诗歌格律化过程中的产物。唐宋用以科举取士,清代出现了律赋的高峰。律赋能够检验士子的学问与才情,在学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章技巧和美学观念,是中国形式主义美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周冰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12-113
《呼兰河传》具有强烈的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是由于作品本身独有的艺术风格,它植根于中国小说美学传统基础之上,融合了对中国小说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变异。中国传统小说美学强调小说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就在于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于它的真实性,它要求作品逼真、有情、传神,而《呼兰河传》恰恰完美地满足了这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6.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中国诗坛上的代表性事件,通过审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论争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走向。通过分析和总结“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人物西川创作中的美学特征及其成就与缺憾,并以此为例探讨“知识分子写作”对中国诗歌发展的意义,以及这一流派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提出了很多创造性概念,但忽略了"作者的读者身份"问题,因此很有必要从中西文论的历史梳理中提出其概念,并论述其内外涵义。"作者的读者身份"的核心、内在涵义,就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读者身份,就阅读与创作的关系来说,它有同时性、同质性、异构性和严格性等几方面的特征;它的外在涵义,是创作之后或非创作状态的作者的读者身份,特别是作者阅读自己作品时的理性和感性层面。了解作者的读者身份,对研究接受美学和创作美学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20世纪后半期华语学界最为重要的古典文学阐释架构之一,海外及港台"中国抒情传统"研究,不仅致力于比较诗学论域中"抒情美学"的理论建构,同时也倾力于开拓抒情传统之文学史书写及重构的话语空间。其中,围绕着高友工的美典理论,其普林斯顿的追随者(孙康宜、林顺夫)构筑出抒情传统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史叙事,为五言诗、律诗、词体等文类的演进及亲缘关系提供了独到而深入的解说,描绘出自汉末至宋末的一段抒情文学的风云传奇。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文字素养缺失,是目前中小学生文字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实施“质疑·探究·审美”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初中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进而使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学的新变和超越不仅是在价值理念、话语模式、审美理想之上,而且是具体到题材领域、创作方法和文体形式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开创。而在题材领域的新创之中,童年母题的出现和兴起无疑是一个极富意味的现象。与家族母题、乡土母题、爱情母题相比,童年母题似乎显得比较冷清和平淡,但是若从纯粹的文学现象来讲,她与上述母题相比则更富新意和开创性价值。综观现代文学童年母题的创作,虽然若隐若现、浓淡不一,但却贯穿于现代文学发展的始终。在众多对童年母题进行过创作的作家中,萧红无疑是极具特色的一位,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位。关于萧红创作和童年经验之间深刻的精神联系,不少研究者已经进行过一些探讨。本文力图将萧红的童年母题作品放在现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进行审视,以求更全面圆融地理解童年母题在萧红创作历程与整个女性文学书写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