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你知道吗?     
正为啥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多数人应该都有过这种体验,理智上明明知道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场景是第一次遇到,但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与人的"提取记忆"出错有关。"提取记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回忆",比如我们考试答题时,脑子里回想书本上的内容就是一个提取记忆的过程。当你认为你见过某物、某人时,其实就是你提取的记忆与现在面对的某物、某人匹配。大多数时,我们提取的记忆是正确  相似文献   

2.
正许多人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感到一件正在做的事情或者一个情景,似乎以前就做过或者经历过。比如,某人正在刷牙,突然觉得刷牙的动作、表情甚至场景与之前的某次一模一样;或者旅行到一个从未去过的街道,却突然感到以前来过这个地方。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似曾相识"。第六感是潜意识的漂浮物"似曾相识"现象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直到19世纪早  相似文献   

3.
科苑 《今日科苑》2007,(19):87-87
这是一种怪异的感觉,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地经历过:你走进一间屋子或是和别人交谈,突然间一种奇怪的感觉油然而生,你觉得自己曾经来过这里,或是有过这样的谈话,即使你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心理学家把这叫做"似曾相识",尽管人们普遍都有这种经历,但一直没有人能够解释其中缘由。  相似文献   

4.
你是否有过这种经历,你到了一个实际上从未到过的地方,却感到面前的一切是那么地熟悉,就好像以前见过一样,但你却怎么也想不出何时到过这个地方?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像力的人这种经历  相似文献   

5.
正家住美国新墨西哥州陶城市的约翰原本是个完全正常的人,但连续几个季度了,每天深夜里,他都必须睡在公园的椅子上,每个白天,他都不得不在城市中心的广场上闲逛,而他的妻子则负责带给他食物和饮料。他怎么过上了这种生活?因为约翰无论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耳边都萦绕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嗡嗡"、"隆隆"、"辘辘"的莫名噪音,只有城市中心广场和那个公园才能让他摆脱这种噪音对他的烦扰。全球低频噪音风波这种噪音不只让约翰一个人变成了"怪人",在他的城市,还有很多人深受这种所谓"低频噪音"的  相似文献   

6.
"似曾相识"的科学解释我们有时会碰到一种奇怪的现象—眼前的场景似曾相识:经过一个地方,好像曾经来过;遇见一个人,好像从前见过;眼前发生的一件事,似乎从前经历  相似文献   

7.
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多人都体验过,心理学、脑科学从众多不同的角度试图解答,虽然对此看似平常的现象尚无绝对正确的结论,但研究会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人的思考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如果有朋友给你介绍:"他是我爸爸的堂姐的姑姑的孙子的表弟……"估计你脑子里面立马乱成一锅粥了,无法理清这复杂的关系网。其实,人和人之间就是这样,这个世界并不大。相信这种经历你也似曾相识:和陌生人聊天,说着说着就发现,你认识的某个人他居然也认识!这么看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并不只是聊以安慰的空话。即便有人不识君,他熟识的人里面也会有人知晓你,尤其是对于声名远扬的人来说。  相似文献   

9.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突然之间,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就好像曾经经历过?似曾相识的迷惘某天午后,坐在电脑前,听着音乐、敲着键盘,恍然间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很久以前,我就曾经听着同样的音乐,坐在同一台电脑前,敲下了同样的文字。这样的经历你是否也曾经有过?突然之间,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接下来所要发生的一切,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  相似文献   

10.
贴吧     
城市也是一个活物有一个走南闯北的朋友说过一个段子,好像说到了几个城市的文化特点,他说,在广州你能看到的人有广东人、湖南人、江西人、北京人等等全国各地的人,在上海能看到上海人和外地人两种人,到了北京就只剩一种人了,全是北京人,不管从哪儿来的,呆上些日子就都成北京人了。北京这种无所不包的包容力不同于广州之处大概就是它还有大锅烩的融合力。这大概就是北京的魅力了,所以北京虽然吸引了南腔北调的人,但绝对都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嗓门。人都这么杂了,都放眼世界了,这时候如果您还指望这个(?)我们把北京推倒了,重新按理想规划出一个。(?)她的生长自有她的土壤和气候,符  相似文献   

11.
<正>人的感觉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模模糊糊"。但别出心裁的科学家却想通过测量,把这"模模糊糊"的感觉定量化。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两个相差20克的苹果有经验的人掂一掂很容易就感觉出来,但是两个相差20克的西瓜,想掂一掂  相似文献   

12.
徐风 《百科知识》2007,(7X):26-27
“似曾相识”的科学解释 我们有时会碰到一种奇怪的现象——眼前的场景似曾相识:经过一个地方,好像曾经来过;遇见一个人,好像从前见过;眼前发生的一件事,似乎从前经历过,每个细节都熟悉无比,甚至可以预测到接下来要发生的是什么。但是,实际上,这一切都不可能经历过。  相似文献   

13.
我们每天从广播、电视机里或者报纸上都能听到或者看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仔细听过或者看过以后,我们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气象台发布天气预报中的气温和我们在城市里感觉的不一样,我们感觉的气温比气象台发布的气温要高,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这种感觉更加明显。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14.
"灵魂"幻像     
"灵魂"好像飞跑了 有时候,人的意识在特殊情况下好像能够脱离躯体而飘飞到空中,人们习惯上把这种奇异现象称之为"灵魂出壳",一些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人往往声称,自己在与死神搏斗的时刻有过这种"魔幻感觉".  相似文献   

15.
陌生的熟悉     
今科 《今日科苑》2005,(9):21-22
你初次来到一个小城,行驶在熙来攘往的干道上,红灯亮时,你停下来.此时一位年迈的老人从左侧走入斑马线。忽然间,你感觉这一切似曾相识——相同的汽车,相同的人行横道.甚至相同的老人从相同的方向走来。然而当她冉走进些.你发现景象混乱了、不冉与你的回忆相吻合.但你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你从未来过此地.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的熟悉只是幻觉。  相似文献   

16.
到厦门,很快就喜欢上这个地方,因为交往的厦门人都这么说:真对不起,现在厦门搞建设,乱糟糟的.那份感觉,就像进入朋友的家,而他/她的家正好在装修,比较乱.一个城市的人爱自己的城市,以及生活的一种状态,无过厦门人者.厦门人一直在怀念过安逸日子的时候,对突然冒起的新兴建筑以及立交桥等,都不那么以为然.  相似文献   

17.
提前付款,"肉痛"减缓如果要问消费者,何种方式付款最不感觉肉疼?大部分消费者都会回答:使用信用卡刷卡消费。的确,非现金类的支付容易让人低估已消费的金额,而分期付款又将每笔还款数额降低,容易给人一种"平均起来也一点也不贵"的感觉。但是如果说提前付款也能让人减轻"肉痛"的感觉,你相信吗?很多人都购买过游泳馆或者健身房的"年票"。这种年票一般承诺消费者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进行任意次数的消费,而价格却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时代》2008,(11):112-113
A:我们有时会遇到一种奇怪的现象——眼前的场景似曾相识:经过一个地方,好像曾经来过;遇见一个人,好像从前见过;眼前发生的一件事,似乎从前经历过。每个细节都熟悉无比,甚至可以预测到接下来要发生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碳—石墨材料研究,这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在众多已经散发夺目光彩,华丽的科研长巷中,它则有些角落的感觉。然而就在这样一个"角落"中,却有一个默默无闻奋斗了二十多年的人,他看到了角落的价值,他深信,角落终会被太阳照耀,角落终会在眩目的长巷中散发它独特的魅力。他就是碳—石墨材料研究专家,西北工业大学教授李铁虎博士,在一个春意盎然的上午,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李铁虎教授,也走进了他内心那个神秘的"角落"。  相似文献   

20.
看看你的表情,就知道你在想什么。汉语里,我们把选种能力称为“察言观色”,西方人称之为“读心术”。有时候我们真的能遇到这种情况,似乎一个人的心思全都写在了他的脸上.认知科学家称这种现象叫做移情作用。这种作用让我们能感知到别人的情绪,识别和了解他们的感觉和心理,通过他们的观点看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