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仔细观察当代的人类生活就会发现,一方面他的外部生活表现得是那么优秀、独特,在他周围聚集着巨大力量,可是在他所创造的艺术中却暴露出其内心的贫乏和软弱,两者之间的不协调实在令人震惊。这种鲜明的对照是可怕的,“它反映出人危险地落后于自己的创造发明”。现代艺术向我们敞开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困惑,追寻着在无神世界中如何安顿精神家园的门径。因此,在现代世界中,艺术应当成为最高意义上的启蒙之域。  相似文献   

2.
张先春 《文教资料》2013,(16):66-67
作者在中学时认为西方写实主义雕刻比中国佛教艺术美,那是因为处在"雕刻盲"状态。佛像的内容既然是佛性,表现的内容一定是写实手法难以承担的。佛像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圆满性。这种中和之美、中性之美才是"大美"。  相似文献   

3.
福州雕刻历史悠久,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本文剖析了福州工艺雕刻作品中的“含蓄美”,认为“含蓄美”是成熟雕刻艺术作品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4.
《快乐阅读》2008,(2):65-69
爱情就像玻璃樽里盛着纸条,不能打开来看,因为一打开,思念就失去了味道,而爱情也就没有了……家伟和我从小一起长大,我们是手牵着手上学放学的"哥们儿",一直从幼儿园牵手到高中。我很疑惑,聪明的家伟居然和我一样上了一所普通的高中。他呢,总是笑嘻嘻地对我说:"丫头,想逃出我的手掌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世界上的一切幸福都只是交换而已。  相似文献   

6.
很早以前读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不信,请看邓朵流星。哪怕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我总疑心他的灵感来自萤火虫。流星是很少看见的,真正在夜里提着灯笼行走的,应该是萤火虫。  相似文献   

7.
"德福一致"回答了德育何以关注人的幸福问题。但德育怎么样才能关注人的幸福?站在德育的角度看幸福,德育就在于引导人去建构一种幸福的生活;站在幸福的角度看德育,德育本身必须体现幸福。德育关涉幸福必须是德育结果幸福与过程幸福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营造快乐     
<正>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将结束普陀之行返回杭州。行前,又到千步沙上走一圈,儿子意外发现潮水过后沙滩上留下的一个个小水潭里有小鱼和小蟹在嬉戏,这下喜爱小动物的他可乐坏了,立刻赤脚走进小水潭提起来。当我们唤他走时,他手中的可乐瓶里已战果辉煌:十几只小螃蟹在里面游动。儿子往瓶里灌满海水,装进黄沙,为小蟹们营造一个"新家",打算将它们带回杭州。  相似文献   

9.
2012年4月,联合国与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共同发布全球幸福报告(WorldHappinessRepoa)。报告提出了一套国家幸福指数(Bhutan’sGNHIndex)体系作为测评全世界各国国民幸福程度的指标,其中包括稳定的经济收入、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厨师长小兔牙:春节期间总有很多好玩的事,对于儿时的我来说,过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能收到一笔数额不小的压岁钱。每每到这时,我便早早准备好一个钱包,开始在心里盘算我会得到多少压岁钱,哪些长辈会给我压岁钱,如果遇到意料之外的压岁钱,我得偷偷躲在角落里欢呼雀跃好一阵。为了得到“计划内”的压岁钱,我更是绞尽脑汁想办法,唯恐压岁钱落空,还总结出很多经验。首先,长辈们都喜欢懂礼貌的孩子。于是,我和爸爸妈妈去拜年时,一进门就提高嗓门嚷嚷:“姥姥姥爷过年好!阿姨过年好!”长辈们听了祝福话自然马上给我压岁钱。这招要是没奏效,我就乖乖坐到长辈身边悄悄告诉他们我今年已经收了多少压岁  相似文献   

11.
素材·语段在《小生灵要写出它的"灵性"》中,我们举的都是动物。其实,植物也有生命,也有灵性。我们这一期重点研究怎样写出植物的"灵性"。1957年《星星》创刊号上,发表了当时还不到30岁的诗人流沙河所写的一篇题为《草木篇》的  相似文献   

12.
JW事业有成赋闲在家多年,夫妻二人一直和我们学习,近几日来到北京,满心欢喜和我说:“郑老师,我想跟着你学习,我不要你一分钱,你缺钱我还可以给你钱,你只要答应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即使给你拎包我也愿意,  相似文献   

13.
14.
15.
幸福是人类社会一种永恒的追求,中国人对幸福的追寻由来已久.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开始了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的全民幸福运动.不同的时代,人类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中国人的幸福有"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即色即空""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等不同类型,在扬弃前人幸福论的基础上,我们正在追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在和谐""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一致"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人类的理想实践和终极追求。马克思摒弃了传统哲学从思辨到现实的致思理路,以具体的、感性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阐释幸福。马克思“现实的人”视域下幸福思想的历史演进分为3个阶段,即关涉人的生存发展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抽离人的存在发展的“异化状态下的不幸”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幸福”。马克思“现实的人”视域下的幸福思想较之前哲学家的幸福思想发生了深刻转变,具体表现为幸福的实现主体从“神”到“人”、幸福的实现场域从“彼岸世界”回归“人的现实生活”、幸福的实现路径从“政治解放”转向“人自身的解放”。马克思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的人”及其实现幸福的理论关注与实践探索,彰显出“现实的人”的革命性、“社会生活”的实践性和“人的发展”的人民性,为人们提供了探寻幸福的理论参照和实现幸福的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上的人分为两性——男性与女性,两性如何认识自己,如何更好地相知、相处,生殖繁衍后代,享受两性相悦,这需要通过学习,这样的内容传授就是性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沁怡 《新读写》2012,(2):60-60
身边的朋友常常炫耀自己的幸福或者抱怨自己的不幸福。人总是在寻找幸福,想让自己变得更幸福,寻寻觅觅,却不一定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常常在想幸福究竟是什么,当我终于认为自己了解了幸福的定义后,我也觉得自己找到了幸福。幸福对于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的人们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的幸福很小,有些人的却难以实现。而我认为幸福就像美一样,用心观察,用心寻找,就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大多数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让孩子幸福为理由。对于幸福的解释,版本很多,可以说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个版本,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幸福是属于每一个人自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博大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因以纳祥聚福、辟邪镇宅为主题的家庭木雕陈设文化而精彩,更因近年异军突起的古沉木雕刻的精巧神绝而愈显辉煌!古沉木,又称乌龙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