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曾应一家小学生报刊社之约,为小学生撰写了一篇阅读辅导文稿,题为《怎样体会〈一幅壮锦〉的中心思想?》初稿全文如下;怎样体会《一幅壮锦》的中心思想呢?我以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会.一、从妲布的买画、织锦以及壮锦的失而复得来体会.壮锦是壮族民间的手工艺品.故事中的这幅壮锦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实际上是壮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形象化体现.妲布从圩上买了一张“五彩的画”,并说“我要是不能住在这样一个村子里,会闷死的”,表现了她盼望幸福生活的急切心情.她决心把这张画织在锦上.她不分日夜地织,“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滴在锦上”,“眼血滴在锦上”,一直织了三年.这就表明妲布是在倾注自己的全部心血来创造幸福生活.壮锦不见了,妲布“昏倒在大门外”,“病得瘦瘦的”,“身体瘦得像干柴捧”,这说明妲布失去了幸福内心是多么痛苦!最后壮锦失而复得,壮锦上织的东西变成了真的.这说明,只要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幸福的生活,表现了壮族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战胜贫穷,追求幸福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一幅壮锦》是第九册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篇幅较长,涉及的人物比较多,故事情节较为复杂。课文讲的中心事件是一幅壮锦,主要线索是:织壮锦——找壮锦——壮锦变为现实。抓住了这点,也就抓住了全文的主线。人物和事件都串连在这条线上。  相似文献   

3.
葫芦娃     
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妈妈,她有一个女儿叫春姐。春姐不但心地善良,而且心灵手巧,织得一手好布。一天,春姐正在院子里织布,一只受了伤的小燕子掉在了春姐面前。春姐赶忙捧起小燕子,给它包扎伤口。在春姐的悉心照料下,小燕子的伤很  相似文献   

4.
八、共享歌唱的快乐时光 在与朱迪同窗的日子里,她时常和我谈论她的母亲。以至最后在我心目中形成了这样一个印象:尽管这位老妈妈没有上过大学,没有学过教育,但却是一位“教育天才”。 在与珮格妈妈共处的日子里,老妈妈时常和我谈论她对教育的看法。以至我越来越肯定了自己最初的结论:老妈妈确实是一位“教育天才”。  相似文献   

5.
壮锦产生的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在历史长河中,壮锦一直平稳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改革开放之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的积累机制为壮锦产业确立了一条更为成功的发展道路.研究壮锦产业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壮锦产业产品价值链的延伸,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机遇与空间.  相似文献   

6.
《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0,(11):F0002-F0002,F0003,F0004
松江新城犹如仙女撇下的一幅壮锦:道路宽广,四通八达;建筑壮观,中外合璧;绿地美丽,色彩斑斓;河水清澈,绿波荡漾……就在壮锦的西北处,盛开着一朵耀眼的奇葩——她就是坐落在松江新城区西北侧的上海市松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相似文献   

7.
[特别对话] 拯救起码的正义和善良达县三中徐修莉:那天,到学校饭堂拣拾饭渣的一位农村老妈妈,被食堂的人把她的桶一脚给踢翻了。老妈妈哭闹着要他们赔桶,他们不但骂她,而且还打  相似文献   

8.
秘廖     
《红领巾》2008,(6)
一位老妈妈在她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十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十条错误中的任何一条时,我都愿意原谅他。”  相似文献   

9.
哈勃德老妈妈,走到碗柜旁,她要给她可怜的狗儿喂骨头。但是。当她走到那儿时,橱柜空了,所以她的狗儿什么也没有吃。  相似文献   

10.
在大森林的一个小角落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甲虫和它年迈的奶奶。小甲虫活泼好动,而甲虫奶奶却很爱静。一眨眼秋天到了,秋风吹在身上凉凉的。小甲虫喜欢穿着厚厚的毛线衫,到小山坡上去看秋景。甲虫奶奶因为怕冷,所以只能待在家里剪剪纸或画些画。小甲虫几次让奶奶和它一起去看景,但都被奶奶拒绝了。小甲虫想:奶奶这么怕冷,许多美丽的景色她都看不到。我何不给奶奶织一件毛线衫呢?奶奶穿上毛线衫就不怕冷了,这样她就可以和我一起看秋景了。说干就干,小甲虫立刻跑到蚕姑姑那儿要了两团毛线丝,准备回家织。但灰白色不太好看,它就把毛线丝染成了…  相似文献   

11.
巧做毛线画     
你穿过妈妈为你织的毛线衣吗?一定很暖和吧。家里还有多余的毛线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画呀!想想看,在寒冷的季节,一幅你亲手做的线画摆放在妈妈的卧室里,她心里一定会暖暖的。请和我一起动手试一试,好吗?  相似文献   

12.
极致的母爱     
梅寒 《良师》2010,(6):27-27
她给电视台栏目组写信,前前后后一共写了16封信,打了21个电话,要求参加蹦极比赛。电视台里的人终于不忍心再拒绝她,却仍然为她担忧不已。52岁,他们的节目播出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大年纪的参赛选手,还是一位看上去弱不禁风的老妈妈。  相似文献   

13.
熊妈妈的生日很快就要到了。这几天,熊姐姐和熊哥哥都在悄悄地准备着送妈妈的礼物。小熊也想送妈妈一件礼物。熊姐姐每天放学以后,哪儿也不去,躲在房间里织手套,她把在学校里学会的本领用上了。熊哥哥每天从幼儿园回家后,也不去找小伙伴们玩,而是描呀画呀,不知在画什么。小熊三岁还没到,没进过幼儿园,更没上过小学,什么也不会。可她也爱妈妈,也要给妈妈送一件最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4.
长颈鹿阿姨正在织一条红色的围巾。鸟妈妈说:"我要给小鸟织件毛衣。"所以长颈鹿阿姨给了她一些毛线。蛇妈妈说:"我要给孩子织一条毯子。"长颈鹿阿姨也给了她一些毛线。  相似文献   

15.
    
她,正编织着。清晨,她织进微笑的阳光;夜晚,她织进柔美的月色。柔软的毛线,似情感的溪流,淌着色彩,她织进了温柔的关切,也织进了绿色的希冀。  相似文献   

16.
外婆是我们家的织毛衣高手,她织的围巾、袜子也很好看. “看,这条围巾多漂亮啊!”这天,外婆笑眯眯地把她织的一条围巾给我们看. “真的好漂亮啊!”我和妈妈由衷地赞叹道. “想学吗?”“想学.”我大声喊道.“好嘞.来来来,外婆教你.”于是,我就在外婆的指导下,做起了毛线活儿. “我挑,我挑……”我一边嘟哝着,一边学着外婆的样子,把毛线从一根针上挑到另一根针上.惨!脱手了!毛线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一溜烟地溜走了.我赶紧把它“揪”回来,继续一圈一圈地织.  相似文献   

17.
母爱无边     
在办理自考毕业登记的第一天,在如水如龙的队伍中,细心的人都会发现一位50多岁的老妈妈。她斑白的双鬓向我们显示着她的沧桑人生,慈爱的笑容又将伟大的母性一览无遗。  相似文献   

18.
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对壮锦的文化内涵、组成形式、造型特点进行挖掘整理,并时其在现代应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思考,对于保护性地开发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化遗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尤今 《同学少年》2013,(5):39-39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到捷克旅行,有个真实的小故事,很深很深地触动了我的心. 当时,这个封闭多年的国家刚刚开放,物资匮乏,所有外来的物品价格不菲,而香蕉正是昂贵的舶来品.买一整束香蕉,是令人咋舌的豪举,因此,水果摊子上的香蕉,不是成束成束地出售的,而是拆散成一根一根地摆卖的. 这个动人的故事,是一个当地人告诉我的. 有一回,他袋有余钱,决定买一根香蕉给年过八旬的老妈妈解解馋.老妈妈看到那根黄澄澄宛若金条一般的香蕉,双眼立刻绽放出快乐的亮光,然而看着、摸着,终究不舍得吃,趁儿子不注意,悄悄地藏了起来.傍晚,孙子放学回来,她才一脸喜色地拿出来,给他.  相似文献   

20.
与其说她象“权威”,还不如说她更象个老妈妈,55岁的年纪已是满头白发,细长的眼睛总象是在笑,说话慢悠悠的,衣着也很随便。曾经有过这样的笑话:她走进邮局,工作人员怀疑地问她是否会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