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文学家陈沆曾写了一首七言绝句: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这首十“一”诗,写景抒情,每个“一”都是一个具体鲜明的形象,颇有诗情画意。“一”字除了这种创造形象的作用外,其语法、表意方面的功能更是其他词语所望尘莫及的。“一”实义为最小的整数,如《荀子·劝学》:“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成语“一言为定”“一夫当关”。在这个基础上派生出抽象义:首先引申而为“同”义,指“同一”,“一样”,如“一式两份”,成语“一心一德”“一统江山”。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一课·一问·一得”?这里所提的“一”不是一个绝对数,而是泛指,“一课”既主要指一节课,也可是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的学程;“一问”指的是“一课”要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或者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其他的教学、学习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一得”就是学生围绕阶段目标,经过阶段学习,在语文具体能力上,能够有一个主体性收获.“一课”是平台,“一问”是手段,“一得”是结果.  相似文献   

3.
漫话“一”     
张雁 《语文知识》2002,(10):13-13
“一”是汉字中最简单的字,却有十余种解法。 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个“一”是最小的自然数,是“数之始”。“一”有“纯一不杂”之意,如《管子·水地》:“故水一则人心正。”尹知章注: “一,谓不杂。”“一”作“全”“满”解,如李煜《清平乐》词:“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虞美人》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当“一概”“都”讲,如《荀子·劝学》:“一可以为法则。”而《孙子·谋攻》里的“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中的“一胜一负”,只有理解为“或胜或负”才是准确的。杜甫《石壕  相似文献   

4.
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册)这一内容后 ,有部分小朋友对“写数”感到有些没把握。这是因为 :1 万以内的数相对以前的数来说 ,位数多了 ,数大了 ,难免有些“顾头不顾尾” ,考虑不周全。2 如何处理中间的“0”与末尾的“0”也是个难点。读法中的零就像在跟小朋友捉迷藏 ,读一个时不一定写一个 ,不读时又不一定不写。如何准确写数呢?我们不妨采用“读写结合法” ,读一读 ,找一找 ,写一写。这儿的“读”其实是“默念” ,从找准的最高位起依次往下念数位 ,念一位 ,找一位 ,写一位。如 :念“千位”时 ,找“几千” ,找到就写几 ,找不到写“0”…  相似文献   

5.
《谋政》:“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课本和不少书上都注成:“意思是胜负各半”。此处的“一”不是数词。在“不知彼而知己”这个条件下,胜和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存在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只存有或然性、偶然性而已。查《辞海》“一”词条第十三义项的解释是:或。所用的例句恰巧就正是这一句。在先秦著作里,“一”常作“或”解: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朝阳区以“一横一纵一融合的智慧教育”为信息化教学实验“两区”建设的总目标,借助“六智体系”多内容推动智慧教育实践、利用“八大工程”多项目助力教育研究;以“五项保障”全方位确保智慧教育实施应用。开展信息化教学实验区60所实验校的研究评估,发布智慧教育“项目指南”使实验校在新型教与学模式下形成多维探索的样态。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     
知道什么叫“一词多义”吗?考试结束后,左小明和丁林艳有这样一段对话,一起读一读,肯定会给你一点启示的。左小明说:“最后一题有四个小问题,我都答了。”丁林艳说:“没问题,这题你准得满分。”左小明又说“:那也说不准,问题在于我是不是答得非常准确。”这几句话里都用了“问题”一词“。问题”,让我们常常想“起需要解答的题目”。左小明第一句话中的“问题”就是这个意思;丁林艳说“的没问题”,相当于“没有疑问了”;而左小明最后那句话里的“问题”则“是关键”的意思。所以“,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有多种意思。其中最常用的叫“本义”;…  相似文献   

8.
“一事一议”是中学生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入门训练,写好“一事一议”类文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为进一步写好议论文打下基础。所谓“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一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就事论理,理从事来。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这类文章的写作模式可作如下构想:一、提出问题——引用材料,提出论点。引用材料简而言之就是“叙”,“叙”是后文议论的基础,议论的对象。“叙”要求概括,有针对性。第一步“叙”的概括性:一般性的记叙文大多有细致的描绘,详尽的叙述,以情动人,以事感人。而“一事一议”类文章的主体是议论,叙述过程不可洋…  相似文献   

9.
一步     
刘义办了“病退”在街上摆摊卖水果,开张不久就遇上了“城管”:城管的小巡逻车一天到晚“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日儿——”一圈儿,“日儿——”又一圈儿。来了,掀三轮车,撅秤杆儿.一片狼藉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10.
有个财主见阿凡提聪明过人,便不服气地问阿凡提:“你真的很聪明吗?”阿凡提说:“并不是我聪明,而是你太笨了.”财主听了非常生气.阿凡提说:“你先别生气,我问你个问题,你若答对了,就算你聪明.”财主高兴地说:“一言为定!”阿凡提问:“你有一群羊,我再送你一群羊,你一共有几群羊?财主哈哈大笑,说:“这还值得问嘛,一加一等二,两群呗!”阿凡提轻蔑地说:“错了!两群合起来还是一群呀!”财主顿时羞红了脸.一加一等于一@张加文  相似文献   

11.
"一"统天下     
【说文解字】一,是一个数字,汉语计数里是最小的正整数,但是它却变换无穷。有时是最小,表示单个;有时是最大,表示整体。以前有条灯谜:“天没有我大,人有我大”,答案是“一”。从灯谜的本意看,意思是“天”没有“我”是一个“大”字,“人”有了“我”也是一个“大”字。这个“我”便是“一”。但是,字面上还有更深刻的蕴含:别小看这个“一”,它比天还要大呢,人拥有了它便无比强大。这个“一”就是阴阳归元、一统天下的“一”!在汉语的成语里,“一”有着全部意义的形象表现。在表成功义的“一举两得”这个成语中,“一”指个体的量,“一举”就…  相似文献   

12.
宋晨芳 《小学语文》2008,(1):102-104
一、内容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四个板块。其中,“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这两种识字方法,并认识七个生字。“日积月累”板块包括三项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多彩的春天,积累语言,并在运用中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板块的话题是“春天在哪里”,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等实践活动,感受春天的美丽。“展示台”的重点内容是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数字“一”,含义较广。首先,它表示数的开始,《汉书》曰:“元元本本,数始于一。”所以由一构成的词语,大多有元始、少、小等的含义。例如“一夫”“一苇”“一隅”“一字千金”“一呼百诺”“一寸光阴一寸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学的布局,有的同志认为应由“一村一校”到“多村一校”。笔者认为,“多村一校”虽然给学校管理和实现电化教学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也有不少弊端,还是一村一校好。一、“多村一校”学生上学不便。几村联办,儿童上学少则五六里,多则十几里,山区县山峦叠峰,六七岁的儿童能走这么远吗?家长能放心吗?家长送小孩读书又没这等闲功夫。二、“多村一校”给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带来不利因素。学生难跑这么远就学,只好推迟入学,降低适  相似文献   

15.
深夜一只鸡     
深夜,我从街头走过。一只鸡(很奇怪,晚上还有鸡)。我轻蔑一叹:“唉,一只鸡!”鸡昂起头,翻翻鸡眼:“一只人!”“什么!”我咆哮。鸡从身旁走过,不理。“一只没毛屁股鸡!”鸡转过头来,曰:“一只没毛的猴子!”“看见了地上的谷粒,便失去了飞行能力的蠢蛋!”鸡笑嘻嘻道:“你转背看看吧!”我转背。深巷走来我的主人。我鞠躬:“先生您……”鸡叫:“头着地了!”黎明。深夜一只鸡$湖南湘乡八中@彭炜 $山东烟台二中@李小羽 $湖南东安四中@忘忧草 $江苏邳州铁富高中@莫非墨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一束     
《早期教育》2001,(6):35-35
教师应做到“八一”“八心”,教师语言“十应十忌”。“八一”是指:一副端庄大方的仪表,一口谈吐文明的语言,一种热情开朗的性格,一颗真挚纯洁的童心,一种敢于争先的意识,一股勇于拼搏的毅力,一种一丝不苟的作风,一股开拓创新的闯劲。“八心”是指:爱心、安心、热心、专心、细心、关心、耐心和齐心。“十应十忌”指:①  相似文献   

17.
一字一境界     
一字一景色 “清荣峻茂”出自北魏时郦道元《三峡》“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一句中,意思是水清、树茂、山高、草盛。  相似文献   

18.
“一分为三”与“一分为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分为三”是对“一分为多”的科学定性和分类,是“一为分多”的一般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O NE一“卜”字加“一”成了(),突然()雨雷声响,“大”字加“一”成了(),一场天火从()降。“十”字加“一”成了(),树()着火火势旺,“了”字加“一”成了(),兔()乱窜好慌张。“火”字加“一”成了(),猴领动物()火忙,“米”字加“一”成了(),提()河水浇树上。“夕”字加“一”成了(),火灭好()没遭殃,“人”字加“一”成了(),()家都把猴夸奖。“土”字加“一”成了(),推举猴子做大(),“白”字加“一”成了(),森林()兽心欢畅。加“一”猜新字@王宝琪~~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第七册课文《爬山虎的脚》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里的“一脚一脚”能否换成“一步一步”呢?首先要明确课文中的“脚”是特指“爬山虎”这种植物的脚,其概念的内涵与人或动物的“脚”的概念的内涵不同,即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第二要明确人或动物的脚与爬山虎的脚不同:①前者数量是确定的,而后者不确定.②前者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