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领巾》2006,(Z1)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到达甘肃会宁,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和里程碑。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先后有三支称“红四军”的军队,这三支军队都有着辉煌的战斗历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朱毛红军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民武装,也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队伍胜利会师。两军会师以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为朱德,党代表为毛泽东。这支红四军是红军史上第一个“红四军”,也是第一支打出“红军”旗帜的部队。湘鄂西红四军这支红四军建于1928年7月。南昌起义失败后,党中央派贺龙、周逸群去湘鄂领导武装斗争。1928年1月下旬发动年关起义,3月下旬…  相似文献   

3.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地区,既标志着伟大长征的胜利结束,也预示着中国革命新战略格局开始形成。根据毛泽东“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的论述,本文试图从研究长征前后中国革命战略格局的变化出发,进一步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并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表示我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无限敬意。  相似文献   

4.
陈毅同志是中國人民的忠誠战士,是优秀的无產階級革命家,是我军杰出的领導者与組織者之一。陈毅同志也是一位出色的革命詩人。他留給我們的几百首革命詩詞,真实地反映了他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生活和建國以后繼續革命的实踐,記錄了中國革命的光辉歷程。这些詩充滿着老一辈无產階級革命家崇高的革命思想和感人的革命精神,我們可以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極大的鼓舞。編入甘肅省一九七七年初中語文課本(二年級下学期)的《梅嶺三章》,是陈毅同志一九三六年在赣南游击战争中寫的十分豪迈感人的革命詩篇。一九三四年,由于王明“左”傾机会主义路线的危害,紅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同年十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紅军开始了震驚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長征。当时,陈毅同  相似文献   

5.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  相似文献   

6.
课文助学卡     
初二册第八单元■《梅岭三章》陈毅诗歌(七绝)【背景材料】1.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出发长征,身负重伤的陈毅同志留江西负责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在此后的三年时间内,陈毅同志率部在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其环境的艰苦和斗争的激烈不亚于二万五千...  相似文献   

7.
罗山独立团是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鄂东北道委直接掌握的一支地方革命武装力量。罗山独立团与其他地方武装一起,构成苏区革命的地方武装防御力量体系。三年中,罗山独立团先后四次组建或重建,是大别山区革命力量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斗争精神的缩影。罗山独立团作为红二十八军重要的后备补充力量,在游击战中同时发挥着主力红军的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罗山独立团的历史表明,地方革命武装建设与正规红军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以独立团和便衣队为代表的双层中的多层与多样化武装形式是游击战环境下人民战争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1935年6月14日,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的一座喇嘛寺前的广场上胜利会师。两大主力红军的会师,无疑对红军的长征十分有利,但是,就在这关键时刻,在党内对于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上却出现了严重分歧。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等政治局同志确定的方针是北进到川西北建立根据地,从而占领陕甘宁地区。时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四方面军负责人张国焘,认为红军的“长征是失败了”,中国革命已经处于“总退却”阶段,因之极力主张红军向荒僻的康藏少数民族地区退却,无意创立新苏区根据地。他自恃兵强马壮,瞧不起经过浴血苦战,实力消耗…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农红军只有一、二、四方面军,而无三方面军,这是为什么?简言之,是由于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各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的过程中,情况发生变化所致。1930年,工农红军发展到10万人。6月初,召开军委扩大会议,研究红军的编制问题,当时打算将活动在赣南、闽西、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五个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编为红一至红四共四个军团。然后再扩编为四个方面军,当时彭德怀同志任红三军团军团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红三军团没有单独扩编,而和红一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合,扩编为红一方面军,彭德怀任副总司令。1933年秋,…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一年秋创建的中央根据地,到现在已经五十周年了。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进军,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道路。为了粉碎湘赣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并开辟新的根据地,一九二九年一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在当地党和地方武装  相似文献   

11.
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五十周年。红军的长征,以其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和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早已彪炳于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光荣史册,为世人所瞩目。这一伟大胜利,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参加长征的中国共产党、中国  相似文献   

12.
1936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康北地区(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建立了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藏族地方自治政府,是党和红军在藏族地区建立的又一个革命根据地.波巴政府建立后,对红军给予了巨大支援,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1936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康北地区(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建立了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藏族地方自治政府,是党和红军在藏族地区建立的又一个革命根据地。波巴政府建立后,对红军给予了巨大支援,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芦山是一个革命老根据地县。长征期间全国“三大主力”红军的一、四方面军途径芦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刘少奇、李先念、刘伯承、聂荣臻、彭德怀、叶剑英、徐向前、杨尚昆等到过芦山。为了缅怀红军的革命业绩,发扬红军的革命精神,县委、县府决定在芦山县建立一个“红军烈士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活动的重要区域。红四方面军、红三军、红二十九军、红二十五军等部红军,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足迹。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还先后开辟了川陕、鄂豫陕两块革命根据地。红军既是战斗队、工作队,又是宣传队。制作标语,是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党政机关进行革命宣传的一个重要手段,他们在陕南、川北留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我党最初建立起来的一支工农武装,它无论在革命战争中还是在军队的建设上,皆为红军的楷模,享有崇高的威望.这支英雄部队,是在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等同志的直接领导下成长起来的,同时也深受党中央的关怀和重视.因此,研究中共“六大”后党中央在红四军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加强我军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九三二年十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根据地,向西转移。留在皖西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在转战途中成立了红二十七军。当时皖西地区处在敌人四面包围之中,形势十分险恶。经过红二十七军一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奋战,成功地打垮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保存了自己,减轻了根据地的压力,配合了留在鄂豫皖根据地的其他红军的反“围剿”斗争,为根据地以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支功勋卓著的部队到底成立于何地,从现有资料查看说法不一:  相似文献   

18.
<正>吴畲村属青田县祯旺乡,以驻地吴畲自然村得名。吴畲村是革命老区村,新中国成立前曾绍文、林艺圃曾在此秘密发展共产党员,开展革命,建立了以祯旺、章村、东山乡为据点的江南区委。“九一八事变”后,刘英、粟裕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青田,也将革命火种撒向青田吴畲这个山村。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江开展游击战争,创建苏维埃革命根据地,从战略上配合红军主力北上抗日行动。青田被列入游击活动区域。  相似文献   

19.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胜利长征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 ,分两路挥师北上 ,继续长征 ,走过草地 ,沿途斩关夺隘 ,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 ,排除了张国焘的干扰破坏 ,终于在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宣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相似文献   

20.
<正> 适时地整顿部队,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早在建军初期,我军就非常重视整顿自己、提高自己。湘赣边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向井冈山转移过程中,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这已为人们所熟知。南昌起义军在南下转战过程中,部队主力在潮汕失利,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余部,在赣南进行了三次整顿。朱德把这三次整顿叫做: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即“赣南三整”。然而,这三次整顿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实际上,赣南三整对保存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以及后来的朱毛会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对人民军队的创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人民军队的巩固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