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鲁迅的散文诗《影的告别》,总有些怪讶:因为其中有些怪象,真是令人百思不解。“求人不如求己”,这里,我想试着谈点自己的看法。什么是“影的告别”呢?就是:影子向人告别。影子何以向人告别?因为影子不想跟随人了。这可真真是怪诞不经!我为什么要这样  相似文献   

2.
《影的告别》是鲁迅《野草》集中的一篇散文诗,读来奇妙诡谲、晦涩难懂,倒不在于文字的生僻,而是在于运用私语的表达,塑造神秘的形象,抒写主观的情感,从而造就了蕴意的私密。《影的告别》是一篇主观文章。全文400余字,"我""不乐意""不愿意""不想""愿意"等主观意愿词汇几乎出现在每一个语段中。"我"是第一人称,指向的是私密情感,表达影子的主观认识、主观情感,是影子个人思想情绪的直  相似文献   

3.
鲁迅深受尼采的影响,从《狂人日记》中所蕴含的对奴隶性的鞭挞、对黑暗势力的抨击中,以及在气势上、场景处理上,意象、主题思想、叙事的方法等方面,都能看到尼采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从《秋夜》看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深受尼采的影响,从《秋夜》中所蕴含的对奴隶性的鞭挞、对黑暗势力的抨击,对“超人”式英雄主义的宣扬,以及弧独的抗争精神中,都能看到尼采的影子。  相似文献   

5.
《影的告别》这首诗歌,写于1924年9月,收入鲁迅散诗集《野草》。  相似文献   

6.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尼采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几乎包括了尼采的全部思想,而《野草》也几乎囊括了鲁迅的全部哲学思想.文章通过这两部作品的比较,试从思想方面论述尼采对鲁迅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野草》中黑暗与虚无意识的深广度集中体现了鲁迅个体精神的复杂性。本试图分析《野草》虚无意识的来源。《野草》是鲁迅精神世界的集中表现,只有在分析鲁迅前期的个体精神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把握《野草》的精神实质。鲁迅的个体是以群体为内核的个体,在儒家范畴内。鲁迅与尼采的个体精神不同,因为鲁迅反对尼采的极端个人主义。鲁迅与俄罗斯精神本质上也不同。鲁迅延续了儒道的一些精神,没有根本上受佛教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影的告别》的形象方式中,提炼出鲁迅《野草》的“反顾的算式”这一独特笔法,并将这一笔法用于鲁迅的精神世界的分析中,指出《野草》时期鲁迅内心的独特矛盾。  相似文献   

9.
《野草》是鲁迅个体精神复杂性最典型的显露,光明和黑暗、绝望和希望、出世和入世,这样的二元对立在《野草》中全面展开,显示出鲁迅精神世界的多层面。从谱系学角度读解《影的告别》,可以看到鲁迅的四重主要的影,也就是四种有生命力的精神:儒家,道家,佛教,西方式个体精神;这四种大的文化多元共生,取长补短,共生生长出鲁迅的精神。鲁迅在《野草》中显示出这样的两面性:绝望的虚无感与反礼教精神;同时他对传统文化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影的告别》出自鲁迅的散诗集《野草》,个人认为它是《野草》的代表作品。鲁迅的作品中,小说是新化革命的号角,杂是政治斗争的匕首与投枪,诗则是写给自己的,是纯粹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学。这不但是理解鲁迅的入口,而且是扩张我们对诗理解的至。  相似文献   

11.
超越自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影的告别》里说:“人在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有影来告别”。这个影是什么,总是似懂非懂。后来读了荣格的关于人的多个性格的理论,读到巴赫金的关于人的自我对话与潜对话的理论,似乎是懂了些,但仍然感到人的自我,是一个复杂的  相似文献   

12.
《野草》之于鲁迅,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与其说它是文本,不如说这是一次穿越精神绝望的生命行动。《野草》存在着一个自成系统的精神世界,鲁迅最丰富、最复杂的精神奥秘都隐藏在其中。《影的告别》和《求乞者》正式启动了死亡的过程,带领读者走向深渊,直至《颓败线的颤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强烈的生的召唤,作者走出绝望却又进入了新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3.
学界较多关注《影的告别》中"影"和"形"的关系,虽说通篇都是"影"对"形"的独白,却形象地传达出了社会现实对鲁迅思想产生的困惑和怀疑、对生死抉择的辩证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徘徊焦灼。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一生深受尼采哲学的影响。在他创作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发现尼采哲学的痕迹。而在鲁迅后期的创作中,由于生活经历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他对尼采的思想进行了扬弃,从而具有他自己的色彩,但我们仍然在文本中可以看到,尼采对他的影响仍然存在。文章以《铸剑》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分别指出"超人"、"怀疑主义"和"权力意志"这些尼采的哲学意象在鲁迅小说中的显现与嬗变,体现尼采对鲁迅后期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野草》,以其继承性和独创性的高度统一而闻名于文坛,本文从两个方面浅论它的继承性。一、《野草》受到的外来影响《野草》受到的外来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与鲁迅注意吸收、借鉴大量的外国文艺作品是分不开的。《野草》中24首散文诗的创作时间是1924年至1926年。1926年以前,俄国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已大量地被翻译介绍到国内。这些作品,在题材立意、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上,均给鲁迅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表现手法上,鲁迅受到屠格涅夫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采用第一人称上。屠格涅夫51首散文诗中,有26首是用第一人称叙写的。《野草》中采用第一人称叙写的竟有16首之多,如《题辞》、《秋夜》、《影的告别》等,占三分之二篇幅。这种手法的运用,显然是冲破了旧诗歌的束缚,自觉地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曹聚仁先生大约说过这样的意思,鲁迅真正的思想和精神的正宗,乃是确实的虚无主义。在哪本书上读过,不记得了,无法援引原文,实在抱歉。但我是相信那话的,认为曹聚仁先生的观点,大抵是符合鲁迅先生思想核心的罢。鲁迅先生是个纯粹的文化与思想的战士,在西方的哲学家中,他尤爱怪诞的尼采,他读尼采的作品,译尼采的作品,或许也继承了尼采的虚无主义的思想特质。眼前这本薄薄的《野草》,作为鲁迅先生存世的两部散文集之一,已经隐约地向我们透露了他那独立特行的虚无主义的信息。《野草》一书开篇即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  相似文献   

17.
鲁迅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野草》,其中有着浓郁的“尼采味”。本文结合《野草》中的文章,探讨《野草》在思想主题、情节、意象等方面受到尼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野草·影的告别》主题与《坟·摩罗诗力说》卷首语提示的主题是同一主题。表现这一主题的情节撷取自柏拉图《理想国》第7卷中著名的“洞穴喻”里的“囚徒”从“洞穴”走出的寓言,关键情节是“灵魂的转向”。《影的告别》的人物是“影国”的两类居民,他们身上有着“洞穴喻”中两类“囚徒”的投影。“影”以自身为试验,向昏睡的影众告别,对于“影国”是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他选择和黑暗抗战,“被黑暗沉没”,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是“和光阴偕逝”,做进化途中的“中间物”,为进化献身。“影”选择走进化的路,赋予人物性格以悲剧的审美特征,将作品的主题升华到一种唯悲剧独有的崇高的诗的审美境界,是诗与哲理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9.
《故乡》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中第四册《语文》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一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尖酸刻薄的杨二嫂,憨厚质朴的闰土,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20年代农村劳动人民的影子,看到了封建社会压迫人、剥削人的社会本质。学好本课对了解鲁迅对祖国和人民的那种赤诚之  相似文献   

20.
《心灵的探寻》和《与鲁迅相遇》是钱理群先生具有重要标示意义的有关鲁迅的教学成果,前者是作者在新时期开始开设鲁迅研究课程的早期成果,后者是钱先生教学生涯结束告别北大讲堂的结晶,两者都显示了以鲁迅为人生路标的作者的生命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对理想与精神的坚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