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善问     
问题是认识活动的起点,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能否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并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才会激起碰撞和交流.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也就无从发现,无从研究.因此,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应让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  相似文献   

2.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然而现实的教学成果有时却差强人意,我们对于情境的创设应该何去何从?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动平台——情境,就不仅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宜于学习的场景,而且还应该提供一个能够原创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3.
一、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的生活平淡而朴实,但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视角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衡量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步骤,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材“毫米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我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表示出课  相似文献   

4.
数学情境是指用一定的数学信息,同时能使认识主体产生一定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的一系列材料或活动.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可以用“日食”的形成过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弄清数学概念;运用质疑探究,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小结,让学生认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5.
弗赖登塔尔在《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提出了“再创造”数学教学思想,即让学生在现实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去“创造”,去获得数学知识,而不是生吞活剥的将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的“再创造”数学学习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学的重点从教转向学,强调知识不是从外界强加给学生的,而是从自身的体验来认识。二是强调数学的实践性,从实践活动中去“创造”学习,打破数学的神秘感,使数学变得生动具体。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动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索意识,只有主动探索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  相似文献   

6.
戚洪祥  张新高 《江苏教育》2022,(81):7-10+20
不论是“活动经验”“数学经验”还是“学习经验”,数学教育一直关注“经验”。“经验数学”的教学主张是结合“经验”一词的双重词性而提出的,其倡导的教与学直指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问题情境、动手操作中生发,在迁移重构的学习动态、学思融通的学习样态中生长。同时,以日常增值评价和阶段情境乐评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赋能。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因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下面就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人曾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要使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具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感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1].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是独立思考的标志,是创新的开始,是创新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越强烈,其思维过程越主动、越积极、越自觉,也就越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越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归纳、类比、思考、探索、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课标提出这个要求后,按照课标编写的数学教材,几乎每节课的开头都安排了情境图,有些习题里也安排了情境图.相应地,课堂教学是言必称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情境几乎成了数学新课程最重要的关键词.当下新的声音又风起云涌:“情境繁华的外表弱化了数学的本质“”情境的生活味太浓了、数学味淡了”“热闹情境的背后,学生无所适从”.那么,数学课堂究竟需不需要情境?需要怎样的数学情境?我们组织了这次关于数学教学情境的讨论,以期解决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困惑.一、什么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首先,大家讨论了数学情境的含义.有人认为:数学情境是一种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数学情境是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也有教师认为,数学教学情境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产生数学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背景.它是提供给学生思考空间的智力背景,产生某种情感体验,进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或信息材料,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大家认为,如何定义数学情境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1.
“设置教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注重数学应用”是“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教学的主线,“数学情境-提出问题”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转变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认识和理解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性活动中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由于一些教师认识上的绝对化,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过分突出“活动化”,而忽视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数学化”(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合理组织的过程),甚至…  相似文献   

14.
三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中小学“情境-问题”数学学习是指中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数学情境出发,通过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并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活动,既重视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又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既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又关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既强调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又强调学习过程的探究性。  相似文献   

1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是认识的来源。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小学数学新大纲、新教材实施之时 ,如何设计实践活动 ,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出发 ,在有情有趣的活动中 ,通过实践方式 ,主动探索 ,促进发展 ,有其重要的价值。笔者针对这个问题 ,就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方式 ,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作如下初步探索。一、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两个实际”所谓“两个实际”指教材内容实际和学生熟悉的情境、已有知识的实际。新大纲明确指出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从这一要求出发 ,我展开了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6.
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创造问题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问题之中 ,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自己提出问题。下面就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浅谈几点做法。创设平等情境 ,引发质疑。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学生间情境活动与认识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传统的教学为了“保证课堂纪律井然有序” ,教师往往是板着面孔讲课 ,造成课堂气氛过分严肃 ,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感。他们心中即使有疑问也不敢提问 ,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会遭到教师的训斥和同学们的讥笑。久而久之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  相似文献   

17.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让孩子感受生活与数学的互动的两点做法。一、数学问题“生活化”问题意识是创新之源,没有问题意识就无从创新,数学问题很多来源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数学问题设计时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挖掘数学问题,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同学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柑橘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6个柑橘,平均分给小李和小王,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柑橘个数,学生很快伸出3个手指,然后…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则更是一门艺术。“问题情境”是“人化”的,需要创设才能生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实践中不朽的话题。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以问题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朱敏 《华章》2013,(14)
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也是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是一种以激发学生积极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运用数学情境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0.
项正巧 《文教资料》2005,(31):88-8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感到有问题存在,自己不得不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就被启动了。学生质疑能力越强,思维就越活跃,越深刻,也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反过来又能促使学生不断质疑问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始终处在不断解决新的问题情境和原有认识水平构成矛盾的良性循环之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做法:一、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