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团中央、教育部等部门组织西部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服务锻炼,这是中央培养大学毕业生骨干的重要决策。2005年胡锦涛同志作出重要指示:“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利于开辟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西部计划实施十年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定期选派、接力轮换,为西部基层输送了青年知识分子生力军。累计有16万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西部计划,16万名服务期满留当地工作,目前在岗17万人。二是通过在中小学校、县乡医院、农技站等基层一线的服务锻炼,培养了一大批懂国情、讲奉献、高素质的青年骨干人才。三是为有志青年到西部基层服务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对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探索了新时期共青团动员广大青年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有效途径,西部计划已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的一个靓丽品牌。2011年11月,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指示:“组织实施西部支教扶贫工作,是团工作的创新之举,是推动教育公共服务和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年轻人的有效途径,很有必要,富有成效,要长抓不懈、抓实抓好”。各级党委和有关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西部计划,引导有志青年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青春梦想,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2004,(8):14-14
国家人事部为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目前正在研究拟定促进非公有制单位接收毕业生及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地区工作的有关政策。人事部部长张柏林日前谈到2004年高校毕业生工作时指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要做好非公有制单位接收毕业生的服务工作,积极为其提供集体户口办理,党团关系、人事关系接转,人事档案保管,转正定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社会保险金缴纳等全方位的人事代理服务。还要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修改、取消不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规定,为高校毕业生择业创造…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2005,(8):11-11
200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录取工作近日结束,8602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入选。加上2004年两年期服务的志愿者,志愿服务西部大学毕业生总数达到1.13万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西部经济发展人才补给的重要资源,在国家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把毕业生引向西部就业,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做出努力才能得到解决。本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今年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峰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提出要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各级人事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重要意义,继续配合共青团和教育部门.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6.
教育资讯     
《现代教育》2003,(12):64-64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6月10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号召广大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职业》2005,(8):80-80
为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日前联合作出决定,参加2004年西部计划的志愿者除享受国家规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惠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十项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8.
上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伟大建党精神,通过政策上的倾斜、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总结和梳理近年来上海高校毕业生赴西部地区基层就业工作影响力研究,一是分析德育工作对于引导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就业的有效性;二是探讨上海现有政策和工作实践对于赴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全过程影响,对于新时代下高校“就业育人”的推进提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热点传真     
政策■团中央《通知》要求更好地推动西部计划7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就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作出重要指示。胡锦涛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利于开辟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职业》2004,(8):35-35
为了吸引应届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国家出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优惠政策。1.对原籍在中、东部地区而去西部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和档案可转到工作地区,也可转回原籍,由工作单位或原籍所在地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出具有关证明,协助其办理落户手续。对到  相似文献   

11.
李茂林 《湖南教育》2000,(14):10-11
茫茫无际的荒漠 ,寸草不生的戈壁 ,层层叠叠的沙丘 ,水土流失的沟壑……曾几何时 ,在人们心中 :西部一片荒凉。但今年以来 ,随着党和国家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 ,荒凉旷远的西部 ,成了人们的热点聚焦。广大大学毕业生 ,也怀揣梦想 ,纷纷要到西部去建功立业。记者近日在省内各高校采访 ,真切地感到 ,我省高校毕业生中掀起了一股“西进”热。湖南大学就有264人要求去西部工作 ,中南大学岳麓校区申请分配到西部的毕业生达404人。他们为什么要去西部?让我们走进这些大学毕业生的心灵深处……成才的渴望是主旋律尽管一百个奔赴西部的学子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出发,指出了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进而分析了西部高校毕业生不愿留在西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西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我国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决策。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用大量资金培养、造就的专业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理应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在现实中,高校毕业生走向西部就业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截至今年7月,从全国反映的就业情况看,高校毕业生西部就业率虽然比前几年有所上升,但仍然很低。因此,研究大学毕业生西部就业的机制,无论对于国家的建设,还是对于大学毕业生个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3月,国…  相似文献   

14.
近日,笔者看到两则消息:一是2007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录取工作顺利结束,来自全国近900所高校的6944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入选,报名及人选人数较去年有明显增长,他们将到西部基层去从事支教、支医、支农等专项服务;二是在已签订就业协议的3000多名清华大学毕业生里,到西部、东北就业的人数达到273人,也就是每11个人中就有1个要去西部或东北.  相似文献   

15.
年前,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从2006年开学初到“五·四”青年节,要集中开展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和组织形式,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16.
西部高校毕业生:孔雀东南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教育部门提倡大学生到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身处“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西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又是怎样的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西部大开发计划已实施十多年,与之配套的人才引进计划"西部计划"每年吸引着大批东部高校学子到西部就业,那么西部地区自身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他们是否愿意留在本地就业呢?教育部"青海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衔接研究"课题组最近公布的数据表明,西部地区高校的大部分毕业生还是留在西部地区工作,4年来这一数据一直维持在50%左右;去东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近三年呈下降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实践效果与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国家缓解就业压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重要战略举措,与当前热衷对其进行正面、总体研究不同,本文从西部计划当事者的角度出发,通过个案访谈追踪他们参加西部计划的实践过程,进而反思西部计划的效果与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西部经济发展人才补给的重要资源,在国家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把毕业生引向西部基层就业,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加以解决。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面向西部基层就业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引导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广大基层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缺口甚大。因此,应在市场环境下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包括思想教育上的积极引导、生涯发展规划上的规范引导、政策扶持上的激励引导、舆论宣传上的典型引导、推荐就业上的全程引导以及自主创业上的适当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