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贡纳尔·厄奎斯特和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佩尔·卡尔森宣布,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
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莫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3.
李健华 《物理教师》2007,28(1):59-59
据瑞典皇家科学院2006年10月3日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科学家约翰.马瑟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研究早期宇宙,并能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  相似文献   

4.
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马瑟和斯穆特的成果有助于研究早期宇宙,并能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星系和  相似文献   

5.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4日宣布,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科恩伯格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科恩伯格本次获奖令他和父亲成为诺贝尔奖百年史上的第六对“父子兵”。之前的5对父子分别是: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25岁的小布拉格还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汤姆逊父子,分别是1906年、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奥伊勒父子,分别是1929年化学奖、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玻尔父子,分别是1922年、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西格巴恩父子,分别是1924…  相似文献   

6.
马面 《语文新圃》2008,(11):4-5
有人说:"炎黄子孙至今没有获诺贝尔奖的!"这是睁着眼说瞎话:李政道,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丁肇中,197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李远哲,198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朱棣文,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崔琦,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高行健,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钱永健,20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7.
李可 《现代语文》2005,(5):47-47
获诺贝尔奖的夫妇法国科字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科里夫妇: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获诺贝尔奖的父子布拉格父子: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汤姆逊父子:分别荣获1906年和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奥伊勒父子:分别荣获1929年和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玻尔父子:分别荣获1922年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西格巴恩父子:分别荣获1924年和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诺贝尔奖的夫妇及父子@李可  相似文献   

8.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1992年4月建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良好成绩,2010年6月与清华大  相似文献   

9.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任名誉校长。学校于1990年筹办,1992年4月成立,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R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良好成绩,2010年6月与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0.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至今的九十二年历史中,只有一位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John Bardeen)获得过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一次是他和W.肖克利(W.shockley),W.布拉顿(W.Brattain)一起因研制出晶体管及对半导体的研究而获得了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在1972年被授予的,与库柏(L.Cooper)和J.R施里弗(J.R.Schrieffer)一起共享,是因为他们三人共同创立了一种能对超导性作出解释的“巴丁—库柏—施里弗”理论即BCS理论.  相似文献   

11.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9年10月6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科学家高锟以及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名得主的成就分别是发明光纤电缆和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三名天体物理学家佩尔马特(美国)、施密特(澳大利哑)、里斯(美国)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成就与整个宇宙相关,三名获奖者依靠观测遥远的超新星,  相似文献   

13.
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国籍、获奖时的年龄两个方面对1901—2008年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做了统计。统计发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国籍主要分布在美国与“欧洲四国”;获奖者获奖时的优势年龄集中在41岁~65岁。通过对获奖人次和获奖成果的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世界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正在逐步加深。基于以上分析,文章得出了促进我国大学教学与科研发展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百余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集体传记为研究对象,注重分析了激励这些科学精英成功的精神力量是:扬理性风帆、废功利思想、立创新意识。并指出我国本土要想摆脱诺贝尔物理学奖零的历史记录,必须首先从塑造科学精神做起。  相似文献   

15.
朱棣文: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在日本出版并轰动的《脑科学与教育入门》一书,最近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推出中文版。作者小泉英明是日本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核磁共振扫描仪的发明人,也是有“读脑术”之称的“光导脑地图仪”的发明人,2005年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运用脑科学技术促进儿童教育、健康发育、体育运动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对教育的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7.
徐燕  卢小燕 《科学课》2013,(6):92-95
20世纪80年代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的雷德曼教授提出一项名为“Handson”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在美国实验并取得了好的效果,受到了各国科学界与教育界的关注。1995年,法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乔治·夏帕克教授将其引入法国,  相似文献   

18.
约翰·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他因晶体管的发明和超导微观理论—BCS理论的提出,分别于1956年和197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8年恰逢巴丁诞辰10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9.
拉曼因光散射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拉曼效应的发现。获得了1930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拉曼是印度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亚洲科学家。拉曼还是一位教育家,他从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将其中很多优秀人才输送到印度的许多重要岗位。  相似文献   

20.
崔琦者,何许人也?他是美籍华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98年10月被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为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成为继1997年朱棣文教授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的又一位华裔得主,也是自1957年以来,在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