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精辟概括,导向鲜明,内涵深邃,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一、青少年成长关键时期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重要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一…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刊特编发"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刊特编发"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刊特编发"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刊特编发"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刊特编发"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7.
把荣辱观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刊特编发“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高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刊特编发"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青少年心中扎根"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蕴含的荣辱观教育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本文试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谈谈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班会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系统总结与升华,又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高度概括与体现。其导向鲜明,内涵深邃,为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深入学习八荣八耻,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生心中扎根,进一步增强学生国家意识、文化认同感、公民人格意识,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见义勇为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荣辱观教育培养和造就合格大学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精辟概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3.
吕爱宵 《中学文科》2006,(12):22-23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  相似文献   

14.
将荣辱观教育融入高水平大学发展建设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高校强化思想道德建设、乃至于高水平大学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指导方针的新发展,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价值标尺与精神引导.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就社会主义荣辱观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和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对于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将为推进和谐教育、构建和谐安徽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订本地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中小学校要制订符合本校实际和特点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分步实施,强力推进。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两会的委员时,就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表了晕要讲话,提出了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邃,旗帜鲜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它对于推动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它对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建构的价值标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建构的心理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建构的伦理追求。  相似文献   

20.
[引言]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正值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而,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学习、生活等各种实际行动中去感悟和践行这八条原则,是现阶段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来自现实生活的鲜活事例]●某高校针对校园浪费行为作了一次调查,调查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