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诗歌史上创作联句诗的诗人不少,韩愈和孟郊作为历史上的大诗人,合作联句诗13首,他们在诗体的创立和艺术的钻研上有杰出的贡献。对联句诗历代都不乏讨论,但评价不高,甚至被称为"诗害",即使是韩孟也不例外,但是"诗害"之评却不免过激。  相似文献   

2.
集句诗,也称集锦诗,是汇聚、连缀前人诗篇中的有关章句,重新组合而形成的新的诗作。集句诗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所集新作必须有个完整的内容,有一个新的主题;(二)各句间的衔接、联系必须按照表现题旨的需要,紧融密合,气脉贯通;(三)要按照诗律的基本要求,工整浑成,平仄协调。例①,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集杜甫诗句,表达了他不甘作一个书生,而愿投笔从戎的慷慨情怀,别有特色:读书破万卷,(《赠韦右丞》)许身一何愚。(《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赤骥项长缨,(《述右》)健儿胜腐儒。(《草堂》)例②,剧作家吴祖光…  相似文献   

3.
诗(以下包含词、曲)中有画,是诗论中众所周知的话题。但诗中有戏,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所谓诗中有戏,即通过一首诗的动作性语言等所表现出来的短小的矛盾冲突,再现生活的形象,以激起读者的情感反应。例如晏殊的《破阵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述韩孟联句诗。一是对其内容和形式的概说:认为《城南联句》有三个方面的创造性;《斗鸡联句》是一篇绝佳的咏物小品文;韩孟联句诗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彼此间的深情厚谊。二是对韩孟联句诗中所体现的文化意义进行解读:认为韩孟联句诗的创作,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出了孟郊的潜能,展示了其"宏壮辨博"的过人才力;另一方面体现出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韩孟联句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愈和孟郊在短短的几个月就创作了一大批联句诗,不能不说是诗歌史上的奇迹。且这些联句诗的风格由个性鲜明逐渐向不分彼此过渡,最终达到了琴瑟相和的境界,这不仅有客观条件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二人主观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有着浩如烟海的光辉灿烂的诗歌,其中的一小部分就是所谓“科学诗”。这种“科学诗”,许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诗,仅只是在诗中涉及了一些自然现象,生产过程和历史变迁等,有一定的“科学”色彩罢了。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联句》诗,人们较少谈及,很多人甚至怀疑它的真实性,一般的陶集选本把它连同于陶诗伪作一并删去不录。对《联句》诗内容的考察,联句人物的厘定,可以发见《联句》诗作为陶诗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孝武帝"柏梁台诗"的创作,拉开了君臣联句诗创作的序幕。联句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娱乐性的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风格与结构形式上对汉代"柏梁台诗"有继承也有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魏晋南北朝普通文人创作的加入,使得联句诗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9.
张宗刚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8-19
孝武帝"柏梁台诗"的创作,拉开了君臣联句诗创作的序幕。联句诗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娱乐性的特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在艺术风格与结构形式上对汉代"柏梁台诗"有继承也有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魏晋南北朝普通文人创作的加入,使得联句诗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0.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朓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朓联句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此类诗体的特点。一是押韵不太讲究,多沿袭柏梁台古体诗,二是合乎永明体平仄运用,三是表现了联句诗讲究对句平仄的一致性。另外,谢朓联句诗语言表现上也有特出之处。  相似文献   

11.
谢朓咏物诗多为同咏之作,反映了当时文人汇聚的特点。而且,谢朓咏物诗结尾多归于美人失落或迟暮之感,与后世宫体诗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然。咏物诗与山水诗互相促进。谢朓联句诗,典型地反映了当时此类诗体的特点。一是押韵不太讲究,多沿袭柏梁台古体诗,二是合乎永明体平仄运用,三是表现了联句诗讲究对句平仄句式的一致性。另外,谢朓联句诗语言表现手法上也颇有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2.
对于杜甫《秋兴》诗香稻一联的句法,过去的研究要么未能认识到句子类型的多元性,要么未能准确把握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因此其结论存在着值得商榷之处。从句中成分之间的关系、汉语句法发展史、唐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香稻联中的两个句子整体上都是属于存在句,其中啄余鹦鹉粒为定中型被动式,栖老凤凰枝为定中型使动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辨了《石鼎联句诗·序》的写作时间,有无轩辕弥明其人和作品讥刺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苏门首席学士、江西诗派宗主黄庭坚面对唐诗成就的辉煌峰额,易辟溪径,力求新变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以自己极富独创性的诗作,别成一家。虽学出苏门,而其声名却与苏武相诺,来当代就已有“苏黄”之称。全祖望《宋诗纪事序》云:“宋诗之始也,杨、刘诸公最著,所谓西昆体者也。”“庆历以后,欧、梅、苏、王数公出。而来诗~变。坡公之雄放,荆公之工练,并起有声,而涪公以崛奇之调,力追草堂,所谓江西派者,知之最盛,而来传又一变”,①其影响一直延伸到清代的宋诗派。对于这样一位富于创意的重要作家,文学史上历来聚讼纷纷,评说不一…  相似文献   

15.
被人误解的千古绝唱晚唐诗人杜牧的一些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这些诗是他诗歌中最出色的作品,他不仅描绘出一幅幅特征鲜明的图画,而且善于通过所描绘的景物,表达自己很深的情思。然而,在他的脍炙人口的绝句中,也有两首被名家误解。其一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适指杏花村。  相似文献   

16.
近来,“知识经济”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社会生活之中。那么,什么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如何出现的?知识经济有什么样的特征?我们应如何迎接已经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呢?  相似文献   

17.
高金萍  贾登炜 《中国教师》2010,(Z1):250-251
<正>"对话"是现代课程重要的主题词,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语文新课程目标的一部分,是评说语文教学的一个尺度。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文本对话必将成为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堂阅读教学中,要体现、实施这一理念,必须得真正理解和把握"对话"。  相似文献   

18.
19.
“六书”,这是指汉字的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种造字方法和转注、假借两种用字的方法。关于六书的解释,古今异说颇多。现在以汉朝许慎的说法为依据,参考清代段玉裁、王贯山诸家的解释,分别说明于下:  相似文献   

20.
汉字,基本属表意文字,一个字往往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但,其中(特别是古汉语中)也有些字,存在着多音的现象,并且由于读音的不同,这个字(词)所包含的意义也就有所不同。所谓“变一声,即易一义”(明袁子让《字学元元》)就是指的此种情况说的。这种一字多肯的现象,过去人们称之为“字音异读”、“别义异读”、“音随义转”或“破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