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机抽取9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攻击性词语和友好性词语为实验材料,采用偏好判断法来探讨被试的内隐攻击性。结果发现,在攻击性词语和友好性词语之间,个体偏好于友好性词语,且这种偏好不存在性别及攻击特质差异。个体身上存在明显的友好倾向而并未表现出内隐攻击性,内隐友好倾向对内隐攻击性具有抑制效应。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防止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另一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2.
以攻击性面部表情图片、攻击性文字、攻击性声音为启动材料,采用评价词语关联程度的方式考察不同的自尊水平上不同启动材料对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的差异。结果表明:男被试和女被试在内隐攻击性的启动效应上并无差异;不同自尊水平被试的内隐攻击性地启动效应有显著差异,并成负相关;攻击性面部表情图片要比攻击性文字和攻击性声音更易启动被试的攻击性。  相似文献   

3.
张帆  蒋重清  郭庆科 《考试周刊》2010,(14):210-211
本文采用采用教师评定法挑选被试,以偏好组词测验和情绪稳定性量表为实验材料,探讨情绪稳定性与内隐社会认知中的攻击性对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相对于外显的攻击行为,存在着内隐的攻击性倾向:(2)攻击性行为被试比亲社会行为被试更具有内隐攻击性:(3)青少年在情绪稳定性和内隐攻击性上并不存在性别的差异:(4)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受其情绪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阈下启动实验范式,探讨初中生内隐攻击性的发展特点。采用2(启动条件:暴力启动/中性启动)×2(性别:男/女)×3(年级:初一/初二/初三)被试间设计,对331名初中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暴力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年级间的反应倾向存在显著的差异,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两两之间的消极反应倾向均存在显著的差异,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反应倾向差异不显著。结论:初中生的内隐攻击性会受到无意识的激活;随着年级递增,内隐攻击性受到阈下启动影响的程度有明显下降趋势;初中男、女生内隐攻击性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内隐社会认知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考察了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攻击性行为”社会认知在内隐、外显两个层面上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 :( 1 )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对“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均表现出显著的实验性分离 ,证明存在内隐社会认知 ;( 2 )在内隐社会认知的偏好测验中 ,所有被试均存在偏好攻击者的内隐态度 ,但正常儿童表现出稳定性 ,聋童却表现出不同年龄间的发展性 ,对内隐社会认知的稳定性提出疑问 ;( 3 )对反应倾向B″的考察发现 ,所有被试再认测验中的B″均显著低于偏好判断的B″ ,聋童的B″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 ,表明了聋人在社会认知中的刻板、固执性倾向  相似文献   

6.
内隐攻击性的存在已经被证实.学者们在借鉴、发展和改进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研究内隐攻击性的特有体系和范式,并对内隐攻击性的性别差异、被试差异、材料差异等多个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对湖州师范学院1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显著高于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和低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与其纬度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内隐自尊与好奇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外显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创造力倾向起到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的关系.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内隐联想测验对湖州师范学院16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高内隐自尊—高外显自尊组被试的创造力倾向水平显著高于高内隐自尊—低外显自尊组和低内隐自尊一低外显自尊组;外显自尊与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与其纬度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内隐自尊与好奇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外显自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创造力倾向起到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公正信念驱动下大学生的内隐和外显利他特征,以大学生为被试,分别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利他倾向量表测量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和外显利他倾向,同时使用内隐联想测验测量被试的内隐利他倾向.结果表明:无论公正世界信念的高低,大学生都具有内隐利他倾向;高、低公正世界信念大学生在内隐利他反应时上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且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内隐利他倾向之间的相关不显著;高、低公正世界信念大学生在外显利他倾向的得分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公正世界信念和外显利他倾向之间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IAT),通过测验和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社会支持与内隐攻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在内隐攻击性,且在表现方式上不存在性别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总社会支持度上均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而在内隐攻击性上差异不显著;总社会支持度、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与内隐的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相关均不显著,而主观支持与内隐的身体攻击相关显著,与内隐的语言攻击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国内近十年来内隐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内隐记忆、内隐认知、内隐学习和内隐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国内近十几年来的内隐研究作介绍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写作教学通常以显性知识为主,直接面向应试,偏重于偏颇的理性分析,人文精神失落,中学生写作情感荒芜,文过虚饰,语言低俗无物。本文以内隐认知理论分析写作教学问题,提出四点总建议:尊重自主写作,提高感悟能力;重视情景体验,建立真情实感;进行环境熏陶,培养高尚情操;阅读名著经典,建立刺激阈限。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语法的隐含性和逻辑的隐含性是汉语语言的显著特点。汉英翻译中汉语中的隐含信息只有得到正确的判断、推理才能产生充分的语境效果,达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4.
随着对内隐记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内隐记忆的研究已经被应用到了许多领域,与其它广泛领域的结合也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内隐记忆在社会认知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概念和研究方法方面。通过借鉴其研究方法,社会认知领域的内隐记忆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5.
智力理论的新视角——从内隐理论看内隐智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隐理论是来自普通人视角的非正式理论,是外显理论的起点。内隐理论的研究可以促进外显理论的研究。内隐智力的理论是以公众的智力概念为基础,或至少以公众的智力观对其加以验证。斯腾伯格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通过大众对智力的理解而建立智力心理模型。内隐智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个体自我估计智力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内隐态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隐态度是个体无法内省识别到的态度,多采用内隐联想测验等间接方法测量。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对象同时存在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而后在不同领域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内隐态度的存在,并且内隐和外显态度是分离的。但在内隐和外显态度比较研究和设计内隐联想测验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双重态度模型理论认为,人们对同一态度客体能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评价,一种是能被意识到并承认的外显态度,另一种是无意识的、能自动激活的内隐态度。该理论引发了对传统态度概念及其测量技术等方面的反思。本文将从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关系、双重态度出现的特定情境性以及内隐态度的测量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论述该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18.
内隐刻板印象是内隐社会认知的重要研究领域,关于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地域、性别、职业和种族等领域,但是鲜有关于产品的产地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本研究选择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对国内外的笔记本电脑品牌的内隐产地刻板印象为研究内容,以IAT测验为研究方法,以Inquisit软件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对IAT测验数据进行了相关的统计检验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这样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中,也确实存在着对国内外笔记本电脑品牌的内隐产地刻板印象,对国外品牌存在着无意识的偏好,对国内品牌存在着无意识的偏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内隐学习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利用内隐学习规律促进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创设文化语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转化,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传统“化”之观念的本土心理学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化”与“人”几乎一开始就是密不可分的;“德化”与“自化”是人之化的作用机制,“化”体现了中国儒家积极的人生观;中国传统“化”之观念,不仅具有重要的哲学价值,更有重要的本土心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