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蜜蜂引路》讲的是列宁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教学时可以设计画、比、说、读的训练,让学生理解“列宁为什么能靠蜜蜂引路”这一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难点及分析《蜜蜂引路》叙述了列宁靠“蜜蜂引路”而顺利找到养蜂人的事。课文对列宁观察、分析、判断的心理未加叙述,因而,学生对“列宁为什么能靠蜜蜂引路”这一问题难以理解。教学时我通过教材浅化、心理外化、事情活化,以促使学生进境感受,理解内容,从而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3.
《蜜蜂引路》(六年制第四册)一文记叙了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时 ,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 ,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文的第三节既是全文的重点 ,又是难点。应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 :一是列宁找养蜂人时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位置关系 ;二是列宁怎样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为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使之再现教者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简笔画 ,以达到突破课文重难点的目的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一、导入课文第三节的学习 :列宁…  相似文献   

4.
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词句训练是重点,而词句的训练又必须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因而讲读课文,应抓住重点段教学,落实词句训练。《蜜蜂引路》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课文的第三段是重点段,介绍了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在这段教学中,要具体理解两个问题:一是列宁的住处和找养蜂人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方位;二是列宁怎样的细心观察和分析推理的。对这段的教学,教师可针对段落特点将思维与语言的训练结合起来,分以下几步进行。一、逐句理解了解列宁的思维过程这段课文内容描写的特点是:只写了列宁看到了什么和所果取的行动。中间的分析推理过程却没有写出来,  相似文献   

5.
胡青 《南昌教育》2006,(7):55-55
《蜜蜂引路》是一篇记叙列宁生前往事的文章,讲述了列宁在不知道养蜂人住址的情况下通过思考、观察,发现了蜜蜂往附近的园子里飞的规律,列宁根据这一规律找到了养蜂人。这篇文章理解起来不难,上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很快理解了课文,明白了道理。然后便到了最后一个环节,我问:“列宁能根据蜜蜂找到养蜂人,从这可以看出列宁是个细心观察的人,我想你们在生活中也有过许多细心的发现,来,说说吧!”  相似文献   

6.
“九义”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蜜蜂引路》一文 ,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做向导 ,找到养蜂人的事。教学时 ,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一、猜谜语导入 ,初步理解课文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动力。而猜谜语导入 ,则能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学时 ,教师先将谜语的内容 (如 :一生总是忙 ,来去百花乡。回来献一物 ,香甜胜过糖 )讲给学生听 ,然后问 :你们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叫什么吗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猜谜语引入后 ,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 (也可默读 )课文边思考 :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什么 ?课文哪个自然段是讲蜜蜂给列宁引…  相似文献   

7.
好的导语既要如龙头威风飒爽 ,一语中的 ,更要如耀眼的金盘托出所要讲授内容 ,达到字字珠玑 ,引人入胜。同样 ,好的结语既要有凤尾的色彩艳丽 ,俊俏多姿 ,也要有珍珠昂贵的价值 ,达到寓教育启发于知识传授中。使学生得到思维的开启 ,品德的陶冶。《蜜蜂引路》导语 :小小蜜蜂本领强 ,辛勤采蜜酿芳香 ,它为列宁做向导 ,终于找到养蜂王。结语是学生谈完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感想后 ,教师顺势结语 ,列宁是靠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找到了养蜂人 ,我们也要和观察、思考交上朋友 ,做到遇事用眼多观察 ,再动脑筋想办法 ,事物之间有联系 ,解决问题需要它…  相似文献   

8.
《蜜蜂引路》(第四册)一课第三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体现了列宁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唤起了学生创造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可贵的条件。教学进可以此为凭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凭借课文,优化课堂提问,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呢? 一、急问抢答,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教者发出一连串的急问,促使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如讲读《蜜蜂引路》(六年制第三册)第三节问道:(1)列宁边走边看发现了什么?(2)列宁仔细观察又看见了什么?他会怎样想?:(3)开门的是列宁要找的养蜂人吗?这里为什么用“果然”一词?(4)列  相似文献   

10.
《蜜蜂引路》一文题眼是“引”,教学时可紧扣“引”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初读探究“引”的原因。引导学生审题,初读课文让学生感知:想找养蜂人谈天,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知道养蜂人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他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采了蜜以后,飞进附近的园子。列宁推断,跟着蜜蜂能找到养蜂的人。这是“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蜜蜂引路》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文中一共四个自然段,第一、二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全文的重点。讲列宁通过观察蜜蜂和飞行路线,凭借与蜜蜂有紧密联系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终于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到:仔细观察、周密推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本文新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蜜蜂引路》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记叙了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文中一共四个自然段,第一、二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是全文的重点。讲列宁通过观察蜜蜂和飞行路线,凭借与蜜蜂有紧密联系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终于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让学生了解到:仔细观察、周密推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本文新的知识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及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相似文献   

13.
一位老师教《蜜蜂引路》一课,问学生:列宁是样怎找到养蜂人的?回答有:“列宁自己去找的。”“列宁请蜜蜂带路的。”“列宁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以后顺着蜜蜂飞走的方向去找的。”老师听了一一答应。最后作了概括:“大家的回答还可以。”这样的概括或评价,没有分别出正确与否,学生听了老师的话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4.
方瑞兰 《福建教育》2006,(11A):25-26
1.结合语境理解。有些词语单独理解起来较难,如果将词语置于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就会容易得多。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果然”一词,我引导学生思考: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的,他看到园子旁边的小房子,会怎么想呢?学生说蜜蜂都飞到园子里去了,说明园子旁边那座小房子一定是养蜂人的家。我问:“列宁所想的和结果是否相符?”学生纷纷抢答,有的说:“列宁想这所小房子可能是养蜂人的家,结果开门的真是养蜂的人。  相似文献   

15.
《蜜峰引路》(第四册)一课第三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体现了列宁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唤起了学生创造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可贵的条件。教学时可以此为凭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想象就是用原有形象在人脑中生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语文教学不能是单纯的“知”的积累,而应是“感”的积淀。小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加之汉语又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所以学生感悟的过程应该是激活记忆表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应重在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借助想象进行理解,通过想象加深理解,在加深理解中提高想象力,从而发展创新思维,真正实现童趣、形象、感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新局面。下面以《蜜蜂引路》教学为例加以说明。本课主要讲了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相似文献   

17.
评析: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低段儿童的年龄特点,用直观的图片展示了蜜蜂引路的全过程,紧扣直观教具学词学句,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列宁观察蜜蜂的过程。把“观察与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自主地探索,自由地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在探讨论中明白了列宁是通过仔细观察,动脑分析、利用蜜蜂找到养蜂人的,有效地突破了原观点。同时,还把阅读训练和学生口述相结合,多方面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语教材第四册《蜜蜂引路》一文,写了列宁通过“蜜蜂引路”,找到养蜂人的事。课文第三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关于这一段,笔者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值得商讨:是列宁无意间发现蜜蜂,蜜蜂领着列宁找到养蜂人,还是列宁一开始就想到蜜蜂与养蜂人的联系,有意让蜜蜂帮他找到养蜂人的呢?这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问题;弄清了这个问题,对正确理解课文主题,正确认识列宁的品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里的“无意”和“有意”,用心理学的术语讲就是“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是心理过程的伴随状态。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都有注意的参与,它是心理过程等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明确目的,也无须作意志努力的注意。通常是由于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比如《踢“鬼”的故事》一文中有一段话:“有一天,鲁迅很晚才回学堂,好在有月亮,不太黑,他走得很快,无意中向远处一瞧,看见一个白影子。”因为这一天天色已晚,周围景物模糊难辨,“白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列宁找到了养蜂人,列宁到底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二、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美好品质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描写列宁怎样找养蜂人的句子画下来。  相似文献   

20.
提起说话训练,人们往往认为只是说话课的任务。其实不然,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仅靠每周一节的说话课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怎样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能力呢?下面就我教学《蜜蜂引路》一文谈一些看法。一、通过比较,训练说话教师钻研教材,应瞻前顾后,确定比较说话的内容。如《蜜蜂引路》课后第3题“读一读,比较每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再用带点的语造句。”教学时,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每组的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使学生懂得每组两句话的基本意思相同,加了“附近”、“惊讶”以后,句子更加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