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来自A市农民工子女学业状况的调查显示:农民工子女的学业成绩普遍低于城市其他社会阶层子女。缺失精英文化所需要的家庭土壤,语言文化差异引起的师生交流及家校沟通困难,社会地位的差异与现行学校教育的科层制分化是农民工子女低学业成绩的主要原因。为此,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应从政策保障、社会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农民工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文化差异语境下,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读书,其更深层次意义上是学生身份获取的过程。当前,农民工子女学校融入问题是农村“乡土文化”主动排斥与城市“主流文化”被动排斥互动的结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的同时,更需关注是否“留得住”,乃至能否“学得好”。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文化差异语境下,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读书,其更深层次意义上是学生身份获取的过程。当前,农民工子女学校融入问题是农村乡土文化主动排斥与城市主流文化被动排斥互动的结果。在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得来的同时,更需关注是否留得住,乃至能否学得好。  相似文献   

4.
进城农民工子女由于受到原有乡村课堂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适应城市学校的课堂文化,甚至与其发生冲突.从课堂文化内容的角度看,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课堂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倾向、符号体系、规范意识和教学行为层面.为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作出多方面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有效化解这些冲突和不良适应,帮助农民工子女实现对课...  相似文献   

5.
进城务工人员作为经济发展的新生群体,对其子女的教育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和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文化适应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他们进行教育,实现教育公平。文章通过探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分析了相关研究现状,指出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文化适应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外来农民工子女在上海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女学校的适应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与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相比,就读于上海公办学校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能够更好地与学校和社会相适应,他们在上海公办学校中得到了教师和同学的充分接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指出上海公办学校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接纳更多的外来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是促进外来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师》2017,(35)
运用学校适应状况问卷对425名初中生的学校适应状况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总体学校适应状况一般,主要表现为师生关系和自我接纳程度较低。此外,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以及不同学习成绩的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状况有显著差异。针对调查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相应的讨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的关注。问卷调查了农民工子女在学校适应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现状,提高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由于城市入学难、学籍管理政策以及产业转移等背景因素影响,农民工子女由城返乡就学现象将长期存在。根据对中部三省的抽样调查,返乡就学农民工子女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学业适应问题,尤其是对课程和教法的不适应。但返乡就学也具有积极的一面,它赋予不少农民工子女一种亲切感,他们不再被标签化,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这是有利于学习的一面。为此,一方面要促进义务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加强课程衔接,开展差别化辅导;另一方面应注重因势利导,发挥返乡农民工子女社会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子女适应城市生活是促进城市化发展和推动社会转型的基本动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但随迁农民工子女由于经济情况相对不利,受教育机会不均,没有条件支撑课外技能培养,在校学习稳定性不佳等多方面因素,阻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对城市学习生活的适应.为此,应该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入手,形成各种投入机制和帮助渠道,给予农民工子女人文关怀和帮扶.  相似文献   

11.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培养健康人格也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农民工子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个性独立,诚实勇敢,吃苦耐劳,同时也敏感,自卑逆反,抵触,学习上畏难,焦虑。农民工子女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培养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广大农村联系城市的纽带。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还存在缺陷。我国以户籍地为中心的教育管理模式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差异,是农民工子女尤其是流动儿童受教育权的两大障碍。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问题,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是国家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免费实施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它具有教育公平的特点。然而,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他们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方面凸显教育公平的欠缺,这主要归因于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缺陷等。对此,只有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改革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才能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公平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和谐社会的阶层结构、农民工社会流动、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和谐社会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诉求,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阐述了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的策略,包括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明晰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给予农民工子女教育以积极差别对待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政策执行过程分析入手,针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循着政策执行问题察觉、政策执行问题界定、政策执行问题陈述的逻辑顺序和分析框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农村随迁儿童处于城市与农村两种生活环境的边缘下,城乡间的文化差异使得他们有同龄人所没有的迷茫、困惑和矛盾,他们身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变迁意义,他们的学校教育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现当代中国农村随迁儿童学校德育的概况、存在问题、成因以及难点进行阐述分析,希望能为农村随迁儿童学校德育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从实地调查所得资料的分析得出,劳动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自身因素以及职业技能和从事的行业都是进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利用方差分析法研究这些影响进城农民工收入的各个因素,初步探讨了各个影响因素对提高农民工收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随着唐山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成为新唐山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群体和建设力量。一直以来,唐山市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问题,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唐山农民工工资问题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农民工工资问题呈现出的新特点,提出了唐山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种矛盾也有所凸显。其中.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包括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就学过程不平等。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子女要想与城市子女上同一所学校,就必须通过多缴纳高昂的赞助费和借读费来实现。经济条件差的农民工子女只能就读于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而这些学校由于资金短缺,且不少学校办学以赢利为目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进一步加重了农民工的负担。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应政策,但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