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人与神的碰撞这个角度解读《补天》。在《补天》中 ,鲁迅试图借助神与人的塑造告诉人们 ,人性的堕落带来了神性的消失。神与人的对立描写带来了美与丑的对立以及相应的结构样式。所谓“油滑”在鲁迅那里 ,便是对于虚伪“德性”的一种诙谐而又辛辣的嘲讽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讽刺作家,也是世界讽刺艺术的大师,他的全部创作几乎都带有深刻的讽刺特征,为世界讽刺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事新编》是鲁迅第三部小说集,收历史小说八篇,出版于一九三六年一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多年来,《故事新编》被翻译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译本,被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法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联等国翻译出版,在世界各国发生广泛影响。 鲁迅对《故事新编》颇多谦词,如“内客颇有些油滑”,“除《铸剑》外,都不免油滑”,“游戏之作居多”……,其实,这倒从某种角度说明了《故事新编》的艺求特征——讽刺。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茗烟之“滑”是“油猾”而非“狡猾”,其“油滑”是一种“聪明”的“变形”,在“油滑”的另一面尚保留着必灵中的某种清纯与可爱。  相似文献   

4.
寻找苍茫中的星光——浅析余华的《兄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考试周刊》2009,(12):29-30
余华的《兄弟》受到评论界的褒贬评价.带来一片喧哗。就余华的创作风格和他的写作手法,我们要对《兄弟》有客观的看法,不要让批判的声音淹没了优秀作家的才华和信心。本文从文本的重复、深刻的“简单”、背后的启示等三个方面认识这部作品的辉煌之处,在苍茫中寻找那本应该真实的星光,发现文本的真正价值是影射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真实。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故事新编》中,作者依据史书,选取了一些古人古事,然后“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并“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使叙事语言和故事都显得滑稽可笑,这种风格,鲁迅称之为“油滑”。鲁迅运用“油滑”的手段在《故事新编》中主要表现了两个方面的主题:一方面是在《补天》、《奔月》、《铸剑》、《理水》以及《非攻》中基本上肯定了墨、禹、侠,从英雄人物的生存环境又揭示了英雄的孤独,进而批判了现实;另一方面则是在《采薇》、《出关》、《起死》中批判了儒与道的封建传统思想。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对英雄神圣自身的批判,达到了“反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油滑是创作的大敌,我对于自己很不满。”鲁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以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剖小说中存在的自认为是“油滑”的弊端。 那么,什么叫“油滑”呢?便是“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即在历史的回顾里,融进了现代生活的语言、细节和情节等  相似文献   

7.
《在酒楼上》除了明线、暗线,应该还有一条“隐线”。这是鲁迅在写作时无意识流露出来的内心隐秘,读者不能很清晰地看出来。这条“隐线”是:“兄弟失和”给鲁迅带来的强烈的被侮辱、被伤害的情绪,以及鲁迅对兄弟情谊的深深怀念和珍惜。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取材和写法上都明显不同于《呐喊》和《彷徨》,存在着“杂糅”、荒诞、“戏仿”等特点,鲁迅称之为“油滑”。然而总的看来,《故事新编》的创作有着鲁迅本人特定的创作心理、情感体验及源泉,明显是鲁迅创作风格的一次重大转变,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9.
人们习惯把清末民初翻译所带来的在汉语中留下外来印迹的现象称为“欧化”。但由于当时的西方书籍大多是由日译文转译过来,因此,其中还含有“日化”的特征。鸳鸯蝴蝶派也是“日化”的自觉传播者。《小说画报》的语言中有非常典型的“日化”现象,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考辨出鸳鸯蝴蝶派文人对现代文学语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之中居于主流地位,其社会历史观具有明显的“重农”特征。儒家社会历史观中的“重农”思想对《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被《齐民要术》具体化为“食为政首”思想、“教民致富”思想以及“家理移官”思想三个方面。《齐民要术》的农学思想也因而具有鲜明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续书是作者对原著表达某种意见的途径,《水浒传》续书的出现也正如此。自《水浒后传》刊行至今,共有多达16部的《水浒传》续书出现,二百多年来《水浒传》续书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从时间上看,前期只有短小的评价,后期以单篇论文为主;从论述的频率来看,主要集中在《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与《荡寇志》三部作品之上,其余的续书则涉及很少;从论述的切入点来看,主要集中在对续书的内容、分类、主题思想以及艺术得失之上。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中国先锋文学在当时文化语境中的初衷,是反对"文艺载道"等要求和标准。先锋派所体现出来的核心艺术精神应该是反抗和否定,而文学史对于"先锋"文学的界定则比较混乱。汪曾祺被"先锋"作家们尊为"源头",但二者之间的归宿又迥然不同。广义的"先锋文学"被认为是有地域性和时间性的,当代文学史上的"先锋文学"是针对当时的中国经验而言的,而汪曾祺的小说不存在过时的问题,它们在产生的当时就产生了文学史的意义。而随着时光推移,它们依然独特,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汪曾祺和受他启发的"先锋"作家们有着真正的区别,这些区别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的"先锋文学"。  相似文献   

13.
前卫时装是新视觉艺术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象征,折射时代的变迁。论文在解构前卫时装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前卫时装的创新定位和创新源泉。前卫时装是时代精神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兄弟》的三种批评模式进行了归纳,传统现实主义美学框架内的批评明显不适于评价已经超越现实主义边界的《兄弟》,"不真实"、语言粗俗等结论就是用这种方法得出的。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论文认为《兄弟》运用超现实的手法,借鉴拉伯雷的怪诞现实主义形式,表达了对文革和改革两个动荡、巨变的时代精神之荒诞性的体认,是一部勇于"写当下"的探索之作。但余华只取了民间诙谐的审美形式(怪诞现实主义),却放弃了再生的精神,因此具有伪民间性,整个文本表现为能指的狂欢,不过他还是保留了爱的种子。  相似文献   

15.
刘再复先生违反一般常理,对春秋战国政治文化史和三国时代政治文化史进行曲解,否定代表中国文明的一大批经典著作,把中国古代文化史抹得一团漆黑;他硬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统治中国人心,把中国人引向“地狱之门”,以至于现在仍然生活在地狱之门;他批判否定夺取生辰纲的义举;他还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不该把孔夫子作为批判对象:这一切究竟是想说明什么问题?李劫在《论毛泽东现象的文化心理和历史成因》说,毛泽东“挟《水浒传》之风,怀《三国演义》之技”,“把梁山好汉的谈吐诠释成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这才明白原来刘再复是在借着文化批判之名替李劫的政治批判作阐释。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需要结合农村社会发展需要培育壮大各类社会组织.形成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当前“把兄弟”作为县域社会内部一种普遍存在的非正式的社会关系建构形态,是在正式组织功能缺失、现代政府建构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经济下存在从业风险这三重背景下当事人寻求自我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种工具理性的主导下.“把兄弟”形成了一个以准血亲关系为象征,具有明确边界、有自身独特的利益追求,并具有重要活动能量的关系群体。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代表作《卡拉马佐夫兄弟》对“自由”与“罪恶”进行了深刻探讨,体现了陀翁的世界观与创作观。小说中的自由主题隐藏在人物个性之中,凸显于主角的思辨过程;罪恶主题则体现于人物内心的罪恶与全书的弑父线索中。两大主题在小说中的体现方式,彰显了二者间的潜在联系,即不同的自由观引发犯罪或赎罪。而这,正是陀翁对“自由”与“罪恶”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8.
曹丕、曹植和萧纲、萧绎兄弟受诗歌传统和时代风气的影响写了很多优秀的弃妇题材作品.在弃妇诗中,他们采用代言体的方式体现了对弃妇们的同情,但由于四人生活的时代及经历、性格、气质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类诗歌创作中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曹氏兄弟的弃妇诗庄重忧伤,注重心理描写;萧氏兄弟的弃妇诗则艳丽多情,注重形似.他们的作品既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又放射出独特的个性光辉.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当代文坛著名作家,自新时期以来,余华一直颇受关注。2012年,余华及其作品研究近200篇,呈现出以下特点:小说《活着》再度引起评论热潮;《兄弟》、《现实一种》和《许三观卖血记》等的解读繁花似锦;对余华创作渊源的考察,突破了以往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影响研究的藩篱。今后的余华研究应该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形式探索。之后,他们显示出一些共同的流变特征:(1)转入历史题材,但叙述语感和视点仍然是"现在时";(2)从形式追求转向了对"故事"的重新寻找;(3)热衷于文化、社会生命史的题材。先锋小说的这种审美流变趋向可以概括为:作家们正在通过检验和质问人类精神质量、关爱与安抚人的心灵处境、再构与重建人性本质及其价值范式来取代对文本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