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更应借助语文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应当在人文教育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2.
陈茜 《现代语文》2005,(12):65-66
语文是一座巍峨而冷峻的文明大厦,更是一座生命的后花园!在语文每一条迷人的雨线下面,都有生命的丰润妩媚以及道不尽的快乐和充满诗意的忧伤.语文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课程,它不仅应该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还应借助它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关怀.人文教育虽然不等于语文教育,但语文教育应当在人文教育中占有一个相当特殊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无论怎样界定语文,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诗意、最富有情感色彩的学科.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面向文(除汉语言文学专业)、理、工、农、医、财经、政治、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加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只是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占有特殊甚至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大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能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能赋予学生的生命以一种亮色。  相似文献   

4.
卞小勇 《语文天地》2011,(21):42-43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语文教学不仅应教给学生文学知识,还应从情感上感染学生,让学生享受到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人文性落实到语文教育中,就是给学生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为对  相似文献   

5.
马玉梅 《考试周刊》2010,(34):50-51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师不仅应教给学生课本知识,而且应借助语文的文学性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师要立足课堂,放眼课外,注重训练,努力创设和谐、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示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杨其春 《考试周刊》2012,(22):15-15
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加强了情感教育.这就更彰显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人文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积极拓展学生视野,挖掘人文内涵,将关的本质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触动学生的趋关心理,给茔辟以姜拍重陶。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文教育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为深广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人文回归。一、当前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性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语文教学太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将一篇篇原本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语文教师也像老夫子,语文课上得单调刻板,索然无味。本来语文应该是最生动、最有味、最有情趣的一门课程,可它带给我们的却不是快乐,学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其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好方法、尺度,力求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从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解决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棉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文教育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为深广的。因此,中学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从而实现语文学习的人文回归。  相似文献   

10.
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很好地体现了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和《考试说明》的精神。试题的内容、结构和题型在稳定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显示出新意。鲜明的人文性和突出的文学性是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显著特点。文学与人学并重的高考题,更有利于高校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更有利于对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一、文学性突出从整体上看,今年语文试题的选材和设题都十分突出文学性。首先,在选材上注重文学性。有的选自近期的文学性很强的新闻报告。比如:一大题二小题4个小项,3小题①小项,4小题B、C、D小项,5小题4…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