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丰子恺的言说中心是"人",也即"仁",是与生生不息的自然相生相映的"我",却不是单纯的现代中国"五四"启蒙主义语境中的"个人",也不是局促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尺幅之内的渺小和面目不清的名流士子,而是在近代以来中西文化的比较视野中,创生了具有生态整体主义意味的新的自然与人的关系维度;在他者即是自身,自身亦是他者的不隔和具有生态整体主义的现代性思想整和中扬弃了中国深厚的人文传统和西方现代性的人文精神,由日常性的生活形式本身发掘出"根"的生态意象,肯定了重新植根所包蕴的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
加里·斯奈德的作品充满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自然与人关系的生态整体观。这一生态整体观为他的其它生态思想奠定了基础。斯奈德认为,自然与人应是紧密相联的,自然与人连同无数个"另者"应和谐地共存于一个"大网"中,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川端康成的散文创作中具有一种超越性的“天人合一”生态审美意识。他笔下的自然是充满生机,千变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体,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的;川端康成描绘了融人自然中的人,表现了自然人性之美,并表达了敬畏自然的思想;川端康成从整体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他生态审美意识的形成与日本传统文化——森林文化、原始神道与禅宗思想等,以及川端对现代人类破坏自然行径的忧虑紧密相连。川端康成的生态审美意识是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对当代作家的创作以及读者的审美倾向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充阊散文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其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自然界是一个具有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能力的动态平衡系统;其二,人是自然的产儿,与万物平等、共生;其三,贪欲是破坏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人应简单生活,回归自然;其四,科技的发展导致了生态平衡的毁坏,人应增强理性,重塑文明。这种生态思想既源于他对工业社会中入与自然的关系失衡现象的关注,也取决于他深厚的中西文化学养。  相似文献   

5.
《瓦尔登湖》是蜚声世界的生态文学经典,其彰显了梭罗的自然观。他认为自然的价值不是经济利益,人应该在自然中寻求心灵的愉悦;人离不开自然,自然是不依赖人类的独立系统;人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在小说《虹》中对自然的生态书写、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刻反思和对非理性哲学的高度崇尚都体现了作者极富前瞻性的生态思想。作者在小说中不遗余力地讴歌自然,其对"自然"的书写集中体现了他的生态之思:人是大自然的成员,人的物质生存和精神生存都离不开自然,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应寻求与自然和谐互惠的生存方式,尊敬自然,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之后,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生态实践观逐渐形成,他强调生态环境和人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不能独立于自然界而存在,从"原始自然"到"人化自然",人在其中扮演了主角,"原始自然"在人的实践下改造为"人化自然"。人生存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根本来源于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实际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生态实践观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梳理和解读习总书记生态实践观,对于根治中国生态环境的痼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危机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生态自然观在当代社会得到了普遍认同;一百多年前的梭罗没有遭遇到生态危机,他的生态观念源自其对精神自由的强烈诉求。梭罗极其珍视自身精神的独立和自由,要求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内心愿望生活;同时由己及人,把精神自由诉求外延至自然,认为自然及万物与人一样有生命,有独立人格,有生存于天地不被无谓破坏的愿望和权利,并需要人类的尊重。自然同时是梭罗自身精神自由诉求的重要客体,他热爱自然,欣赏自然,需要在自然中维持身心健康。梭罗的自然观无疑是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符合先进环境伦理价值观的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9.
生态立省,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然。道德思维与实践在"生态立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立省"本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处于生态和谐状态。人既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的存在是依赖于他自身之外的人和自然界。在"生态立省"的建设中,人首先必须确立"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同一"的道德思维观,并贯彻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生态技术是具有生态性质的技术,它是从天然自然到人性自然的一种技术应用,是人、技术、社会、自然作为整体生命存在的澄明。生态技术表现为三个层次:从技术自身来看,生态技术具有自我协调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从人与技术的关系来看,生态技术就是人诗意的实践方式与生存方式,是人、技术、社会、自然关系的和谐;从天地人的相互关系来看,生态技术是与天地人相协调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太平经>是汉代道教经典,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尊重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中包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它以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基础,从人类的实践之维出发阐述其生态伦理思想,从社会制度之维出发阐述生态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从异化消除的视角阐发其生态伦理目标。这种生态伦理思想对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中有着独特的生态伦理叙事。他对自然的描写,体现了生态整体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体,也控诉了工业文明和人类欲望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对女性的塑造,表现了女性与自然的天然联系,揭示了女性与自然都是男性、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压迫对象;他通过对动物活动的叙述,赋予动物以主体性,提倡尊重动物的权利,认同动物的情感。哈代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复杂,却有着内在的统一性,既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又体现了道德关注的"同心圆"倾向。  相似文献   

14.
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西方传统中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是造成这种危机的思想根源。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三家思想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无疑可以为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自然观提供有价值的借鉴意义。“天人合一”的整体论思想是儒道拂三家的共同追求目标,尊重自然、敬重生命、众生平等是三者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智能,显示出巨大的生态伦理价值,本文从探索"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出发,寻求"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代晚望诗是指文人傍晚观望自然景物有感而发的诗作,内容以伤秋、咏怀、自叹、山水为主。晚望诗与山水画的构造和艺术美感具有相似性,并表现为"无我之境"的自然美和"有我之境"的艺术美。晚望诗体现唐代文人自然观趋向成熟,并表现为客观自然物化于诗人内心世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加美·尤伊斯执导的影片《上帝也疯狂Ⅱ》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哲学,它将现代社会中的喜剧元素与生态环境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以及人与人三个维度入手,突显了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表达了对于人、自然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在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精神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解读影片中的生态哲学理念可以为我们构建新型生态和谐的现代社会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诗文创作大都与创作主体的思想境界紧密相联。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与思想特色,往往会在其诗文创作中表现出来。作为处于玄风盛行时期的文学家,嵇康的诗文创作中具有着强烈的玄学个性,在一定层面上显现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散文诗实力派作家群中,亚楠是一位真诚而勤于诗艺创造并取得了突出成就的诗人.他在西部行走,灵与景动,心与物游,与大自然一往情深而在审美的沟通上达成了高度默契;他在诗思上呈现,因意立象,依象成言,达到象中有意、意中存象的内在法门;他在伊犁大地上坚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诗意栖居的地域上,朝圣灵魂;他在天边放牧云朵,异彩飞扬,精神脉动,在形而上的驰骋中富于超然的气度;他在城市穿梭,煮酒论诗,谈天说地,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抒发自己对世道人心的深切体验.  相似文献   

20.
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诗佛”称誉的诗人。崇尚心性空灵的禅宗境界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有些诗臻于“字字人禅”的境地。也正是这样一位“诗佛”,他内心的虚静使他将自性、物性、佛性、诗性都融入到澄明静美的大自然本真体验中,从而获得“自然”的圆满、和谐。可以说这恰恰触摸到了中国山水诗的本真性,是大乘佛教的圆融与中国本有的“天人谐和”理念的巧妙化合,在山水诗歌的艺境创构上的诗性体现。本文试从王维的人生哲学、诗歌创作、审美体验三方面来论述他的山水田园诗的本真性——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