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生于人类社会童年的巫文化,在其发展与流变中不但形成了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且也传承到了武陵土家族民族地区,并渗透到土家民俗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而成为土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今天,通过政府的重视与政策的支持和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努力,将巫文化纳入土家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重点范围、树立巫文化精品意识和建立土家族巫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园等措施,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武陵民族地区来说,既是对土家族地区巫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更是对其开发利用和发展相关文化产业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为古史文献记载的大禹故里、大禹治水肇始地和古蜀人发祥地、冉駹古国核心区及今日羌族聚居区。大禹被道教法师和羌族巫师释比奉为巫师始祖,冉駹的巫师为商王朝重要贞人,古蜀人的巫文化与冉駹属同一巫文化体系并以岷山为天庭圣山,羌族与冉駹有着重要渊源关系且至今盛行以天神、山神和家神信仰为中心的巫文化。大禹、冉駹与羌族在岷江上游地区在巫文化上呈现的重合现象,反映了三者之间存在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澤厚先生認爲西方由巫術發展出了科學和宗教——兩個世界;中國則“由巫到禮”,“禮”雖理性化了,内核還是巫史。神明是巫術逼迫出來爲我所用的功能性概念,中國文化只是“一個世界”。孔子“釋禮歸仁”,把巫史傳統塑造成了“文化心理結構”,中國文化與哲學就完成了。故中國文化與古希臘及西方完全不同。本文認爲中西文化是異中有同,同中有異。中國的巫文化亦發展出了科學。立足於靈魂和信仰上的“天命觀”亦是兩個世界。哲學之“純思”的“本體論”思想,中國與古希臘是大同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巫”产生很早.他们能文能舞,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工作,兼为人求福、祛灾、治病,是最早掌握较高文化的人.“巫”所从事的都是正当职业,与今天相比是完全不同的.这些职业除了“巫”之外还有不同的称谓,其中有的是从“巫”分化出来的职业.  相似文献   

5.
医以道行 道队医显──道教医家之源流与特色旷文楠一医道同源医源于巫,道源于巫,医道同源。巫,是原始宗教的产物,也是原始文化的一个重要形态。原始时期巫术文化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人们的降生与死亡,婚娶,疾病的治疗,农业的乞雨,狩猎的神,乃至政治、军事...  相似文献   

6.
东周时期南方楚地巫风炽盛,巫术的执行者巫觋在楚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楚墓出土的漆木器"镇墓兽"为楚国巫觋死后载魂升天法器的新说,并藉此从考古学的角度进一步分析认为战国时期楚地不仅巫文化分布范围广,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巫术与政治权力结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徐鹏飞 《中国文化》2004,(21):35-44
陈梦家先生认为商代君王为“群巫之长”;①因为在文献所见的“巫”的职事(如祝、预占祸福,治疗,占梦、舞雩)和甲骨文所见的商王之职事相似。但是,陈梦家先生忽略了两件事;第一:在甲骨文中,“巫”字与“王”字是分开的,而且巫与王无法互相取代。陈先生以后代周朝的文献有关“巫”的资料来解释商朝君王的地位与来源。第二:假如说“巫”等于“王”或“王”等于“巫”。  相似文献   

8.
聂元松 《寻根》2010,(2):74-81
<正>辰州,一个古老的地域名称,一个充斥着巫傩神秘的文化符号,于今已成为湘西地域文化的象征。千里沅水奇在辰河,万代旧梦尽藏湘西。古往今来,这滔滔不尽的辰河水不知创造了多少文明的奇迹,长河上下至今仍回荡着历史千年不绝的绵绵涛声。在这里有一个传唱于辰河流域,五百年生生不息的古老戏种,它的前身甚至可以追溯至远古湘西先民的巫傩演艺,享有"中国戏剧活化石"之  相似文献   

9.
戏剧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始自原始舞蹈,与古代人的宗教仪式密切相关。中国戏剧源于傩祭和蜡祭,古代巫文化和傩文化是孕育我国戏剧的母体。希腊戏剧直源于酒神祭祀,与西方神文化有关。戏剧的雏型蕴含着文化因子,是原始文化的再现和象征。 戏剧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文化的总体风貌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原型批评理论,结合巫师和巫术的特点,通过文化考察的途径,可推知《列仙传》中部分神仙传主的原型为巫。这种身份主要通过传主各种符合巫师特点的神异性得以暗示。相应地,巫术是这些传主的升仙途径。但"巫"这重身份在文中被隐藏或置换,这既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及书写意图有关,亦与读者的宗教理想和接受心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